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效融入課堂,提升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問題之一。古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語言形式的古老與背景知識的復雜,常常讓學生感到難以理解,進而產生學習興趣的不足。隨著“創(chuàng)新伙伴”和“人民智課”等雙師課堂平臺的出現(xiàn),古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將探討這些平臺如何幫助教師提升古文教學效果,拓展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并提供具體的教學實踐案例。
一、數(shù)字化平臺在初中古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在備課中的資源應用
在備課《出師表》這篇課文時,“創(chuàng)新伙伴”和“人民智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極大地拓展了課文的教學深度,并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生動、全面地呈現(xiàn)這篇經典古文的內容。
首先,通過“人民智課”平臺中的“三國”專題,教師可以找到一則關涉三國紀事的影視資料。該資料通過精致動畫配合生動闡釋,全面闡述了三國年代的政況爭霸及諸葛孔明的赤心和機智。這樣一來,歷史中的重大事件被形象展現(xiàn),深化了學生們的歷史感受。正是在這種深刻的歷史氛圍中,學生能夠更容易深刻領會《出師表》里的情感流露,并悟出諸葛亮動情撰寫此文的深意。
在歷史影像素材之外,“創(chuàng)新伙伴”與“人民智課”兩個教學網站還匯集了涉及《出師表》的多角度學習資料。例如,網站提供了對諸葛亮個人經歷和性情的全面闡述,這對學生揭示其成就與性格形成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加深對其在《出師表》中所呈現(xiàn)的感情與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網站也深入解析了其文學風格,并將其與其他相似的古代文字作品進行了比較研究,以上材料均能幫助學生更加綜合地把握《出師表》所蘊含的文學藝術價值及其深厚的文化意義。
在準備授課的階段,教師應充分挖掘并應用各類數(shù)字化教育平臺所提供之豐富教學資源,并將之整合進課程設計之中。例如,通過展示有關歷史事件的視頻,指導學生查閱并分析配套文獻資料,以及安排小組討論與角色模擬等教學形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學科的熱情,并加深了學生參與古代文學學習的體驗。這種教育手法不僅幫助學生對《出師表》一文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亦致力于培育學生的獨立學習技巧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創(chuàng)新伙伴”和“人民智課”等數(shù)字化平臺在備課過程中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有助于教師設計出更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2.午讀和課后托管的應用
課室外的教育活動中,該系統(tǒng)同樣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運用涵蓋了課后托管以及學生午間閱讀的時段,這兩個時刻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愿的關鍵節(jié)點。借助于這個數(shù)字化工具的輔助,學生可以在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之余,還能利用各類擴充資料激發(fā)學習熱情、提升文化素質,同時對古典文學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該教育平臺構建了一座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借此資源庫,教師得以在這個平臺上播放一系列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的視頻資料,包含專題講座、歷史背景闡釋,以及文化常識解說等,以便學生在放學后的托管與午間閱讀等非正式課堂時間內延伸并豐富他們的學識儲備。采納這種零碎時間資源的學習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教材所載信息的領會,也提高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感知力。尤其在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過程中,領略那與之相關的歷史與文化知識,能大幅助力學生更深刻地把握課文所表達的語言風貌、結構安排與深層意義,由此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例如,課文內的古文是以主題串聯(lián),一單元內各朝代都有,而平臺上有一個“余秋雨給青少年講中國文化\"的專題,是按照歷史脈絡對中國文化的傳承進行了梳理,講完課文再觀看此專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大局觀。
二、數(shù)字化平臺的教學效果與挑戰(zhàn)
1.平臺應用的教學效果
提升學生古文理解能力。通過“創(chuàng)新伙伴”和“人民智課”平臺,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課文的表面內容,還能通過視頻、互動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深入理解古文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及情感表達。
提高課堂互動性。平臺的互動功能大大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學生能夠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例如,在教學《周亞夫軍細柳》時,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古代軍事場景,感受歷史人物的決策過程。平臺的即時答題功能也讓實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幫助學生課后復習和拓展。平臺的“素質拓展”板塊有豐富的古文相關拓展資源,“知識拓展”板塊有教材同步的微課資源,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在課后選擇進行拓展或復習,幫助學生強化當前課文的主題和內容。
2.面臨的挑戰(zhàn)
教師數(shù)字化素養(yǎng)差異與接受度問題。雖然數(shù)字化教學的基礎已在學校搭建完善,但仍有一些老師因個人數(shù)字技術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可能會在操作這一系統(tǒng)時遇到挑戰(zhàn)。特別是那些缺乏相關經驗或對最新技術不太適應的教師,可能會對該平臺的使用感到不適或有所抵拒,這影響了該教學工具的高效運用。同時,還有教師對于數(shù)字平臺所帶來的教學成效持懷疑態(tài)度,不愿過度依賴這種方式進行授課,這使得平臺潛在的功能沒有得到完全展現(xiàn),進而影響了教學的品質以及學生的學習感受。
平臺內容質量不均。盡管這個平臺上匯聚了眾多的教育資源,但是某些部分在高質量內容上可能無法充分滿足學生的深層次學術探究。例如,一些微課程的說明或許過于扼要,并未深入探討;多數(shù)補充資料也可能未能圍繞具體的課程內容作出具體闡述,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盲點。在提供“知識拓展”的板塊里,許多相關課文的微型課程仍然缺失。
三、結論
綜上所述,“創(chuàng)新伙伴、人民智課”網站提供的數(shù)字化課件在提升初中生閱讀古文的能力方面大放異彩,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增強他們的領悟能力與獨立鉆研的能力,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帶來了更為便捷的輔助。但是,該平臺在使用時亦需面對技術適配和內容品質等挑戰(zhàn)。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及不斷完善平臺特性,這一數(shù)字化教育工具預計將在將來古文的教與學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并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