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牙簽走在路上,看到了一只刺猬,立馬招手喊道:“公交車,停一下!”
把“吃”改成“吞并”,會給人一種“帝國感”:2025年6月5日早晨,在經過現場調研后,我吞并了一個煎餅馃子。
把“吃”改成“吞噬”,會給人一種“修煉感”:盤膝而坐,面前有一碗羊肉泡饃散發著香氣,我暗自運轉吞噬功法,湯汁頓時化作滾滾熱流,涌入我的體內。
把“吃”改成“下載”,則會有一種“人機感”:我今天下載了一份酸菜魚,經后臺運行4小時后,產生數據垃圾若干,已悉數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統。
吃完晚飯,我對媽媽說:“待會兒記得刷碗哦。”
媽媽一臉詫異地問道:“你自言自語,為什么要講這么大聲呢?”
我家的狗不喜歡我朋友的狗,但又打不過它。每次我和朋友帶著它們遛彎兒的時候,我家的狗都會四處找小木棍,然后塞到我手里,示意我打朋友的狗。
爺爺沉迷于刷短視頻,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玩手機,也不愿意出門。
我勸他說:“爺爺,您不要天天玩手機了,干點別的吧。”
爺爺說:“有本事你找我家長去。”
這一生,我明白得最早,并且永遠不懷疑其正確性的一個道理是:人是鐵,床是磁鐵。
“自從我喜歡上李白,我家就上不了網了,因為陸游氣(路由器)壞了。”
“陸游氣(路由器)壞了?那你找歐陽修啊。要是歐陽修不了,就找王之換(王之渙)一個。換不了的話,你找王昌領(王昌齡)一個新的。”
請大家牢記煮面公式:覺得少了就是夠了,覺得夠了就是多了,覺得多了就完蛋了。
數學課上,老師正在講試卷,突然提問我:“你說說這道題選什么?”
我走神了,根本不知道他講到哪道題了,站起來下意識說了聲:“啊?”
老師回應道:“下次別用拼音回答,用英語。對,這道題就選A選項。”
現在都不說“害群之馬”了,他們管我叫“洗衣機里的紙巾”。
早操結束后,班主任突然問了一句:“誰喜歡音樂?請向前走3步。”
班里有6個同學站了出來。
班主任滿意地點點頭,說:“很好。現在請你們到琴房,把鋼琴抬到3樓的會議室去。”
侄女小喬第一次喝可樂,她嘗了一口,一臉驚訝地說:“哇,這個飲料里有電啊!”
(燈燈、小藍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