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背景下,職普融通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關鍵任務。深化職普融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為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改革命題。其核心價值在于打破傳統教育類型壁壘,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高中階段作為連接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重要橋梁,在推進職普融通過程中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但固于各種復雜因素,當前各方對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認可度仍偏低,且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辦學形態單一,職普橫向通道不暢,導致教育內卷局面嚴重,學生升學考試及學業負擔沉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而綜合高中作為以學生多樣化發展為特征、以培養學生基本綜合素質和一定專業技能為目標、兼具升學預備功能和就業準備功能的高中階段辦學模式,既遵循了“守正”與“創新”相結合的辦學規律,又是國策所指、改革所要和民心所向,成為推進高中階段教育職普融通的時代之舉和關鍵之舉,需高度重視和穩妥推進。
第一,完善綜合高中建設的頂層政策供給。當務之急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盡快研制出臺有關綜合高中建設的專門文件,明確綜合高中的目標內容、規劃策略、考核評價和保障條件等。同時,相關部門應就綜合高中的具體形式、實施路徑、評價標準等,研究制定一攬子配套政策和指導意見,厘清綜合高中的設置標準及職普融通的財政支持措施,細化課程互選、學籍互轉、學分互認的操作程序等。在此基礎上,地方政府應依據國家層面的政策要求,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和區域發展規劃,對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資源加以統籌整合,制定覆蓋招生、教學、評價、管理等育人全過程的綜合高中實施細則和具體方案,推動國家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第二,鼓勵各地試辦一批新型綜合高中。著眼于更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各地應充分考慮當地科技水平、生產組織、社會結構、勞動力需求和教育資源布局等因素,結合區域實際,積極推動普通高中、中職學校“雙向奔赴”,探索設立一批兼具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特色的新型綜合高中。這樣既保證了職普兩類教育資源的充分供給,又有利于學校后續的課程設置和師資安排,有利于緩解社會對中考后普職分流(分層)的焦慮,擴大學生自主擇課的權利和空間,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發展。
第三,建設合作共生的教師培訓培養體系。“教師是推進綜合高中課程融通實踐生成的重要主體,主導并駕馭著職普融通的實踐過程。”(王志遠、陳鵬,2025)亟須打造職普教師合作共同體,提升教師推進新時代職普融通的專業實踐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構建以知識整合為核心的高水平、結構化、開放式的教學創新團隊,推動綜合高中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提升,實現專兼互補。
第四,構建多元通路的課程體系和成長路徑。多元路徑的實現必須以課程體系為保障。綜合高中課程體系的復雜性要遠高于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為學生提供哪些課程、不同路徑間的課程如何銜接與轉換、如何指導和規范學生選課,是綜合高中課程建設要考慮的關鍵問題。設立綜合高中并不是將中職普高化,而是把高中學術課程與技職課程融于一校,并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允許學生在預定好的課程“菜籃子”里,自主選擇相應的學術課程或技職課程,達到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學校要通過豐富的課程供給和開放性選擇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意愿,為學生架設起多元發展的教育通道,在研究和探索提供多樣化教育內容的基礎上保障學生的教育選擇機會。
總之,綜合高中是高中階段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產物,是對職普融通的創新性探索,旨在為高中學生提供綜合性的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主動發展奠基,促進形成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的新格局。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國家重大課題“基礎教育階段職普融通的路徑與機制研究”(編號:VJA240007)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