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順應時代發展,也引導學生以及社會的發展,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教育部于2017年8月印發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現狀研究
在西方,思想道德教育也普遍受到重視,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育思想。19世紀,夸美紐斯在道德方法方面提出盡早開始正面教育,洛克把德育地位放在比知識更高地位,把克制自己的欲望、聽從理性的指導看成道德標準和價值的標桿。到20世紀初,杜威的“協調個人和社會關系”“學校道德之三位一體”道德教育思想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諧教育”理論在世界各地產生較大影響。
(二)國內現狀研究
在研究中,關于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和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為了提高學生對于班級文化的正確價值觀念,通過學校實施措施和手段促進班級文化發展,班集體作為一個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是班級文化孕育的主要“滋養場域”。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德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的互動關系,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班主任德育與班級文化學術思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發展,更包括精神層面的提升,其中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人格形成和道德觀念確立的關鍵時期。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價值觀、行為方式以及情感態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文章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與班級文化建設作為研究的核心對象,深入探討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三、德育工作理論根據
國家教育政策對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視為本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首先,在近年來,國家教育部發布了一系列文件特別針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方針,強調以多樣化的人格教育為手段,把德育教育放在優先位置,重視文化育人,并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其次,教育部在2017年發布中小學德育的工作指導方針,提出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也為班級文化建設方向提供戰略性部署導向,把良好班級文化建設滲透在德育工作中,把生態教育用一種活起來的方式作為一個切入點。再次,當前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本課題研究的現實依據,盡管德育工作在小學階段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德育內容單一、德育方法陳舊、德育效果不盡如人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也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本課題旨在通過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
四、特色與創新之處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與班級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從互動關系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這種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不僅能夠更全面地揭示德育與班級文化建設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能夠為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從生態德育的視角把生態德育融人班級文化建設中去。通過深入分析德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的互動關系,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為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成果理論價值
成果將直接應用于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和班級文化建設實踐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班級文化的建設水平。同時,通過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為其他學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和做法,推動小學德育工作的整體發展。歸根結底,教育是影響學生精神成長,溫暖學生心靈,點亮人生微光的事業。
參考文獻:
[1]錢海霞.樹德育人,浸潤無聲 淺析小學德育滲透[J].亞太教育,2019(02).
[2]金曉玲.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27).
[3]張聰.后班級時代中小學班級形態的認識論困境與變革可能[J].教育科學研究,2022(08).
[4]王志鋒.完美教室之班級文化建設[J].新課程,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