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下,高等教育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雙重使命。隨著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成為一種趨勢。《電子支付》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與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因此,在該課程中深入挖掘并合理融入思政元素,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一、《電子支付》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課程思政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的方式和手段。加強高校的思政課建設,建立“三全”思政育人體系,提升課程思政教學實效,是踐行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從本質上看,課程思政的內涵在于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高等教育的各個專業、各門課程中去,推動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同向同行,共同擔負好育人職責,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青年人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處于思想成長的不穩定階段,高校需加強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
《電子支付》課程內容豐富,蘊含大量的思政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材本身充分發掘課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并精心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全方位推進思政教學改革。
本文深入挖掘《電子支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構筑與《電子支付》相契合的課程思政教育與融入途徑,使理論知識講解與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實踐內容與強化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網絡平臺相結合,雙管齊下,教會學生如何以辯證的角度分析問題;將電子商務專業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產業發展動態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于創新精神相結合,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貫穿于《電子支付》課程教學的全過程[2]。
二、《電子支付》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電子支付》這門課理論知識的學習涵蓋10個章節,內容涉及多種電子支付的工具、方式以及支付系統風險和支付安全技術,蘊含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列舉了理論知識每個章節對應的思政元素融入點,見表1。
實訓部分是以博星卓越網上支付與結算教學實驗系統為平臺,學生5人一組,輪流模擬商家、客戶、銀行、第三方、CA認證中心的角色完成實訓任務。每個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也體現出差異化和針對性。實訓中各個角色的任務都環環相扣,任務之間也相互聯系,需要組內同學相互協作、有效溝通共同完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列舉了實訓部分每個環節對應的思政元素融入點,見表 2
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的路徑
(一)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為了能夠凸顯《電子支付》這門課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功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適應數字電商時代所需的人才,教師需圍繞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的要求,從思想道德、法治建設、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發展戰略、政策制度、社會時政熱點、歷史教育、國家安全等多維度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學內容,搭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設計每一章節的教案時,教師應積極思考和探索思政映射與融入方式,做好資源規劃與信息整合,使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精準融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例如,在講到第十章時,教師能夠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安全與保密素養,提升總體國家安全觀意識。

(二)創新教學設計,探索多元化教學方法
依據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素質建設要求,強調尊重每個學生學習過程和個體發展的差異化,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創新教學設計,依托多媒體、在線課堂、實訓平臺等多種工具,將思政元素分層次、恰當地融入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課堂教學延伸的5個環節中,即課前預習、課外閱讀、課堂討論、課后習題和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將該章節涉及的思政元素以案例形式導入,借助微課視頻構建翻轉課堂,通過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團隊合作的能力[4。此外,可以通過課后作業、實踐任務、專業知識技能競賽、專題宣傳教育活動、創新創業項目等方式確保課程思政教育活動有效滲透于教學的各個階段。例如,組織開展以“數字人民幣”為主題的知識競答,以賽促學,讓學生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領會思政內涵。

(三)完善考評機制,重視教學反思
教師需以思政育人為主要目標引領,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考量課程本身所具有的思政功能,優化和創新課程考核考評體系和機制。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考評機制能引導教育教學活動規范化進行,助力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的實現。專業課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知識的成績,還要綜合評估他們的思想品德、政治素養、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等多方面的表現。例如,可以將思政學習效果納入期末考試體系,借助課程達成度計算總結該課思政育人產生的實際效果。同時,重視對思政教學成效的反思,將學生評教結果反饋給教師,促使其在總結經驗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在專業課領域的思政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5]。此外,考評機制還需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行為規范、師德師風進行考核,將思政教學評價指標貫穿于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創新的全過程,制定具體的、全面的、可量化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并將考評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以此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
結語
《電子支付》課程不僅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創新教學設計,完善考評機制,我們可以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培養更多既懂專業又具良好道德品質的新時代復合應用型人才做出貢獻。
本文系2022年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NUNJXCGPY22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峰.基于SPOC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電子商務課程思政建設探究[J].電腦采購,2022,(11):145-147.
[2]鄭婉婷.“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對策分析[J].教師,2022,(03):21-23.
[3]曾敏玲,黃麗娟,謝國杰.基于BOPPPS模式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0(19):82-84.
[4]邢繼軍.《電子支付與網絡金融》課程思政教學優化路徑研究[J].西北高教評論,2023,10(01):265-275.
[5]王遠,郭芳.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邏輯及實踐路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4,(04):70-75.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