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標下,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與合作意識,使之建設結構化知識體系,促進全面化、個性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需遵循科學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整合性原則、多元化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本文探討了大單元教學與項目式學習的相關理論內涵,論述了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和實施策略,旨在發揮出項目式學習的優勢,提高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大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8" " 0004-03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單元教學與項目式學習的應用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小學科學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基于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科學設計驅動性問題鏈和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科學知識,聯系親身經歷進行討論和交流,在多元化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增加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大單元教學與項目式學習概述
大單元教學強調以教材中的單元主題為引領,將碎片知識加以整合,創設生活化情境,設計具有關聯性、層次性的問題鏈和任務群,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需要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本位,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應用科學知識,積累豐富經驗,不斷提高科學素養。
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載體的新型學習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設計項目主題、驅動性問題、子問題和子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自我反思與相互評價。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更易于萌發創新觀點,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大有裨益。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將大單元教學與項目式學習深度融合。根據單元主題確立項目主題,以驅動性問題為導向設計多個子問題和子任務,創設真實情境,增加學生的沉浸式體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學生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真正實現從知識走向任務的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目標。
二、項目式學習在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將會影響到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為保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推理等多種科學方法進行項目研究,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特點、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精心設計問題鏈和學習活動,為學生創造交流、討論、實踐、探究的良好環境和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奇思妙想予以肯定,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內在潛力,高質量完成項目任務。
(三)整合性原則
小學科學與許多學科有著密切聯系,如語文、數學、地理、物理、生物等,這是跨學科教學得以實施的基礎。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通過應用項目式學習,將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各學科知識,拓寬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知識應用能力和跨學科綜合素養。
(四)多元化原則
評價是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需應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將評價融入各個教學環節,以便及時發現教與學存在的問題,適時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在項目式學習中獲益良多。
三、發揮項目式學習在大單元教學中的優勢
下面以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動物的一生”單元為例,闡述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蠶,從“迎接蠶寶寶的到來”到“蠶的一生”,從“認識其他動物的卵”再到“動物的一生”,體現了教學內容的不斷遞進和深化,將生物、生命、環境有機協同起來,旨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诖髥卧虒W和項目式學習的實施要求,小學科學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增加知識點間的關聯性,以契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特點和生活經驗,推動項目式學習的順利開展。
由于動物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含昆蟲、哺乳動物等諸多生物體,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難度不小,而且本單元中涉及的相關知識跨度極大,在五年級下“生物與環境”、六年級下“生物的多樣性”單元會對不同種類的生物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本單元的項目式學習圍繞蠶這一動物開展,對蠶的一生、蠶的食物、蠶桑文化進行系統性的研究,通過設定驅動性問題,即如何從科學的角度看待“春蠶到死絲方盡”,在學生腦海中建立桑葉與蠶、人之間的關系,產生對生態系統循環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體悟生命的價值。
三年級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對于動物的形態和生存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動物的種類較多,在相同地區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動物生長發育需要空氣、水、食物。甚至不少學生曾經近距離接觸過蠶,語文課上學習過蠶的古詩詞和成語故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自縛”“蠶食鯨吞”,對于飼養蠶的興趣濃厚,可以用文字和圖畫記錄觀察結果。然而,學生對蠶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現象的認識有待加強,收集和整理資料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這將成為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以及面臨的挑戰。
(二)項目式學習目標
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需結合項目主題,確立科學完整的學習目標,作為設計項目任務的參考依據。本單元教學中,項目主題為“栽桑養蠶,體悟生命”,分別從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維度,擬定項目式學習目標。一是學習桑樹的品種和價值、蠶的一生、人的一生,增加學生對動物整個生命歷程的認識,培養學生科學觀念。二是采用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建構蠶的一生模型,設計實驗方案,對數據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提出個人觀點,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三是探究蠶體長與體重的關系,開展辨別蠶絲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四是了解蠶桑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處地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三)項目設計與實施
本單元項目式學習將驅動性問題進行分解,得到三個子問題,分別是“桑蠶吐絲后是否生命走向終結?”“桑蠶的成長歷程包含幾個階段?”“古詩詞的文化內涵是什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形成統一意見,逐一完成各個子任務,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進階。項目式學習的具體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情境教學與項目式學習的結合應用能夠為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注入新活力。在“動物的一生”單元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用多媒體播放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生動直觀地展現蠶的一生,給予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自然而然地引入項目主題,提出驅動性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引起學生探究興趣。
了解古詩意象,觀察桑蠶成長。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下列子任務:收集桑樹的相關資料,概括桑樹的功能、價值及種植養護技術;制定觀察蠶的一生具體計劃,建造蠶寶寶的家;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蠶的生長過程,運用數學統計法分析蠶的進食規律;合作探究蠶體長與體重的關系,并繪制相關表格。
辨析古詩含義,回顧桑蠶一生。引導學生比較蟻蠶、幼蟲、蠶蛹、蠶蛾的形態結構特征及行為方式,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簡要概括蠶的一生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填寫觀察探究單;用超輕黏土制作相應模型,創作蠶寶寶創想畫;了解蠶的生長過程與生殖方式,掌握卵生與胎生的異同點,完成表格內容。
思考古詩內涵,感悟生命價值。向學生講述嫘祖繅絲的故事,啟發學生抽絲剝繭;鼓勵各小組設計分辨真假蠶絲的實驗,掌握相關方法及原理;了解中國蠶桑文化歷史和絲綢文明,并根據所獲信息繪制思維導圖或手抄報;了解桑樹、桑蠶、蠶絲的關系,掌握生物鏈與生態環境的內在聯系;通過繪制“我的生命線”,撰寫《我希望的一生》,記錄學生重要生命節點想完成的目標或者心愿,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
為順利開展項目式學習,小學科學教師可以聯合美術、語文、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將審美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文化素養、積極心理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
(四)成果展評
成果展評包含成果展示和成果評價。通過舉辦項目成果發布會,展示蠶的一生觀察表和模型、蠶寶寶創想畫、我的生命線手繪畫、《我希望的一生》文章。在展示這些項目成果時,學生要講述如何分配各自職責,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回顧整個項目流程,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合作溝通、問題解決的能力。與此同時,成果評價環節運用學生自評、組員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設計項目參與度、是否提出創新觀點、項目成果完成情況、自身收獲以及從他人身上獲得的啟示等評價指標,從不同維度、不同等級做出準確客觀的評價,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教師要根據評價結果挖掘大單元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的不足,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需要小學科學教師加強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的分析,合理設計項目主題和項目任務,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探究,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行成果展示和評價,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本文系2024年度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MJYKT2024-099】
參考文獻
[1]楊明紅.關于小學科學課堂項目式學習策略的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25(2):52-54.
[2]邱聯圣,謝姣姣.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J].科學之友,2024(11):95-96.
[3]郝旭穎,高鳳.小學科學創新思維發展項目式學習設計策略[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4(11):88-89.
[4]邱婉玲.小學科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4(3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