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對員工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培訓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探索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全面發揮培訓體系在企業中的積極作用,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生產經營、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是企業培訓工作需要思考的方向。為了順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國有企業的培訓工作也需要進行變革。
是從事航天器研制的核心單位,為了賦能員工成長、助力組織可持續發展,采用以課程體系為引領的重點人群培養模式,通過建立基于漢堡模型的所級培訓課程體系、打造“培英工程”青年人才培訓班等舉措,實現了全員培訓意識的提升、重點群體的快速成長以及培訓管理質效的提高。實踐證明,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能夠有效激發企業活力,為組織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夯實“漢堡”培訓課程體系底座
擁有40多個部門,人員數量規模大,員工培訓需求種類多,傳統培訓課程設置缺乏統籌規劃,培訓計劃與單位的戰略自標結合得不夠緊密;培訓臨時性、突擊性和短期性強,課程設置盲自,且培訓課程與員工成長普升聯系不足。針對上述問題,利用兩年時間搭建起基于崗位能力素質要求和漢堡模型的所級培訓課程體系。
剖析“漢堡型”培訓體系
漢堡模型培訓課程體系由領導力與組織發展類課程、專業勝任力類課程、全員勝任力類課程和企業文化與員工關愛類課程組成。“漢堡”的底端是一個托盤,包括研究所全員基本素質能力課程和企業文化規章制度類課程,包含了每個員工應該遵守的上級規章制度以及黨工團建設類、基本素質及自我管理類培訓;“漢堡”的中間夾層是豐富且可選擇的內容,包括科研管理類、質量提升類、專業技術類等課程,可滿足不同崗位、不同能力素養人員的專業需求;“漢堡”的上端是一個保護層,內容涵蓋中層經營管理及領導力、高層經營管理及領導力以及基層經營管理及領導力的培訓課程,有相關學習需求的管理者可以按需選擇相應的培訓內容。
分層分類建立培訓框架
采用內訓和外訓相結合的方式,對中高層管理者、基層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和普通員工進行培訓。其中,全員核心勝任力培訓課程設置了質量管理要求類培訓、安全生產管理類培訓、保密教育類培訓、靜電防護類培訓、普法培訓、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新職工培訓等;專業序列勝任力課程主要設置了行政管理類培訓,技術研發類培訓,技能人員培訓,其他培訓,部門級、班組級專業技術技能類培訓等;領導勝任力課程主要設置了中層管理人員政治理論學習類培訓,領導力提升類培訓,班組長、團干部勝任力培養類培訓,工會干部業務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等。每年年初,人力資源部針對單位發展戰略和年度自標,對課程體系進行年度計劃梳理并下發文件。
基于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實踐
“培英工程”打造關鍵崗位青年人才
關鍵崗位的人才勝任力與人才梯隊發展是一個組織達成戰略的核心因素。為了對重點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補短板、提能力,在實施系統、全面、持續性培訓的同時,以“打造內部成長鏈和發展鏈”為目標,開展了“培英工程”青年人才培訓班項目。首先,精心選拔參訓學員。通過民主推薦、領導推薦和積分專項排名等方式,從各部門、各崗位推薦優秀青年骨干。其次,構建“理想信念 + 實踐方法 + 管理能力”的培訓課程體系,培訓共計六天時間,培訓部門精心安排了11門思政及管理課程,通過系統的黨性教育、方法論、管理技能和領導力培訓課程,提高青年人才的黨性修養、政治理論、知識水平、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再次,基于研究所未來發展布置結構化研討題目。
培訓部門緊密圍繞研究所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設計了12道與航天事業發展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要求學員結合培訓學習到的方法論開展調研和討論,聚焦科研管理、質量提升、創新研發、智能制造等某一重點領域的細分方向,形成研討成果,為研究所發展出謀劃策。最后,研究所領導班子深度參與,與培訓學員共話發展。所領導參與各組結構化研討,并為各組的研討方向把關,既加強了領導與青年員工的聯系,使青年員工能夠近距離與所領導交流,又為青年人才展示才華搭建了舞臺。
在青年人才培訓尾聲,培訓組織部門又對參訓的青年人才進行了綜合測評,分別從能力因素、適配因素和動力因素等維度對參訓者的行為和內在素質進行分析,測試其管理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商業技能等,并形成綜合素質報告,為以后的人事決策和人才職業發展規劃提供依據和參考。
? “遙感器協同設計平臺”鍛煉新人
瞄準“技術強所、技術立所”的目標,將技術創新作為本單位發展的有力抓手。航天遙感器設計是集光機電熱于一體的巨大工程,復雜度高、難度大,需要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人員協同作戰。因此,遙感器協同設計培訓便成為引導和展示技術創新的可靠平臺。
以理論講授、現場參觀、崗位實戰相結合的方式,將遙感器協同設計納入新員工培訓工作,組織新入職的專業技術崗位員工盡快以遙感器光機電熱多專業協同設計為脈絡,熟悉研制全過程。整個培訓分為綜合培訓和遙感器協同培訓兩大塊。從2021年起,明確將綜合培訓定位于對新員工的精神洗禮,將遙感器協同設計培訓定位于技術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兩個階段的培訓相輔相成,為新員工入職打下堅實的基礎。遙感器協同設計培訓由遙感器概述開始,為新員工建立宏觀概念,逐步開展任務分析與系統論證,內容涉及光學系統設計、光機結構設計、力學仿真分析、光學加工、機械加工機構與控制、電子學設計、熱控設計、環境試驗圖像處理等16類課程。通過培訓,新員工可以了解遙感器光機電熱各專業整個設計流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設計基礎知識,通過實際動手設計與操作,加深對本職工作的認識。同時,通過培訓在不同專業間進行協調和任務協同,也有助于消除專業壁壘,建立跨專業對話平臺。
創建培訓管理高效化、規范化系統
科學合理的培訓管理方法和手段能有效提升培訓工作的效率。在現有培訓資源的基礎上完善線上培訓系統,對不同類型培訓安排適用的培訓形式;高效利用所外培訓資源,使培訓由單一線下培訓向所內所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發展。在培訓工作管理上,健全線上內部管理流程,針對計劃輸入、過程監督、培訓效果評估等模塊設計獨具特色的跟蹤流程,使培訓管理更加高效、規范。
培訓項目成效
提升了全員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
按照培訓體系每年對年度培訓計劃進行需求收集和重點課程篩選,使每個實施部門都參與培訓計劃制定、每名員工都參與培訓需求征集,讓組織和個人對單位培訓規劃體系有完整的認識,對培訓目標有更高的追求,從而提升單位員工的團結性,為研究所的業務開展和穩定發展提供幫助。
推動了重點群體在培訓中的成長
按照“培英工程”和技術創新能力培訓計劃,對重點人群進行專項培訓和集中培訓,為重點人群賦能。一方面,為研究所遴選干部提供評判標準,為研究所建設后備人才隊伍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為新入職員工掃除入門級工作障礙,開辟成長路徑,提供展示平臺。
提高了培訓管理質量和效率
建設了培訓管理系統,將參加線上培訓記錄、分享培訓課件、培訓申請和培訓審批納入培訓系統,不斷完善各功能模塊,使培訓管理更科學。研究所員工數量多、培訓種類繁雜,應用培訓管理系統可使培訓記錄、培訓過程監管和考核更準確、完整,培訓過程性工作更便捷、培訓重點工作更突出。
有針對性的員工培訓活動是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其以集中的知識輸入、思維碰撞等方式調動重點群體活力,激發人才創新火花,為盤活人才提供了平臺,搭建了能量加油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從的實踐可以看出,以課程體系為引領的重點人群培養模式,為國有企業培訓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