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其在觀察、討論、實驗等探究活動中主動求知,進而促進能力發展,提升綜合素養.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加深學生對數學本質內容的認識.在“等比數列的概念\"教學中,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創設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探索發現等比數列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促進了學生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現將教學過程呈現如下,以供參考.
能順著這張紙爬上月球.\"請大家拿出一張A4紙試試看,說說你的發現.(記紙張厚度為 0.5mm )
師生活動:教師讓學生將一張紙對折5次,每次對折后記錄紙的層數,并計算紙的厚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計算,得出了兩個數列:2,4,8,16,32(表示每次對折后紙的層數),以及1,2,4,8,16(表示每次對折后紙的厚度).
情境2莊子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如果用數來表達,你想如何表達?
師生活動: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得到一個數列:

生2:數學是一門追求嚴謹的學科,我覺得這樣描述更準確: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是同一個常數.
師:很好!那你們覺得給這個數列起個什么名字比較合適呢?
生3:在等差數列中,相鄰兩項的差是常數;而這些數列里,相鄰兩項的比是常數,所以我認為可以把這些數列命名為等比數列.(其他學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那該如何定義等比數列呢?(教師鼓勵學生發言,最后歸納并板書.)
設計意圖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類比等差數列,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等比數列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與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1有一位數學家曾經豪言:如果你能將一張紙對折38次.
師:觀察以上數列,能看出它們具有什么特點嗎?
生1:這些數列中,后一項與前一項的比都是常數.
2.思考辨析,歸納感悟
師:下列數列是等比數列嗎?若是,請寫出其公比;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1)1,1,1,1,1;
(2)0,2,4,8,16;
(3)81,27,9,3,1;
(4)8,16,32,64,128;
(5)a,a,a,a,a.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點名讓學生給出自己的答案.
生4:(1)是,公比是1;(2)不是,
無意義;(3)是,公比是
;(4)是,公比是2;(5)是,公比是1.
師: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5:(5)不一定是等比數列.例如,當 a=0 時,它就不是等比數列.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結合以上分析過程,你認為判斷一個數列為等比數列需要注意什么?
生6:數列的第一項不能為0生7:每一項都不能為0
生8:若首項和公比不為0,所有項均不為0.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可見若 {an} 是等比數列,則 ∣a1≠0,q≠0 ,從而
(2號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辨析,深化對等比數列概念的理解.教師避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和爭論,通過有效互動使學生將知識內化,從而提升思辨能力,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
3.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師:結合數列的通項公式,說說它們是否為等比數列.
(1)an=3n;(2)an=4×23n-1;(3)an= (-3)-n;(4)an=0.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并點名讓學生回答
生9:我們小組認為第(1)題里的數列是等比數列,因為 an=3n ,所以
a2 =3,故{an}是等比數列.
師:誰來點評一下.
生10:結論是對的,但是過程存在問題,這里僅說明前3項中每一項與前一項的比是同一常數,理由不夠充分.
師:點評得非常好,該如何完善呢?
生10;因為
,所以 {an} 是等比數列.
師:下一題誰來說說?
生11:
4x21=4,所以{n是等比數列.
生12:思路是對的,但是計算有問題,應該是, an+1=4×23(n+1)-1=4×23n+2 0所以
4x2=8.所以{a是等比數列.
師:很好,第(3)題呢?
生13:由于
,根據定義可 ann (20 知 {an} 是等比數列.
生14:計算有問題.為了便于計算,可以將 an=(-3) 轉化為
所以
故 {an} 是等比數列.
師:補充得非常好,變形后再計算可以有效減少錯誤的發生.對于第(4)題,是我們前面探討的問題, an= 0不是等比數列,這里我們不再重復.
隨后,教師請學生列舉幾個常數列,并分享他們的觀察結果.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思考和交流得到如下結論:所有非零常數列既是等差數列,也是等比數列.常數列0,0,0,0,0僅是等差數列.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問題引導學生辨析、比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等比數列概念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呈現學生的錯誤,并提供機會讓學生析錯、糾錯,通過辨析矯正學生的錯誤,形成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應用拓展,提升能力
師:請結合已有經驗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已知 2,a,8 是等比數列,求 a 的值.
生15:根據等比數列定義可知,
所以 a2=16 ,故 a=±4.
師:回顧等差數列,若 2,a,8 是等差數列,我們將a稱為什么?
生齊聲答:稱為2,8的等差中項
師:與等差數列相類比,你認為上一等比數列中的
可以稱為什么?
生齊聲答:2,8的等比中項
師:結合等差中項的定義,給出 等比中項的定義.
師生活動: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類比,學生迅速給出了等比中項的定義,教師隨即板書記錄.
師:你認為等差中項與等比中項有何區別呢?
生16:兩個數的等差中項只有一個,而等比中項有兩個.
生17:兩個數若是異號,等差中項存在,等比中項不存在.
師;非常好!在等差數列中,an-1,an,an+1 有什么關系?
生齊聲答:2an=an-1+an+1
師:很好,由 2an=an-1+an+1 ,能否說明 {an} 是等差數列呢?
生齊聲答:可以.
師:與之相類比,在等比數列中,你又能得到怎樣的關系呢?
生18:若 {an} 是等比數列,則 an2= an-1an+1 ;反之,若 an2=an-1an+1 ,則 {an} 是
等比數列.
師:通過類比得到了類似的結論,非常好.你認為這一結論是否成立呢? (學生積極思考)
生19:我們可以進一步驗證.若{an} 是等比數列,則
,所以d=1n;;反之,若=n則
成立,所以數列 {an} 是等比數列.
生20:前半部分的證明沒有問題,但后半部分的證明存在問題.因為若 an=0(n∈N*) ,此時 an2=an-1an+1 成立,但是數列 {an} 不是等比數列.
設計意圖在應用新知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延伸自然地引出等比中項的概念,讓學生充分體會類比在數學研究中的價值,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析等差中項和等比中項的區別,以此在強化知識理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說理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5.歸納總結,感悟升華
師:本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設計意圖教師預留時間,鼓勵學生自主歸納與反思,同時提供平臺讓學生展示個人見解與疑惑,通過互動交流深化知識理解,優化認知結構,進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教學思考
數學學習是一種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而不是簡單識記和套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勇于放手,將第一次思考的時間交給學生,將第一次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將相關知識、思想方法等內化于心,逐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摒棄直接講授定義的方式,而是依據教學內容與課堂實際,巧妙設問,引導學生在問題引領下積極參與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從而在主動實踐中掌握知識技能,提煉思維方法,進而促進思維發展和數學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兼具講授者、指導者、啟發者等多重角色,勇于放手,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