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活檢?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活檢是一種在實時超聲影像引導下進行的微創醫學檢查診斷技術,它利用超聲波的反射原理,通過超聲探頭將高頻聲波傳入人體組織,聲波在不同組織界面反射后形成圖像。超聲圖像可以清晰地顯示淋巴結的大小、形態、位置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醫生借助超聲影像技術,定位目標淋巴結,然后將穿刺針精準地經皮刺入目標淋巴結內,以獲取組織樣本。超聲引導的優勢在于其無輻射、實時成像和高分辨率的特點,整個過程中醫生可以實時“看到”穿刺針的走向,降低并發癥的風險,準確地取到病變組織,為后續的病理診斷提供關鍵材料,并為后續精準診斷與治療提供關鍵依據。
2.為什么要做這項檢查?
當臨床上發現淋巴結腫大, 且難以單純通過體格檢查、血液檢查等常規手段明確病因時,就需要進行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活檢。
明確淋巴結腫大原因: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時,尤其是持續腫大超過四周,且伴有發熱、體重下降、盜汗等癥狀時,需要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例如,結核性淋巴結炎可以通過獲取淋巴結組織,進行抗酸染色和結核菌培養,確定感染的病原體,最終明確診斷,從而指導后續治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能伴有淋巴結腫大,活檢可以幫助排除其他疾病,明確診斷;淋巴瘤是一組起源于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其診斷和分型依賴于淋巴結的病理學檢查,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可以獲取足夠的組織樣本,用于病理學、免疫組化和分子生物學分析。
協助腫瘤診斷與分期:對于已經確診患有癌癥的患者,如果發現淋巴結腫大,活檢可以判斷癌細胞是否已經轉移到淋巴結,這對于確定腫瘤的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手術、放療、化療等) 非常重要。比如肺癌患者,若縱隔淋巴結活檢發現轉移,治療策略將與無轉移時大不相同。
3.檢查前需做哪些準備?
患者信息收集: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了解淋巴結腫大的持續時間、伴隨癥狀、既往病史、手術、過敏史等,還會了解近期是否服用影響凝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的使用可能增加穿刺出血的風險、影響術中止血,需評估手術風險,必要時需調整用藥。
常規檢查:一般會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傳染病篩查等,確保患者的凝血機制正常,血小板數量足夠,以降低穿刺過程中和穿刺后出血的可能性,從而確保身體基本狀況適宜手術。
簽署知情同意書:醫生會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穿刺活檢的目的、操作過程、可能存在的風險(如出血、感染、損傷周圍組織等)、替代方案和獲益,患者或家屬在充分理解后簽署知情同意書。
物品準備:準備好超聲設備、穿刺針、消毒用品、局部麻醉藥物等。
4.檢查過程常分幾步?
體位選擇:根據要穿刺的淋巴結部位,患者會被安排采取舒適且便于操作的體位,比如仰臥、肩部墊高、頭后仰并偏向對側、充分暴露頸部。通常取仰臥位或側臥位,具體體位根據淋巴結的位置而定。
穿刺目標確定及規劃穿刺路線:使用超聲探頭對目標淋巴結進行掃描,確定淋巴結的大小、形態、位置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規劃合適的穿刺路徑,避開重要的血管和神經。
消毒與麻醉:醫生對穿刺部位進行嚴格的皮膚消毒,鋪無菌巾,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藥物在穿刺點進行浸潤麻醉,減輕穿刺時的疼痛。通常使用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藥物。
穿刺操作:在超聲探頭套上無菌套后,再次確認淋巴結的位置和穿刺路徑,接著將穿刺針沿著超聲引導的方向,緩慢刺入淋巴結。通過超聲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穿刺針進入淋巴結的過程,醫生會根據需要,采用細針抽吸或粗針切割的方式獲取足夠的組織樣本,整個過程中會盡量避開周圍的重要血管和神經。
樣本處理:取出的組織樣本會立即放入做好標記標本保存液中,送往病理科進行檢驗。
5.檢查后需注意哪些?
傷口護理:穿刺部位需用無菌紗布覆蓋并按壓一段時間,一般15~30分鐘,以防止出血形成血腫。術后24小時內避免穿刺部位沾水,保持清潔干燥,防止感染。
觀察身體反應:患者要留意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腫脹、疼痛加劇等情況,同時注意是否出現發熱、頭暈、心慌等全身不適癥狀。如果出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
休息與活動:術后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減少對穿刺部位的刺激。但也不必長時間臥床,可進行一些輕度的日常活動,如散步等。
6.如何處理并發癥?
出血: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可能表現為穿刺部位滲血或形成皮下血腫。少量滲血一般通過按壓可自行止血;若血腫較大, 可能需要醫生進一步處理,如冷敷、加壓包扎,必要時可能需使用止血藥物。
感染:雖然嚴格的無菌操作大大降低了感染概率,但仍有發生的可能。如果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疼痛加重、發熱且體溫超過38℃,伴有局部膿性分泌物等,應及時就醫,醫生一般會進行血常規等檢查,并給予抗生素治療。
損傷周圍組織:在穿刺過程中,有可能會損傷到周圍的神經、血管或其他器官,但在超聲的精準引導下,這種風險相對較低。如果出現損傷神經,可能導致局部感覺異常或運動障礙;損傷血管可能引起出血或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一旦發生,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如使用神經營養藥物、采取血管修復等措施。
7.臨床優勢及局限性有哪些?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活檢的優勢——
精準性:超聲引導可以實時顯示淋巴結的位置和周圍結構,確保穿刺針準確到達目標部位,避免誤穿和損傷。
微創性:與開放手術活檢相比,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創傷小,恢復快,患者痛苦少。
安全性:超聲引導可以避開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減少出血、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
實時性:超聲圖像可以實時顯示穿刺針的位置和路徑,醫生可以根據圖像調整穿刺方向,確保活檢的成功率。
費用低:與開放手術活檢相比,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收費低
可重復性:可以重復多次檢查取材,且患者恢復快。
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活檢的局限性——
組織樣本量有限:與開放手術活檢相比,穿刺活檢獲取的組織樣本量較少,可能影響病理學診斷的準確性,尤其是在需要免疫組化或分子生物學檢查時。
技術要求高: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需要操作者具備較高的超聲影像解讀能力和穿刺技術,否則可能導致活檢失敗或并發癥。
不適用于所有淋巴結:某些深部淋巴結(如縱隔、腹膜后淋巴結)由于位置較深,超聲引導可能難以清晰顯示,此時可能需要借助CT或MRI引導。
假陰性結果:由于穿刺活檢獲取的組織樣本有限,可能存在取樣誤差,導致假陰性結果。因此,對于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患者,即使穿刺活檢結果為陰性,仍需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