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者,國家之魂。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青年讀者,為奮斗者鋪路,為年輕人鼓勁,持續宣傳普及新知識、新見解,《新青年》編輯部精心策劃推出“新知‘青’播客”版塊。選取廣大青年讀者感興趣、想知道、用得上的新知識、新概念,由辛曉青、董新智兩位主播與大家一起暢所欲言。
辛曉青:“憑票根享受奶茶第二杯半價”“一張票根可以換多家博物館門票”“這個假期有的玩兒了!”真想不到,我看完演唱會,手里的票根還有這么大的用場。聽我的小伙伴說,不少城市都出臺“跟著演出暢游”的樂享優惠活動,“吃住行游購娛”都有羊毛可以薅。
董新智:上一期我們暢談了演唱會經濟,今天曉青同學所說的現象就是與演唱會經濟密切相關的新經濟業態——票根經濟。所謂票根經濟,是指消費者可憑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動等場景的票務憑證,在后續消費場景中獲得折扣、兌換積分等權益,通過消費鏈延伸促發更多消費行為的新經濟模式。在票根經濟的助力下,一場演唱會、一次參觀的“終點”,可能將是一項新消費的“起點”。2024年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特展吸引全國的游客紛至沓來。當時,新世界集團、黃浦區先后推出聯動活動,觀眾可憑展覽票根享購物、餐飲等優惠。據官方數據,這場展覽帶動城市綜合消費比例高達1:30,創下百億級消費規模。這讓票根經濟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辛曉青:對于熱愛旅行、喜歡打卡的年輕人來說,小小一張票根,過去只是一個憑證,如今卻可以憑借一張票根玩轉一座城,情緒價值拉滿。有小伙伴近期在南京看了一場演唱會,拿著票根就可以享受住宿6-9折不等的優惠,基本都是全平臺最低價。有些商家還順勢推出專屬優惠套餐等額外福利,活動覆蓋全市景區景點、住宿餐飲、商場購物商戶200家。
董新智:不止是南京,隨著演出旺季的到來,“一張票玩轉一座城”正成為各地激發文旅消費的新抓手。刀郎在濟南舉辦巡回演唱會,山東各地景區開啟聯動優惠,推出免票、折扣、贈票等福利,讓歌迷和游客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好客山東”。青島也緊緊抓住這一消費新趨勢,鼓勵各大景區、酒店積極參與演唱會、體育賽事與票根經濟的聯動,將演出、賽事等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跟著賽事去旅行”活動也在多地興起,將“球票”變成“旅行通票”,讓球迷在觀賽之余也能一站式解鎖酒店、景區折扣以及特色文旅活動,實現了多業態融合發展。從演唱會、體育賽事的“憑證”到全新文旅消費體驗的“通行證”,票根經濟的發展折射出消費創新帶來的經濟活力。可以說,票根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聯動經濟,打破了傳統消費的孤島效應,推動消費從“單一購買”向“鏈式體驗”轉型,讓一張票根從“用完即棄”的憑證,蛻變為串聯多消費場景的“萬能鑰匙”。
辛曉青:這么說來,票根經濟的興起對于習慣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憑借票根能在后續消費中獲得折扣、滿減、兌換禮品等優惠,看似簡單的“寵客”行為,卻用額外優惠大幅度提升了人們消費意愿,讓我們可以體驗到不同領域的消費服務,滿足我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董新智:當前,演唱會門票、住宿憑證、登機牌等票根將演出、旅游、餐飲、住宿、購物等多元消費場景串聯起來。攜程平臺今年“五一”假期的大數據就是例證——“古鎮+國潮”的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近三成,“非遺+研學”的產品訂單量也有顯著上升。這表明,在體驗經濟時代,單一功能性消費已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更希望獲得情感附加值和文化認同感,票根經濟作為一種衍生的全新消費模式,為文體商旅等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也進一步彰顯了文旅行業“一業興促百業旺”的帶動作用。此外,票根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的消費模式,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比如,商家通過與不同行業進行合作,借助票根的引流作用,吸引了更多潛在消費者;合作商家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無需投入高額廣告宣傳費用,就能實現客源互導,極大降低營銷成本,提升營銷精準度與效果;鼓勵商家開發更多與票根相關的消費產品和服務,為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
辛曉青:票根經濟雖然火熱,但也面臨諸多“成長的煩惱”。如一些商家目光短淺,借票根引流后卻設下隱形消費陷阱,不同場景間數據壁壘仍存,繁瑣的核銷流程消磨著消費者的耐心與熱情,也有商家將票根當作單純的“打折工具”,卻忽視了服務質量。
董新智:目前,部分票根聯動消費僅停留在簡單折扣階段,一些商家只考慮了流量,而忽視了“留量”,并制造隱形的消費陷阱。這些“煩惱”警示我們:票根經濟不能只滿足于“靈光乍現”的點子或“流量收割”的快錢,其可持續性需要“繡花”功夫般的精心培育。唯有建立清晰的規則框架,強化監管以維護公平秩序,并持續投入技術優化流程,才能讓“新路”真正成為暢通無阻的“好路”。有關部門可圍繞票根經濟建立跨部門的聯動工作小組或工作機制,協調分工并評估聯動效果;建立跨行業協作標準,積極搭建合作平臺,統籌交通、文旅、商業等資源分配,避免“各自為戰”;出臺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參與票根經濟,探索“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利益共享”的可持續模式。同時,還要加強監管,規范票根經濟市場秩序,防止出現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行為,保障票根經濟的良性發展。
辛曉青:該省省、該花花,是當下眾多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在社交平臺上,“票根省錢大法為啥火了”“票根省錢攻略”等話題受到關注,有網友還專門發帖,分享票根兌換之旅。未來,如何讓票根經濟協同效應帶來的短期流量變為長效發展動能?
董新智:票根經濟不僅是一個“點子”,它正在啟發更多“路子”。比如,游客將票根拍照,上傳社交平臺,這時人們去分享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所象征的社會意義,這種符號的魔力也造就了票根經濟獨特的市場杠桿效應,將一次性消費轉換成了長期的情感投資。讓票根經濟協同效應帶來的短期流量變為長效發展動能,首先,政府或行業協會可以牽頭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促進不同行業、企業之間的溝通和協作,讓票根經濟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共生”,進而實現“小票根撬動大消費”;其次,要加強源頭內容與票務的創新,通過打造優勢內容IP、設計特色票務套餐、培育票根文化價值,提升票根本身的價值和吸引力;再次,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統一的數據平臺,推動票根經濟實現數字化升級。此外,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確保票根真實性,以票根為入口打造“一站式”服務閉環。商家還要借助數字化手段,優化電子票根跨平臺兌換體驗,打通“線上預約—線下核銷—反饋迭代”全鏈路票根數據閉環。精準把控消費者需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費“組合拳”。可以說,票根更多的是一種“興趣標簽”,能精準吸引目標人群,比廣撒網式的營銷推廣更能使消費“串珠成鏈”。說到底,票根經濟不能光圖短期熱鬧,要把游客變成“回頭客”,把單次消費變成長期生態,讓消費自然延伸。
辛曉青:票根經濟從萌芽到繁盛,映射出消費形態從孤立交易向生態融合演進的大勢。小小票根承載的已非僅僅是消費的終點憑證,更是開啟下一段驚喜體驗的起點密鑰。當各方以長遠眼光共筑健康生態,票根經濟必將超越一時熱鬧,真正轉化為城市流量密碼與消費升級的澎湃動能——讓每一張票根,都成為點燃美好生活的持久星火。對于票根經濟,本期“新知‘青’播客”和您分享了我們的理解與看法,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討論。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