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簡單來說,就是腰椎間盤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突然出現退行性改變,致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 壓迫周圍神經根或脊髓,引發諸多癥狀。患者常腰部劇痛,活動或久坐久站后疼痛加劇,休息能稍緩。更嚴重的是,疼痛會像“刀割”“電擊”般沿神經放射至臀部、大腿后側,甚至小腿和足部,部分患者還有下肢麻木、無力等,影響生活。
不只是老人才易患
某些特定的生活狀態或職業特性,就像隱形的“推手”,悄悄地將人們推向這一疾病的邊緣。
中老年人:歲月流轉、年齡遞增,腰椎間盤恰似逐漸失水的海綿,水分與彈性不斷消減,纖維環脆弱易損,稍受外力沖擊,就極易破裂,髓核也會隨之突出。
重體力勞動者:長時間背負重物、從事高強度體力勞作,如同給腰椎持續施壓,會大幅加重腰椎所承受的負擔,使得椎間盤退變進程明顯加快,埋下健康隱患。
久坐族: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久坐不動,就像給腰部肌肉和韌帶“松了弦”,使其張力不斷降低,腰椎穩定性隨之變差,如此一來,椎間盤突出的風險便大大增加了。
預防需做到3措施
預防勝于治療,對于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而言,提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大大降低患病的風險,讓腰椎更加健康、穩固。
保持良好的坐姿: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保持背部挺直,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避免彎腰駝背或蹺二郎腿等不良習慣。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幾分鐘,伸展腰部肌肉,緩解腰椎壓力。
加強腰部肌肉鍛煉:借助游泳、瑜伽、普拉提等運動,如同為腰部肌肉注入“活力劑”,能有效增強其力量,提升脊柱穩定性,進而為椎間盤“減負”,降低其所承受的壓力。
避免長時間久坐:為守護腰椎健康,建議大家盡量縮短連續久坐時長,每間隔45分鐘左右就起身活動片刻,做做彎腰、扭腰等簡單的腰部伸展動作,讓腰部得以放松。
治療結合康復才能重返健康
面對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科學合理的康復方法是患者重返健康生活的關鍵。
短期臥床休息:癥狀較重、疼痛劇烈的患者需短期臥床休息,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不超過1周,否則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影響康復進程。
藥物治療: 在醫生指導下, 合理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肌肉松弛劑及鎮痛藥等藥物,可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癥,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身體恢復,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風險。
物理治療:針灸、威伐光、激光磁、熱療等物理治療方法,通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加速組織修復。針灸調節氣血,威伐光和激光磁促進細胞代謝,熱療放松肌肉。
手法治療: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通過按摩、拉伸、牽引等手法治療腰部,可有效緩解肌肉緊張,調整椎間盤位置,恢復腰椎正常功能,提升治療效果。
康復訓練:在康復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康復訓練,包括核心肌群訓練、柔韌性訓練、平衡訓練等,以增強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穩定性,預防舊病復發。
總之,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雖是常見腰椎疾病,給患者帶來諸多困擾,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保持良好坐姿、加強鍛煉、避免久坐;患病后科學治療,合理臥床、用藥,配合物理、手法治療及康復訓練,就能有效應對,守護好腰椎健康,重返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