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5)16-0090-03
習作單元隸屬于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以單元語文要素為統領,分別安排了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個訓練板塊。每一板塊內容的安排,都指向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闡釋任務群驅動下習作單元的教學構想與實踐。
一、掌握任務群內在邏輯,找準教學站位
學習任務群是由具有特定目標定位和功能、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的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它強調以學習任務為導向,通過一系列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共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遵循年段特點,縱向定標
縱觀統編語文三至六年級教材,其中的單元習作主題是按照習作能力維度來編排設計的,突出了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發展的系統性和序列性,呈現出螺旋遞進的發展特點。中年段主要是把段落寫清楚、寫具體,屬于“段”的訓練;高年段在“段”的基礎上進行“篇”的訓練,要會構思、會選材,并能自然地抒發情感。這就要求教師深人領會編者意圖,找準本單元在習作能力序列中的教學站位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寫,并把這一目標作為教學大概念,在選材時要“準”、要“夠”,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扎扎實實地通過單元整體訓練達成教學目標。
(二)緊扣單元任務,橫向定標
習作單元編排體例與普通單元不同,其精讀課文的定位直接指向表達,旨在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表達。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交流平臺\"以精讀課文為依據,提煉本單元的閱讀要點一一梳理、歸納圍繞中心意思寫的具體方法;緊接著是“初試身手”,讓學生趁熱打鐵,嘗試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方法;最后安排兩篇不同體裁的習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分別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這“五位一體\"的教學板塊全部指向“圍繞中心意思寫\"這一核心任務,以完成一次完整的寫作任務為目標,各板塊之間層次分明、互相呼應。面對這樣的特殊單元,教師要以任務群為統領,以學生的寫作素養發展為主線,構建有序的訓練鏈條,指向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發揮任務群統領價值,構建訓練鏈條
習作單元中的習作知識是按照一定的順序編排的。在教學時,教師應沿著習作教學資源的編排順序,以任務為驅動,構建有序的訓練鏈條。筆者根據任務群編排特點和單元語文要素,擬定本單元教學大概念為:1.能圍繞中心意思進行選材;2.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3.能突出中心內容。本單元的習作教學將緊扣這三個大概念,構建有序的訓練鏈條,分步實施,以期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前置習作,學會明確中心
教師要避免在學生習作前進行過度指導,否則會束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從學生的習作成品中發現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習作的具體指導放在學生習作之后,讓學生通過讀者反饋明白習作的修改方向。
1.創設情境,初次習作
本單元習作是圍繞一個漢字寫一篇習作,要圍繞中心意思寫,并從不同方面或選擇不同事例來寫。在習作之前,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大情境:“學校舉辦的‘文星杯'作文大賽即將開始,這次比賽將有六年級的同學參與評分。以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為例,同學們先進行一次模擬作文大賽,并思考要注意哪些問題,爭取在大賽中獲獎。\"在此任務情境下,學生目標明確,學習積極性高,動機強烈。同時,前置習作的目的是先讓學生暴露問題,再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措施,最終達成教學目標。
2.評練結合,明晰方法
習作后的指向性評價至關重要。筆者先引導學生回顧本次習作目標,再出示學習單,讓學生以評委身份互相學習、互評互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次評價緊扣第一個目標,即作文的中心是什么,有沒有圍繞中心意思來寫。這樣的評價指向性明確,目標達成度高。學習單如下:

在同伴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搜集學生的共性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靈活組合本單元教學內容,以精讀課文、習作例文為范例,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意思進行選材。
(二)對比閱讀,學會合理選材
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是學生完成單元習作的最好范文,它承載的主要功能就是讓學生學習寫作知識、習得寫作方法。本單元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分別是梁容若的散文《夏天里的成長》和鐵凝的記敘文《盼》,旨在讓學生通過這兩篇課文的學習,明白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初步學習從不同方面選取不同事例來表達中心的方法。為了讓學生學會圍繞中心意思合理選材,筆者可以把精讀課文《夏天里的成長》和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比閱讀,學會圍繞中心合理選材。
1.自讀范文,學會選材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夏天里的成長》《爸爸的計劃》兩篇課文分別是圍繞哪個中心意思來寫的?從哪些方面或是選取哪些事例來表達的?”
《夏天里的成長》一文,開篇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這一中心句引領全文,第2\~4自然段分別從動植物的生長,山河大地、鐵軌柏油路等事物的“長\"以及學生的長大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清晰地呈現了“圍繞中心意思選取不同事例”的寫作特點。《爸爸的計劃》圍繞爸爸愛訂計劃這個中心意思寫,第1自然段寫爸爸給每個人訂計劃,突顯他愛訂計劃的特點;第2自然段選取兩個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他執行計劃時一絲不茍的特點;第4\~7自然段具體描寫爸爸給我訂暑假計劃這一事例。文中的旁批提示了文章是如何寫清楚爸爸愛訂計劃的。這兩篇課文為學生學會“圍繞中心選材,并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寫”提供了典型范例。
2.同桌交流,完善選材
在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兩篇課文中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意思的,選取了哪些不同事例來表達中心,并思考自己的習作提綱上哪些材料最能突出中心、哪些事例跟中心無關、哪些內容要具體寫。在完成習作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照以下學習單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3.初試身手,再學選材
本單元的“初試身手\"安排了兩項活動。第一項是圍繞題目“戲迷爺爺\"給出一系列材料,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圍繞中心意思進行選材”的方法。教師在此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展開評議,說說選擇某一材料的理由,評價所選材料的適切性,分析一些材料跑題的原因。筆者把此環節安排在學習課文和修改習作后,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學會“圍繞中心意思進行選材”“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的方法,從而更好地遷移運用知識。
4.對照學單,二次習作
教師出示學習單,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習作圍繞哪些方面來表達中心意思,還可以增、減、換哪些材料等。讓學生對照學習單進行二次習作或修改,寫完后再與同桌互評,看中心是否明確,材料是否突出中心。
(三)精讀范文,學會重點部分細表達
本單元的《夏天里的成長》《盼》《爸爸的計劃》三篇課文在“圍繞中心意思選材”的基礎上,還能做到突出文章中心的內容具體寫,文章詳略得當。
1.緊抓重點,感悟表達
課文《盼》緊扣“盼\"字,具體寫了“我\"放學后好不容易等到了下雨,興沖沖跑回家,想借買醬油的機會穿上新雨衣,卻未能如愿。作者通過具體生動的描寫,讓讀者對“我”急切盼望之情感同身受。那么作者是怎樣具體表達這種感受的?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呢?通過細讀課文,學生可以發現又一個寫作密碼一一突出中心的內容詳細寫,并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讓文章重點更突出,表達更充分。教師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
2.對比反思,三次習作
學生的習作經過兩輪修改后,已經能做到“圍繞中心意思選材,并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寫”。此次修改完善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習作例文的引導下做到重點內容具體寫,并運用多種方法表達。在此基礎上學生完成第三次習作,而教師創設的大情境也要有始有終。此時學生熱情高漲,都想知道自己的習作能不能在此次模擬作文競賽中得到好的獎次,筆者出示本次習作比賽評價表,讓學生在組內互評、打分,選出本次模擬大賽的金獎、銀獎、銅獎。至此,本單元習作目標圓滿達成
三、激活任務群獨特優勢,多元評價促提升
以任務群為統領的教學模式強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多元評價,包括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
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化等方面。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本單元教學中,除了教師評價,筆者還多次引導學生以評委的身份,對照習作目標進行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評價,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完善習作。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既能學習他人的優點,又能從多角度發現自身的不足,較以往以教師評價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
筆者在任務群統領下,創設\"模擬作文競賽\"這一大情境統領教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習得習作方法、提升習作能力。例如,筆者多次使用學習單對學生習作方法的掌握程度進行量化評價。同時,還引導學生采取討論、反饋、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等評價方式。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評價內容多維化
多元評價還強調評價內容的多維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體現在知識的掌握、方法的習得和技能的提升上,還包括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小組合作能力等的提升。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如同伴提意見時能否做到有理有據、態度友好;同伴能否做到虛心接受、積極修改;小組成員能否做到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等。
綜上所述,教師要準確領會編者意圖,站在學生習作素養發展的高度,以任務群的方式統領整個習作單元的教學,構建有序的訓練鏈條,注重多元評價,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鄧彤.微型化寫作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 劉徽.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責編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