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5)07-0037-03
引言
人的解放思想是推進人類解放事業的行動指南,《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解放思想的集中展現,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及資本主義發展特殊規律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人的物質解放、精神解放和政治解放進行了集中闡釋,進而宣示了以“自由人聯合體”揚棄階級社會的歷史趨勢,科學設想了人類實現自由解放的美好圖景。從物質基礎、現實必要和實踐路徑這三維向度出發,對《宣言》中人的解放思想進行系統剖析,有助于進一步深化我們對《宣言》中關于人的解放思想的理解,能夠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提供積極的思想指引。
一、物質生產的解放是基礎:“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徹底的決裂”
經濟解放是指從根本上超越市民社會的資本邏輯,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造就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使得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從而消除貧困、消滅兩極分化,為實現最終的人類解放奠定堅實基礎[1]。經濟解放也就是物質生產解放的實質是生產力的再一次、進一步質變發展,物質生產的解放是動態性的、階段性的。《宣言》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批判對象,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出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提出只有在“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徹底的決裂”的階級運動中才能獲得現實的物質生產解放。
第一,馬克思、恩格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出發聚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以生產方式來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結構中的階級對立與階級斗爭,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為基礎理解物質生產解放的基本內涵和動態性,這使得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超脫了簡單的道德指責從而具有理論的科學性。由于生產方式是該時代政治和經濟的歷史所確立的基礎,因此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的批判就構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其他領域批判及解放的基礎。
第二,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性。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的核心就在于闡述出這一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性,就在于揭示出這種內在矛盾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和桎梏。在《宣言》中,馬克思肯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闡明了資本主義對社會生產力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現在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桂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推動生產力發展上所起到的歷史作用已經完成。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這種社會化的生產力的發展進程。生產關系的狹窄性表現為物質產品生產的相對過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所以,只有無產階級完全地消滅了這種充滿了壓迫、剝削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使人真正擺脫異化的枷鎖從而實現物質生產解放。
第三,馬克思、恩格斯運用階級分析法闡釋了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內部矛盾的研究,提出資本主義私有財產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根源,也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激烈對立的根源。資產階級的生存和統治建立在資本形成和資本增殖的基礎上;無產階級即現代工人階級的階級生存條件是工人的勞動增殖資本,是工人本身成為雇傭工人。兩個階級相互對立的性質會演化為相互排斥的發展趨勢,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條件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是絕對的。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階級斗爭的結果必然是對該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梢钥吹?,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中,階級之間的經濟斗爭不可避免地要指向生產關系尤其是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的變更,只有變更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才能推動生產力的再一次進步,實現物質生產的解放。
二、精神解放是必要:“和傳統的觀念徹底的決裂”
在資本主義社會,原本具有能動性和自由的精神生產被貶抑為資本無止境的增殖的工具,人的精神生活被資本所規訓和宰制[2]。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指出,構筑共產主義社會并不僅僅是去除物質層面的枷鎖,更要在精神層面上進行深刻的變革,即淘汰那些源自資本主義以及其他傳統社會形態的落后思想觀念,并用全新的意識形態來替代舊有的意識形態,通過構建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共產主義思想原則推動精神解放和其他領域解放的進程。
第一,《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不僅需要通過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獲得物質生產的解放,還需要在精神層面消滅與資產階級統治相適應的、捍衛資產階級利益的諸多舊觀念舊思想,喚醒與培養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以實現人的精神解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引起的階級對立,不僅表現在人類的物質生活水平上,而且還表現在人的精神層面。當資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時,為了維系其政治統治和物質利益關系,資產階級構建了一套與其統治相適應的意識形態。資產階級關于自由、教育、法等觀念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這些社會意識是資產階級的辯護人和牧師,是束縛人的思想鎖鏈,因此必須使整個社會的思想革命化,淘汰那些源自資本主義以及其他傳統社會形態的一切落后思想觀念。
第二,《宣言》強調的精神解放并不僅指純粹的思維活動,還要求消除制約人們思想觀念的現實根源,使人從傳統的意識形態羈絆中徹底解脫出來,從而達到精神世界的自主與自由狀態。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理想,既要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又要消滅雇傭勞動和社會分工,還要從精神上鏟除一切與資產階級統治相一致的舊意識形態,這是因為思想枷鎖的產生具有現實根源,打碎思想枷鎖需要具備現實條件。與傳統觀念的決裂和與傳統的所有制關系的決裂,不是兩種或者兩次決裂,他們在本質和進程上應該保持一致。
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但這一過程不是自動和自發實現的。正如《宣言》提到的18世紀的啟蒙思想擊敗基督教思想,這個過程是經歷了資產階級和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殊死斗爭”,同樣地,無產階級需要在解放事業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資產階級進行政治斗爭、經濟斗爭、思想斗爭。
第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制約人們思想觀念的現實根源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變革這種生產方式的途徑是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革命,在革命運動的展開過程中,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構建和思想原則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向無產階級的不僅是個體工人斗爭意識的呼呼和喚醒,是整個階級的階級意識構建的現實迫切。階級意識是階級對自身存在狀態和階級整體利益的認識,是本階級成員在感性生存現狀的基礎上凝練出的理性原則,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來說,階級意識的形成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種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不是一個純自發的過程,囿于自身的生存條件限制和教育狀況,單個的工人無法形成對本階級的理性認識?!缎浴分杂么罅科ソo產階級的思想原則,包括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等,就是希望在科學的原則指導下構建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當無產階級的思想原則得以確立,解放進程的推進將不止停留于思想領域。
三、政治解放為途徑:“共產主義革命”
政治解放是對主體政治身份和地位的根本性變革,是指無產階級由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向掌握政治權力的階層轉化,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闡述了人的解放主體力量是無產階級,解放的過程是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革命,解放的目標指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建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革命是真正的政治解放,是實現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傳統的觀念進行徹底的決裂的現實途徑。
第一,解放的主體力量是無產階級。馬克思曾經在自己的理論視野中,以猶太人的解放、德國人的解放等具體話題來關切人的解放這一普遍命題,在其中,解放的主體力量是一個關鍵因素,解放主體的確定與解放的類型、解放的對象、解放的實質、解放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宣言》明確指出解放的主體力量是無產階級,在實現人的解放事業中,無產階級具有其他階級都沒有的先進性、革命性,同時擁有“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的革命性政黨的指導。過去一切階級在爭得統治之后總是使整個社會服從于它們維持經濟統治的條件,而無產者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因此無產階級所推動的解放將是最徹底的解放。
第二,共產主義革命是真正的政治解放,是其他類型解放實現的可行途徑。在邏輯上,這一解放力圖以消滅生產關系上的不平等來推動政治上的進步,它是在階級對立和國家與市民社會對立的經濟根源深處尋求解放,所以這一解放是徹底的。在現實上,這一解放通過變革上層建筑,以無產階級專政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實行強制干涉繼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物質生產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制度條件。
無產階級政治解放是對資產階級政治解放的超越。《德法年鑒》時期的兩篇文章里,馬克思所談到的政治解放是政治國家從宗教中解放出來,是市民社會從政治國家中分離,是資產階級打破傳統的封建制度束縛,建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但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政治解放的思想已經更加深刻和徹底,這里的政治解放指的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主義革命。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制度雖然從政治解放的意義上承認每個人擁有自由的權利,但這只是消極意義上的自由,對于每個人的自我實現而言是遠遠不夠的[3]。因此勢必要超越資產階級政治解放的歷史階段,實現人在政治方面的徹底解放。徹底的解放需要消滅公共權力的政治性質、階級壓迫性質,將人從等級制的專制政治權力下解放出來。無產階級的政治解放要想消滅階級、階級差異、階級對立,要從這些現象產生的經濟根源入手,因此《宣言》指出徹底的政治解放需要消滅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消滅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也就是要消滅具有剝削和壓迫性質的生產關系,繼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說政治解放是物質生產解放和精神解放的途徑和手段,就是從政治解放能夠創造發展生產力的制度條件這個意義上展開的。
第三,解放主體的確定決定解放事業的未來指向。共產主義革命不僅為了工人階級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奮斗,他們也同時代表了運動的未來,這種未來就是自由人聯合體的建立。
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虛假的、虛幻的共同體,是資本家在協調資產階級的利益分配,這種共同體表面上呈現出一種統一和和諧的社會秩序,但實際上卻隱藏著深刻的階級矛盾和社會分裂。正是在資產階級戰勝了封建階級之后,才從根本上徹底瓦解了封建主義,使人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社會地位,享有了自由的權利。但在實際生活中,資產階級卻沒有讓人民享有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反而把一切社會關系都打上了金錢的烙印。每個人都被奴役成了可以用錢來交換的工人,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社會關系被利己主義淹沒,現實的個人表現為利己的個人,整個社會被分解為原子式個人的社會,是處在一切人反對一切人戰爭的不合理狀態的社會。
馬克思人類解放的目標狀態是自由人聯合體[4]。自由人聯合體是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到最終層次會構建自由人聯合體。自由人聯合體將會實現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統一。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統一是建立在無產階級的物質生產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基礎上的,無產階級的物質生產解放是消滅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從而在生產力層面令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可以實現直接結合,不再通過資本這一中介,因而個人勞動與社會勞動、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趨向一致,每個人將獲得包括政治層面在內的各個方面的平等。自由人聯合體不是階級聯合的產物,是由自由發展的個人聯合組成。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任何人都不受分工的束縛,可以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通過人類的生動實踐,將消滅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建立自由人聯合體[5]。由此可知,唯有自由人聯合體才能順應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才能切實實現人的本質回歸。
結語
人的解放是一個長期的現實命題,追求人的解放和實現人的發展是一個長期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過程。《宣言》是無產階級共產主義革命的綱領性文件,也是人類解放的綱領性文件,將為人類解放和人的發展事業提供長遠的思想指導。
參考文獻:
[1]鮑金.論馬克思主義階級性與人民性統一一基于“勞動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分析[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07):58-66.
[2]楊雷.馬克思精神解放思想及其現實啟示[J].大連干部學刊,2021,(04):26-31.
[3]孟銳峰.論馬克思以人的自我實現為進路的正義觀[J].道德與文明,2024,(05):78-93.
[4]潘夢雯.馬克思倫理關懷的演進邏輯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16):21-24.
[5]馮旺舟,生產方式的展開與人的自由解放—重新理解唯物史觀的歷史性生成與意義[J].學習與實踐,2024,(08):3-12.
(責任編輯:張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