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90年6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調入岳麓書社工作的,但初次認識唐浩明先生(那時稱鄧云生)卻是在1987年7月21日上午。因我于1986年底從桑植縣掛職副縣長兩年回社后,即被任命為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黨支部副書記,協助社長戴超倫同志分管黨支部、人事和辦公室的工作。那時的湖南出版是“多事之秋”,為配合黨風整頓,我曾受省出版局黨委派遣,分別到岳麓、科技、美術等社去聽取黨內外有關同志的意見,了解社領導班子成員的黨風情況。那天上午,我到同一辦公樓的岳麓書社分別找了四位同志(其中三名黨員),各人都談得有些激動,甚至有點火藥味,唯有鄧云生的談話令我有些刮目相看。他溫文爾雅,說岳麓社領導班子大問題還沒有,行賄受賄的事更不存在。但小的問題還是不少,如“班子不團結,以身作則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都不夠”,認為有些是個人意氣,并聲明“我個人不介入”。他比我小一歲,這次談話給我的印象是,此人氣量不小,豁達大度,似有點晚清岳麓書院學子、“收拾洪楊一役”曾國藩的影子。此時他正在編校《曾國藩全集》,我相信他定是一位能成大事的編輯,因而有點肅然起敬。
我被調任岳麓書社副社長后,協助潘運告社長抓圖書選題和編輯工作。當時的岳麓書社已名聲很大,有“社小名氣大,人少好書多”的美譽。而且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三大全集出版的文化工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但由于當時三大全集分別由楊堅、唐浩明、李潤英三人負責組織編校,人手少,進度慢。編校一本印行一本,每冊付印多少都不好確定,讀者買書也心存疑慮,我覺得必須根據市場和讀者的需求,改單本付印為全套推出,才能改變那種尷尬狀況且可望產生較大的影響。于是與潘社長商量后,便分別找三位責編商量,決定暫時停止單本付印,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進度,改單本付印為全套推出三大全集。
浩明先生是主動請纓擔任《曾國藩全集》責任編輯的,當時不僅已做好全集的資料收集和復印工作,還親自在做曾氏家書的整理標點,而且一邊編校,一邊潛心于近代史和曾國藩的研究,已發表了一篇《曾國藩對人才的重視和知人善用》的鴻文,反響很大。他非常贊同我的建議,說要請湘大歷史系校點的團隊幫忙加快進度,集中力量點校。不久,我還承蒙楊堅同志相邀,參與編?!洞饺返谑浴白硬俊闭軐W著作八種,曾就幸遇船山手稿抄本《張子正蒙注》的深藏復出,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及《求索》等報刊發表了《王夫子〈張子正蒙注〉的版本新發現》一文,擴大了《船山全書》的影響。1993年3月我接任岳麓書社社長職務之后,三大全集更受到局社領導的高度重視,于是在1994年底一次性地推出三十冊一千五百萬字的《曾國藩全集》,首次付印八千套,半年后又加印五百套,創造了大型古籍圖書罕見的暢銷“雙效”奇跡,同時引發了為時二三十年的“曾國藩熱”。應該肯定,這一奇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浩明先生從文獻整理到文學創作的巨大成功,即他的三部曲小說《曾國藩》暢銷的影響。歷史上毀譽參半的曾國藩,幸遇浩明先生這位學者型編輯、作家的艱苦努力而出現了“曾國藩熱”,而唐浩明編輯生涯的巨大成功,也多虧遇到曾國藩這位富藏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杰出歷史人物。可以說,倘若岳麓書社當初不是確定由唐浩明負責編?!对鴩?,其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是不一定能達到“曾國藩熱”的高度的。所以,唐先生不愧是曾國藩的異代知己。
我任社長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總結岳麓社前十二年出書的成功經驗,確立了“堅持‘二為’方向,整理地方文叢,普及古典名著,弘揚古代文明;出版學術著作,致力文化積累;保持岳麓特色,繼承發展創新”的辦社宗旨,并將這一出書理念提煉為十六個字——“道承湘學,言納百家,繁榮學術,積累文化”,作為出版社的文化追求,鐫刻在書社新辦公樓門廳的正面墻壁上。這一舉措得到了浩明先生等一批岳麓元老的支持,李銳同志來社時,我們高興地與他一起在廳前合影。岳麓版圖書通過多年來逐步發展形成的全國發行網絡和“薄利多銷”的經營手段傳播出去,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古籍社文化特色贏得了不同層次讀者的信賴,在古籍圖書市場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走出了一條以書養書的自力更生之路。
承蒙學術泰斗張岱年、張舜徽二位先生的學術支持,我們策劃組織了《十三經今注今譯》《二十五史三編》兩部國學巨著的編纂工作,于1994年先后出版,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出版社通過多年的努力,出了好書,出了人才,同時樹立了名社形象,1994年11月被評為全國三十家優秀出版社之一。全社職工倍受鼓舞,干勁十足,于1996年付印《左宗棠全集》十五冊三千套,《船山全書》十六冊一千二百套,不僅嘉惠士林,方便讀者購買,有利于參評圖書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還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接著,我們便不失時機地加快進度,全面推進《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古典名著今譯讀本》《國學基本叢書》《傳統蒙學叢書》《韻文三百首系列》等普及類圖書的出版。又經多方努力,于1996年成功地組織編寫出版了湖南省初中歷史課本,從而改變了古籍社缺教材“糧倉”的狀況,為社里的發展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欣欣向榮的狀況,使岳麓社于1998年經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再次考察,被確認并授牌為全國優秀出版社。
這一切都應歸功于岳麓書社自1982年成立以來全體職工堅持不懈的艱苦奮斗。我感恩岳麓社的工作錘煉出了一大批功夫過硬的資深編輯和經驗豐富的印制、發行人員,感恩社領導班子和楊公、喻公、浩明同志等岳麓元老對我工作的包容、關愛和支持,其中尤其要感謝浩明先生的支持。他當編輯、做學問總是滿腔熱情,從編輯《曾國藩全集》到研究曾國藩,莫不如此?!对鴩烦霭婧?,他又相繼推出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的家書、奏折、嘉言鈔“三部曲”。他還對工作有著高度的責任感,我任社長期間,每年的選題會和制訂年度選題計劃,都認真聽取他的意見,以求少走彎路。他們這些元老的智慧和德望是出版社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早在1982年岳麓書社成立伊始,當時的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就將《船山全集》《魏源全集》《曾國藩全集》《左宗棠全集》申報為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重點項目。其中的《魏源全集》屬于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由湖南師范學院(現湖南師范大學)和湖南社會科學院共同承擔,于1983年5月成立了以湖南師范學院院長林增平先生為主編,楊慎之、李侃為副主編的《魏源全集》編委會。但不幸的是,林增平、楊慎之二先生于1992、1993年先后辭世。兩先生為全集的整理出版嘔心瀝血,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他們的猝然離世,令整個全集的編輯出版工作被擱置,使之成了一個二十世紀未完成的文化工程。至2001年2月,新組建的湖南出版集團成立了以董事長劉鳴泰同志為主任的新編委會,聘請魏源研究專家李瑚先生擔任副主任兼學術顧問,我則從社長崗位退下來,主動請纓擔任全集二十冊的整理編校工作,被任命為編委會執行主編。這是我從1990年調入岳麓書社以來,第一次轉換角色,步楊公、浩明先生后塵,擔當一部全集的編校重任,因而感到壓力特別大,責任非常重,便手書“心無旁騖,寵辱不驚”八字于座右,以誓全身心投入,不辱使命。
《魏源全集》收書除魏源存世的著作《詩古微》《書古微》《古微堂四書》《老子本義》《蒙雅》《圣武記》《海國圖志》《元史新編》及其文集、詩集等二十一種外,還收錄了他負責編輯的《皇朝經世文編》和《淮北票鹽志略》。每種書都由我審讀后撰寫簡介和《校點說明》,并請美編配上相關的插圖,總字數達一千一百萬,其編輯、校對工作的繁難,那真是難以言表。
全集各冊的定稿,嚴格按初審、復審、終審三步進行。我既擔任其中十三冊的責任編輯,又負責全集二十冊的終審,幸有摯友繆禮治和同事胡漸逵、管巧靈分擔七冊,負責編校復審,不辭辛勞。
《魏源全集》二十冊于2004年12月出版,2005年3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發布會。李瑚先生欣然出席并當場賦詩祝賀。他還為這一“千秋盛事”撰文《“大器晚成”的〈魏源全集〉》,在《中華讀書報》發表,概述全集的內容、特色和全書編校出版的艱難,并預言學術界即將出現一個魏源研究的高潮。
四年多時間的編書所觸所感,使我又抱著一種對魏源“高山仰止”的崇敬心情,窮數年之功,撰寫了一本二十四萬字的《魏源傳》,于2006年由岳麓書社出版。這也是我步浩明先生后塵的一次實踐——當編輯不僅要編書,還要能進行學術研究并寫作。雖不能望其項背,但我心向往之,為弘揚魏源這位思想家的思想及其為民族覺醒和社會進步所作的貢獻發聲。此書后來又修訂為《杰出的思想家魏源》,重印兩次,成了宣傳魏源的一本通俗讀物。
2005年退休之前的8月22日下午,我應邀參加了省出版局領導同志召開的《湖湘文庫》(以下簡稱《文庫》專題會,受命搜集湖湘文獻,編寫文獻書目,修訂已初擬的《文庫編輯出版大綱》,以供專家討論。這是時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文選德同志倡導編纂的《文庫》,盡管當時其編輯出版經費尚無著落,但省局領導已在進行籌備工作了。
2006年4月8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上年剛由交通部部長崗位調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張春賢同志陪同中國證監會尚福林主席一起參觀岳麓書院,朱漢民、唐浩明二位先生負責導游。當張書記感嘆書院湖湘文化底蘊之深厚時,唐先生趁機說出湖湘典籍之多和欲編《文庫》卻經費困難之情。書記問知需要經費六千萬元后,竟豪爽地說:“六千萬,不就是兩公里高速公路的經費嗎?拉直一點就省出來了?!庇谑窍挛缇透∝斦d廳長李友志同志打電話,請他牽頭找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一起開個會進行論證,很快就將編輯出版《文庫》列入省委、省政府的議事日程,決定《文庫》立項,定性為政府行為,由省財政撥款“盛世修典”。4月11日上午的《文庫》工作會上,李廳長就代表省政府宣布:省政府同意工作小組第三方案,《文庫》編書六百種, 一千冊,經費七千八百萬元。省財政每年撥款一千萬元,出版集團每年出資二百萬元,爭取六年完成。同時要盡快搭好班子,建立制度,爭取《文庫》正式啟動時,能拿出精品。
這一鼓舞人心的喜訊,促使《文庫》編委會迅速成立,同時加快了框架與書目的制定。《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由文選德同志任主任,省出版局局長劉鳴泰同志任第一副主任,張光華、彭國華、張天明同志任常務副主任,熊治祁、夏劍欽、曾主陶等同志任副主任,郭天民同志為裝幀設計總監,還聘請鄢琨、王杰成二位參與編委會審稿工作,從而形成了在《文庫》編纂過程中發揮中樞作用的編委會總部。我們為此事慶幸、喜悅,無不從內心贊佩浩明先生的大智慧和見事之明,認為這是他多年深入研究湖湘文化,學富五車之智的臨場發揮,當記入《文庫》出版史話。
2020年底,我應校友之約,編著《傳道濟民與湖湘文化》一書。該書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岳麓書院時,曾贊譽的《岳麓書院記》中“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之句為旨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傳道濟民" 岳麓書院》,用文獻說史、證史,包括以岳麓書院為依托形成的湖湘學派、學統、學風及山長風采、興廢沿革的岳麓書院史;下編為《經世致用" 湖湘巨子》,選取書院杰出學子王船山、陶澍、賀長齡、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楊昌濟等八大人物,分別介紹其生平事功、思想,然后對其代表作進行導讀、注釋,以體現湖湘文化的精華。此書經一年多時間的苦戰成稿后,于2024年3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正當我為此書的宣傳發行有些擔心時,3月20日“春分”踏青,我與浩明先生等諸位同人一起游觀湘江西的鵝洲島,便聊及即將上市的此書情況,不料浩明兄聽后竟興奮地說:“這是好事呀!此書的體量與內容正是當下學習和宣講湖湘文化的理想讀本,可作為全省各級黨校培訓公務員干部的課外讀本。在湖南工作的公務員領導干部都可以配用。這是教育社宣傳湖湘文化的好教材、長銷書。”他這一番鼓舞人心的話,站得高,看得遠,像一陣春風吹散云霧。我高興之余,隨即給校友打電話,并讓他們直接對話。從這件事可見浩明先生幫助別人就是這樣的真誠和熱心,也使我更深切感受到他是我在岳麓社的好同事、好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