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春期高血壓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本文介紹青春期高血壓的形成原因、癥狀表現、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青春期高血壓的形成原因
青春期作為人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身體各器官系統迅速成熟,心臟的泵血功能大幅增強,但血管的發育速度卻相對滯后,發育的不平衡導致血管壁承受的壓力增大。同時,青春期的青少年學業壓力大,容易出現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使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血壓上升。青少年運動量少,長時間久坐不動,再加上高熱量、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量增多,會出現肥胖問題,而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此外,遺傳因素同樣不可小覷,有高血壓家族史的青少年患高血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青春期高血壓的癥狀
相較于成年人高血壓常見的頭痛、頭暈、心慌等典型癥狀,青春期高血壓的癥狀往往較為隱匿。部分青少年可能僅出現輕微的頭痛、頭暈、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非特異性癥狀,這些癥狀很容易被歸結為學習壓力大、睡眠不足等,而忽視了高血壓的可能性。癥狀的隱匿性使得青春期高血壓難以被及時察覺和診斷,大大增加了潛在的健康風險。
青春期高血壓多數情況下只是輕度血壓升高,但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在心臟方面,可能引發心肌肥厚,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增加成年后患心臟病的風險。對于大腦,高血壓增加腦血管壁受損概率,提高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風險。腎臟的腎小球在長期高血壓的作用下會逐漸硬化,損害腎臟的過濾功能,嚴重時可能發展為腎衰竭。高血壓還可能對視網膜血管造成損害,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青春期高血壓的診斷方法
準確診斷青春期高血壓,首先依賴于精確的血壓測量。一般建議使用經過校準的電子血壓計,在測量前,應讓青少年安靜休息5~10分鐘,測量時保持手臂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確保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必要時,還可安排一些輔助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同時評估高血壓對身體各器官的影響程度。
青春期高血壓的治療措施
對于青春期高血壓,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通過非藥物治療手段使血壓恢復正常,同時積極改善生活方式。
倡導均衡飲食,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每天不超過5克;減少脂肪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增加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和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比例。
鼓勵青少年每天堅持至少1小時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也可適當穿插一些力量訓練。運動不僅有助于控制體重、增強心血管功能,還能有效降低血壓和緩解壓力。
學校和家庭應共同努力,為青少年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對于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應制訂科學合理的減重計劃,通過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量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減輕體重。如果經過3~6個月的非藥物治療,血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則可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中醫對青春期高血壓的認識
中醫認為,青春期高血壓多與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痰濕內阻等因素相關。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進程中,倘若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養不當、學習過度勞累、情志不暢等原因,致使肝腎陰精虧虛,肝陽失去制約,容易出現肝陽上亢的癥狀,如頭暈、頭痛、面紅目赤等。若飲食不加節制,過度食用肥甘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痰濕內生,阻滯經絡,也會出現頭暈頭重、肢體困重等癥狀。
中醫食療方面,對于肝腎陰虛者,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滋陰補腎功效的食物,如黑芝麻、桑椹、枸杞子、百合等;肝陽上亢者,可多選擇一些平肝潛陽的食物,如芹菜、菊花、羅布麻葉等;痰濕內阻者,則適宜食用能夠健脾利濕、化痰祛濁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荷葉、山楂等。
此外,中醫還著重強調飲食的節制和規律,堅決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防助濕生熱,加重病情。中醫穴位按摩也是常用手段之一。常用的穴位包括太沖穴、涌泉穴、曲池穴、內關穴等。穴位按摩可每天進行1~2次,長期堅持,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輔助降壓作用,但需注意按摩力度適中,避免用力過猛造成損傷。
青春期高血壓的預防與健康管理
青春期高血壓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青少年應定期進行血壓測量,尤其是對具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長期精神緊張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增加血壓監測的頻率。一般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2次全面的健康體檢,包括血壓測量、身高體重測量、血脂血糖檢測等,以便及時發現血壓異常和其他健康問題,并迅速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同時,積極預防青春期高血壓的發生是關鍵所在。青少年應牢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理平衡,堅決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此外,加強體育鍛煉,不斷增強體質,提高心血管功能和機體的抵抗力。
結語
青春期高血壓雖然具有一定的隱匿性,但絕非不可防范和控制。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全面改善生活方式、早期篩查診斷以及實施中西醫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可以幫助青少年避開這一潛在的健康隱患,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快樂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