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與單元整體教學改革。傳統單課時教學因知識碎片化影響系統能力構建,單元整體教學通過整合主題、內容與策略實現結構化資源重組。教學評一體化構建動態閉環:以主題語境為軸心,依托結構化任務鏈驅動深度學習,嵌入多元化評價形成“目標一過程一反饋”螺旋機制。這一創新路徑深度借助大單元知識網絡提升學生語言遷移能力與核心素養,切實深化了英語學科的育人成效。
一、教學評一體化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學、學習與評價的動態協同:教師以目標為導向設計活動,學生通過實踐內化知識能力,評價嵌入全程以反饋調控,形成“教一學一評\"共生體系。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單元為邏輯單位,統整語言知識、技能、文化意識與思維品質,圍繞主題設計連貫任務鏈,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展綜合素養。
二、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以大概念引領單元教學目標,奠定教學基礎
大概念是指能夠將分散的知識、技能、觀念等聯結成為整體,并且賦予其意義的概念與觀念。“大\"指的是核心。教師需立足單元主題,提煉核心概念,統攝單元總目標與課時子目標。以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3Myfatherisawriter.為例,教師基于學生學情重構單元內容提煉單元大概念,以大概念引領單元教學目標:

(二)以主題引領單元教學內容,豐富學習內涵
根據大概念確定單元教學主題,以主題引領單元教學內容,使相關語言教學圍繞主題有序展開,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還以Unit3Myfatherisa writer.為例,調整和重構后的單元圍繞“我的職業夢想”大主題,分層設計子主題“認識職業一暢想職業一規劃職業”,幫助學生系統建構職業認知,初步完成個性化職業規劃書。以下為調整后單元主題內容框架圖:

(三)以任務驅動單元學習,催化能力進階
任務驅動是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策略,教師需立足主題語境,將單元內容轉化為梯度化任務群。任務不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的,而是以解決問題的要求出示的。學生在完成子任務時需主動分析問題、整合資源、協作實踐,最終在知識結構化與能力遷移中實現素養進階。
在Myfatherisawriter.這一單元中,單元的大任務:Find your interests and become your own ca-reerplanner.基于大任務派生出需要完成的小任務:
課前任務:調查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職業,完成調查表。
課中任務:采訪同伴父母及家庭成員的職業,擴充職業認知。
課后任務:1.完成父母及家庭成員職業思維導圖。2.制作喜愛的職業海報。(兩項可選擇一項完成)
單元大任務:制作職業規劃手冊。
教師根據不同課時內容,設定多樣的課時自評表,以形成閉環反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四)以評價優化單元教學路徑,洞察成長軌跡
教學評價應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教師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通過課堂觀察、提問、追問以及科學的測試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學習是否真正發生的信息,以評促學。教師除了在學生活動后以評價量表的形式讓學生自評或互評,以下兩種課堂評價更值得關注。
1.互動評價
很多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表達看法后,會以“Good\"\"Goodidea\"等語句進行回應,以為是對學生的積極評價,事實上這只是教師個人的判斷而非有意義的評價。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教學設計,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不作任何回應,請同伴進行反饋與回應,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正向反饋,即教學中可采用A—B—A—C互動評價模式,即A同學回答后,教師請B同學對A的看法進行反饋,“What'syouridea?\"\"Do you agree with A and why?\"B的回答必然會引發A的深度思考,教師再詢問A:“Whatdo you think now,do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在A回答后,再提問C:“Whatdoyouthink?\"\"Doyouhaveanynewideas?\"這樣的評價激勵學生向上管理,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2.可視評價
沒有人不愿意成長,除非他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其實評價就是看見,看見學生教育才能發生。這就好比爬山,教師不是站在山頂告訴學生走到哪里了,而是從學生的視角告訴他距離出發已經走了多遠,所以這里的標準尺度(分數、排名)不重要,參考尺度(進步大小)才重要,而這兩者之間的連接點就是改進。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反思,使評價結構化。例如:我這個單元學會了什么?我在小組學習中的參與度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可以改進?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進步時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依據教學目標規劃教學路徑,設計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將評價自然融人教學各個環節,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未來,我們應持續完善教學策略與評價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路徑,助力學生成長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