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所肩負的使命任務,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擺在重要位置統籌謀劃、接續推進,為落實各項改革任務提供了重要保障,為新時代組織工作指出了方向、明晰了路徑。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以改革精神加壓奮進,不斷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切實以高質量組織工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改革抓好“培根鑄魂”,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筑牢黨員干部思想根基。理論武裝是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要加強政治忠誠教育。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健全落實“四個以學\"長效機制,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計劃、“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計劃,突出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培訓,將其納人重點教學和培訓安排,分批次舉辦鄉科級領導干部輪訓班、優秀年輕干部培訓班,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改革、現代化大農業、民族團結進步、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等6個方面以及項目建設、工業經濟、鄉村振興、文旅發展等開展專題培訓,依托云黨校、石城夜校等線上平臺,常態化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培訓,推動全面領會、忠實踐行、深化轉化。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發揮域內豐富紅色資源優勢,緊抓融入全省黨員干部教育培訓“ 1+6+N 1陣地體系有利契機,推進紅石碰子抗日根據地遺址保護中心建設,加快完善“一中心三基地\"紅色教育總體布局,升級打造高質量特色課程、現場教學點位,用好用活《烽起磐石》文獻紀錄片、《紅石碰子往事》等特色教材,突出案例教學,推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引導黨員干部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扛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擔當。要加強身邊榜樣教育??偨Y近年來取得的改革創新成果,從領導干部、基層黨員干部等多個層面挖掘出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示范明顯的先進典型,深化“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等活動,營造出比學趕超、奮楫爭先的濃厚氛圍。
聚焦改革抓強“骨干力量”,強化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激發干部隊伍內生動力。干部隊伍是推動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必須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優建強、把干部隊伍管好用好。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和工作導向。健全選好人用準人工作機制,著眼于換屆要求和長遠發展,配齊配強鄉科級領導班子,重點選好“一把手”,建立工業、金屬冶金、醫藥健康、紅色文旅等重點領域專業干部儲備庫,分層分級建立40歲左右正科級、35歲左右副科級、30歲左右科股級、“三方面\"干部、優秀村(社區)書記、高學歷年輕干部等10個優秀年輕干部“儲備池”,劃分近期、中期、遠期梯次跟蹤培養,注重在一線精準考察識別,水到渠成地選拔使用,引導各級干部爭當\"雄獅型\"干部。要健全干部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制定《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十五條措施》,從激發斗爭精神、鼓勵爭先普位、加大交流力度、關心關愛干部等15個方面提供制度遵循,用好職務與職級并行等政策紅利,常態化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制定《容錯糾錯機制實施流程(試行)》及容錯糾錯建議函等決定文書,建立覆蓋不同領域容錯事項清單,加大失實舉報澄清正名力度,加強受處理處分干部關懷使用,讓干部大膽闖、大膽試。要加強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深化選人用人監督,健全組織部門與紀委監委、法檢、信訪等部門溝通協作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監督,對涉訪涉法涉訴、“8小時外”言行等分人建檔,結合巡視巡察、考核考察及日常包聯了解,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動態掌握領導干部情況,運用提醒、函詢、問詢等組織手段,及時發現解決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聚焦改革抓牢“強基固本”,強化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強基層組織戰斗堡壘。要深人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持續建強鄉村黨組織,落實“抓鄉促村\"機制,推進“四方面人員\"進入鄉鎮班子,強化對“一肩挑”人員的監督管理,實施村干部學歷、能力“雙提升\"行動,有序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開展集中輪訓、到浙江等地交流學習;加強村級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完善選、育、管、用閉環機制,將村級后備人選同步納入學歷提升補助范圍,落實財政補貼、學費減免等政策,對“不再提名村\"后備人選開展兩輪以上集中輪訓,堅持動態調整、優勝劣汰,確保換屆工作平穩有序;持續推廣土地托管新模式,擴大全程托管覆蓋面,帶動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要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用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管好用好基層治理專干,深化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工作成果;持續深化“家門口\"黨建,常態化開展就業創業、“一老一小\"等十大類基本服務,不斷優化“15分鐘紅色便民服務圈”,鞏固拓展“課后托管”“社區食堂\"等治理載體創建成果,加強網格黨組織建設,選取高頻業務納人網格代辦、領辦服務,打造“零跑代辦”服務模式,著力把群眾的大事小事辦好。要抓好新興領域黨建攻堅。強化組織部門宏觀指導,健全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精準摸排、探明底數,推動非公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擴大新經濟組織“兩個覆蓋”質量;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暖“新”關愛活動,調動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行業治理、網格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聚焦改革抓實“招才引智”,強化高質量發展智力支撐,激活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注重在人才引育、產才融合和保障上精準發力。要抓好戰略人才引育。實施“引鳳歸巢\"計劃,發揮人才編制池作用,組織開展教育、衛生、科研機構等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持續擴大“政府招、企業用\"規模,采取“組團式\"招聘模式,著力引進各類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實施專技人才培養工程,推動職教中心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采取“訂單式”新型學徒制培訓技能人才。要深化產才融合發展。聚焦金屬冶煉、醫藥健康、新材料、現代農業、紅色文旅等重點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域內重點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溝通聯系,吸引高技能人才、專家團隊來磐指導服務,拓展靈芝“科技小院\"創建成果,加大與吉林農業大學、中科院合作力度,推動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協同創新、聯合攻關。要優化人才生態環境。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開展人才工作專題調研,聚焦引、育、留、用關鍵環節難點堵點卡點,改進措施,盤活用好人才資源;強化服務保障,積極推進\"人才高效辦成一件事”,建立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屬審批服務事項辦理聯動機制,對符合條件人員在就醫出行、子女人學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
(作者:中共磐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