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是指企業采用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加入國際研發聯盟等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并利用各種創新資源和市場機會的開放式創新行為[]。民營企業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既能提升自身創新質量,也可為國家開放創新生態建設增添活力。例如,寧德時代等企業積極在全球設置研發機構,不僅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而且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全球影響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國有資本參股民營企業,即逆向混改,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相關研究發現,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深化,國有資本參股民營企業能夠通過強化民營企業風險承擔能力和增加創新資源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羅宏和秦際棟,2019)。鮮有研究從逆向混改視角探討引入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
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面臨復雜的挑戰。一方面,民營企業難以為自身融人全球創新網絡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歷程較短,成長受國內制度環境的影響[2],在跨國經營時面臨被東道國質疑的風險(魏江等,2020)。雖然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國際頂尖實力,但民營企業在發展創新能力時仍會受到約束[3]。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難以為自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豐富的資源。較低的社會地位和聲譽導致民營企業難以獲得優質債務融資等資源[4]。民營企業能夠通過慈善捐贈等非正式渠道建立政治關聯以滿足自身資源需求[5],但關系構建行為會激發控股股東利益輸送行為(潘紅波和余明桂,2010),削弱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周中勝和何德旭,2013),降低其創新質量[2],導致民營企業難以將相關信息直接體現在財務報表上[]。由此,信息披露透明度降低(唐松等,2017),企業既不能向利益相關者傳遞自身發展信息,也無法緩解內外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導致資源約束加劇。鑒于此,有必要探討何種因素能夠加速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這一問題。
引人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基于資源依賴理論的相關研究認為,國有資本與政府具有天然聯系,引人國有股權可替代制度降低民營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姚梅潔等,2019),從而為其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營造穩定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相關研究認為,民營企業引入國有股權能夠促使國有股東和民營股東股權交叉融合,具體而言:一是能夠向利益相關者提供政府認可的承諾信號[4],有助于民營企業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羅進輝,2013)和豐富的外部資源],進而融人全球創新網絡;二是為保護自身利益,國有股東有動機對民營企業進行監督和治理[8],從而抑制控股股東損害企業長遠利益的行為[9。這有利于民營企業改善信息披露,獲得更多利益相關者支持,進而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從逆向混改視角出發,探究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及作用機制,不僅可以為民營企業應對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挑戰提供思路,而且能夠分析和檢驗逆向混改背景下國有股權的創新效應。
結合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文利用滬深A股2007—2022年上市民營企業數據,綜合制度理論、合法性理論和股東積極主義理論,構建逆向混改視角下國有股權影響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分析框架,進而對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機制展開分析。
本文的邊際貢獻如下:第一,深化逆向混改背景下國有股權的創新效應研究?,F有研究側重分析和檢驗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整體研發投人的影響(羅宏和秦際棟,2019),未深人探討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本文探究逆向混改背景下民營企業引人國有股權對自身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對民營企業后續創新質量進行檢驗,以期拓展逆向混改背景下國有股權的創新效應研究視域。第二,豐富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驅動因素研究。現有研究從增強企業實力思路出發,探究企業組織能力(呂萍和柳卸林,2011)、數字化轉型[9對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驅動作用。部分文獻發現,中國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會面臨被東道國質疑風險,并基于公司治理視角、市場認知視角探究外資持股(鐘熙等,2020)、風險投資[10]等對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驅動作用。鮮有研究將民營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探究何種因素能夠驅動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本文以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究逆向混改背景下引入國有股權對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以期為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借鑒和參考。第三,揭示逆向混改背景下國有股權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機制與情境因素。現有研究主要基于資源依賴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等單一理論視角,對國有股權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鮮有關注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所面臨的挑戰,更未采用合適的理論分析國有股權影響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機制與情境因素。本文針對民營企業在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構建國有股權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分析框架,明晰逆向混改過程中國有股權影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內在機制,并從國際化注意力、技術市場環境視角,揭示有利于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內外部環境因素,以期為逆向混改政策優化提供借鑒。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
民營企業引人國有股權、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具有特殊性,有必要構建針對性理論分析框架。一方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會導致民營企業同時面臨國內外經營壓力。因此,有必要選擇與企業跨國經營決策制定和執行相關的理論展開分析。另一方面,逆向混改相關研究發現,國有股權持股比率和股權制衡的描述性統計數值較小,表明國有股權具有“關鍵少數”而非“大股東\"的股東特征。由此,有必要結合“關鍵少數”股東發揮治理作用的相關理論展開分析。
本文基于制度理論、合法性理論和股東積極主義理論構建理論分析框架,主要原因如下:制度理論強調企業生存與發展需要得到外界利益相關者認可和資源。其中,獲得認可是指企業為取得生存資格,需要遵從某些規范、價值、信仰和定義體系中的要求[11-12],即取得認知合法性。獲得資源是指企業為實現長遠發展目標,需要主動采取行動爭取對組織的有利評價和資源支持[13],即獲得實用合法性。在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過程中,民營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經營壓力與其所處制度環境密切相關,部分文獻采用制度理論分析國內外制度環境對企業國際化經營決策的影響。合法性理論強調,企業可以通過活動建立、維持或增強其合法性[11,13]。逆向混改相關研究發現,作為替代制度(姚梅潔等,2019),國有股權能夠提升民營企業社會聲譽并改善其資源獲取情況[4]。由此說明,引入國有股權是民營企業獲取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的有效方式。股東積極主義理論認為,股東在持有一家上市企業相當份額的股份成為戰略股東后,會與其他股東分享控制權,并通過在股東大會行使表決權、私人干預等形式行使股東權利[14],以此引起企業注意、行動和采納[15-16]。逆向混改相關研究認為,相較于其他股東,國有股東更能給民營企業帶來優質稀缺資源,進而獲得超越持股比例的話語權[8]。由此說明,國有股東依靠自身戰略價值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論,本文認為,引入國有股權能夠提升民營企業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1.1.1 認知合法性的作用機制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會面臨母國和東道國雙重認知合法性缺失。近年來,國家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進一步支持和鼓勵,由于民營經濟仍處于發展壯大階段,部分民營企業在市場準人和資源要素獲取時受限[17]。部分民營企業家在初始產權獲取時存在不規范之處(唐松等,2017),整個民營經濟群體承受較大壓力(Tsang,1996)。此外,東道國對民營企業的不熟悉導致其認知合法性缺失。作為外來者,民營企業無力應對東道國的政治風險。例如,部分民營企業在美國上市時面臨嚴格審查。引入國有股權有助于民營企業提升國內經營穩定性和合規性以及東道國生存率,進而提升其認知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國內經營穩定性提升方面,國有資本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肩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濟使命。國有資本以持股形式參與民營企業,被視為國有資本認可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標志,可為民營企業經營提供“背書”,有助于民營企業獲取更完善的制度保護,進而提高其在國內經營的穩定性,為其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奠定認知合法性基礎。
國內經營合規性提升方面,國有資本以持股形式參與民營企業,發揮國有股東積極主義的治理效應,將守法合規經營理念傳達給民營企業,引導民營企業守住經營底線,減少違規行為,降低民營經濟整體承受的壓力。文雯等[18研究發現,股市中的“國家隊”具有長期投資視野,能夠覺察和糾正管理層違規行為,進而對企業違規行為發揮抑制作用。
東道國生存率提升方面,作為我國“走出去”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國有資本能夠得到政府層面的支持(王桂軍和盧瀟瀟,2019)。引入國有股權有助于民營企業獲得國資背景,享受國際化制度支持,在融人全球創新網絡過程中得到更多政策傾斜,進而獲得東道國認知合法性,在東道國順利展開經營業務,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1.1.2 實用合法性的作用機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民營企業面臨高實用合法性壓力。首先,低認知合法性導致民營企業難以得到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因而無法為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支持。潘愛玲等[19]研究發現,相較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面臨金融機構信貸歧視,債務契約簽訂條件更嚴苛。其次,正式渠道的排斥不利于民營企業身份認同(周澤將等,2019),因而民營企業傾向于利用慈善捐贈等關系型渠道獲得資源[5]。這不利于民營企業制定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創新決策,原因如下:一是民營企業通過尋租等方式實現關系構建[20],會激發民營企業家的利己主義行為(李新春和肖宵,2017)。民營企業大股東在掌握絕對控制權的情況下,容易實施公司掏空行為,由此導致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主動性降低,其可用資源減少。二是關系型資源獲取會導致民營企業信息披露透明度降低(唐松等,2017),使利益相關者難以判斷企業狀況,因而無法為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資源支持。
引入國有股權有助于民營企業得到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抑制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進而提升其實用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首先,正式渠道的身份認可方面,提升同構性是有效的合法性獲取策略(Deephouse,1996)。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和使命決定國有經濟能夠得到更多資源傾斜,提升與國有經濟的同構性對企業獲取合法性至關重要。引入國有股權能夠提升同構性,提升民營企業形象,有助于利益相關者識別和判斷民營企業投資價值,進而為民營企業獲取正式渠道資源提供支持,促進其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其次,抑制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方面,國有股權的戰略價值在于賦予國有股東超出控股比例的話語權[8]。引人國有股權后,國有股東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抑制民營企業大股東掏空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有利于民營企業制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決策,如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最后,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引入國有股權后,民營企業能夠獲取非正式渠道資源,民營企業家可將精力投入到創新活動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作為有效創新戰略更容易被實施。為了緩解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面臨的資源約束并獲得利益相關者認可,民營企業會主動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幫助利益相關者評估自身發展前景和價值,進而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 :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具有促進作用。
1.2國有股權影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異質性分析
前文分析了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機制,但尚未關注企業內外部情境的影響。因此,本文基于國際化注意力和國內技術市場環境展開異質性分析。
1.2.1 國際化注意力的異質性分析
民營企業具有較高國際化注意力,引入國有股權有助于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注意力基礎理論認為,決策者注意力是有限的(Kahneman等,1992),受所處情境影響,決策者會選擇性地分配注意力資源[21]。相關研究發現,當企業具有高國際化注意力時,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性會提升[22]
當民營企業具有較高國際化注意力時,能夠主動對國際化信息展開搜集,并意識到僅依靠自身難以完成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復雜挑戰,會主動尋求與國有資本合作,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當民營企業具有較高國際化注意力時,其高管決策視域更加開闊,應對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風險和挑戰時眼光更加長遠。這有利于民營企業尋找與國有股權協作的最優方式,最大程度發揮國有資源與民營資本股權融合優勢,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2 :相較于低國際化注意力,當民營企業具有高國際化注意力時,引入國有股權更能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1.2.2 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的異質性分析
國內技術市場環境在國有股權與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間具有不確定性影響。
熊彼特假設認為,壟斷更有利于技術創新。企業壟斷地位能夠使其獲取更多壟斷利潤,更能承擔創新風險。創新有利于企業鞏固自身壟斷地位,而壟斷地位也會激勵企業創新。因此,國內壟斷技術市場環境下,民營企業具有更強意愿發揮國有股權對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作用,獲取更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和技術,從而確立并鞏固自身壟斷地位。
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加大企業生存壓力,企業通過實施創新行為加以應對。因此,競爭激烈的國內技術市場情景下,民營企業具有更強意愿發揮國有股權對其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作用,以獲得優質創新資源應對國內生存壓力?;诖耍疚奶岢鲆韵录僭O:
H3a :民營企業所處國內技術市場環境越壟斷,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H3b :民營企業所處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競爭越激烈,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綜上,本文構建主要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樣本與篩選
本文初始研究樣本為2007—2022年滬深A股上市民營企業,數據主要來自CSMAR數據庫,選擇2007年作為樣本起始時間,主要是因為2007年上市企業開始執行新的會計準則,從2007年開始選取數據能夠確保數據衡量口徑的一致性。本文選擇滬深A股上市民營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原因如下:逆向混改強調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合作,作為非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是否引入國有股東能夠體現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合作程度,進一步體現逆向混改政策內涵。綜合考慮,本文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剔除金融類行業企業樣本;剔除退出海外經營、在港澳臺地區設置機構的企業樣本;剔除交易狀態不屬于“正常交易”以及ST類企業樣本;剔除數據異常和缺失的企業樣本。此外,本文對連續變量進行上下 1% 的縮尾處理。
2.2 變量界定
2.2.1被解釋變量:融入全球創新網絡(GIN)
借鑒鐘熙等(2020)的指標設計思路,本文使用企業海外設置的研發機構占總海外機構數的比重衡量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2.2.2 解釋變量:國有股權
借鑒羅宏和秦際棟(2019)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持股比例(SoeR)和股權制衡(SoeB)兩個指標衡量民營企業引入國有股權,分別以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與民營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之比測算。
2.2.3異質性變量:國際化注意力(Att)與技術市場環境(Mar)
參考董臨萍等[22]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的國際、海外、境外、出口和匯率等國際化相關詞匯出現次數加1取對數衡量企業國際化注意力(Att)。
參考鄭瑩等(2016)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行業內專利擁有量的分散程度衡量技術市場環境(Mar),計算公式為 1-Σ(Xi/TotalX)2 。 Xi 表示企業專利擁有數量,Total X 表示企業所處行業的專利總數。
2.2.4 控制變量
為控制其它因素的影響,本文對企業規模、年齡、資產負債率、現金流、資產回報率、成長性、研發強度、國際化經驗、行業、年度、時間趨勢加以控制。主要變
量定義與衡量方式如表1所示。
2.3 模型設計
為檢驗假設 H1 ,本文設計模型(1)。
GINi,t+1=α0+α1SOEi,t+α2Sizei,t+α3Agei,t+ (2
+
+
(204號 (1)
模型(1)中, i 表示企業個體, ΨtΨΨ 表示時間變量, Ind 表示行業變量,Year表示年度變量,Yeartrend表示行業時間趨勢項, ε1 表示擾動項; SOE 表示國有股權,在回歸中分別以SoeR和SoeB表示; GIN 表示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為緩解內生性問題的干擾,模型(1)中所有解釋變量均作滯后一期處理。

3 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表2為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表2顯示,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均值為0.091,中位數為0,標準差為0.238;國有股權持股比例的均值為0.003,中位數為0,標準差為0.015;股權制衡的均值為0.0001,中位數為0,標準差為0.001。由此表明,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水平低、引人國有股權水平低,不同民營企業狀況存在一定差異,這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間。未列示變量相關性系數分析結果顯示,國有股權和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各代理變量相關性系數均顯著為正,可為后文回歸驗證奠定基礎。相關性系數分析結果顯示,其它變量相關性系數并未大于0.5或小于一0.5,結合解釋變量、控制變量的VIF值和總體均值均處于合理范圍內的情況(見表2),表明變量間不存在嚴重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回歸模型設定合理。
3.2 主回歸分析
表3為模型(1)的回歸結果。列(1)和列(2)為僅納入國有股權、行業變量、年度變量、行業時間趨勢項的回歸結果。列(3)列(4)為在此基礎上納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上述回歸結果顯示,國有股權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引入國有股權能夠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假設 H1 得到驗證。


分別表示在 1%.5% 、 10% 置信水平顯著,下同3.3 穩健性檢驗
本文進行如下穩健性檢驗。
(1)Heckman兩步法。在現有控制變量的基礎上,本文采用前3名高管薪酬取對數表示的高管薪酬(Sal-ary)作為協變量,計算逆米爾斯比例(IMR)并代人主模型以緩解內生性問題。
(2)PSM-DID。首先,選擇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年齡、成長性和現金流作為協變量。其次,采用 1:2 最近鄰匹配法逐年匹配并確保匹配后的樣本滿足平衡性假設和共同支撐假設。表4顯示,匹配后各協變量不存在顯著偏差。相較于圖2匹配前,圖3匹配后的傾向得分值具有較高的擬合度。再次,將民營企業是否引入國有股權作為DID政策沖擊項,以此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進行回歸。最后,進行200次安慰劑檢驗以確保政策沖擊變量設置得當。


(3)熵平衡匹配法。以民營企業是否引入國有股權作為基準計算權重,以控制樣本企業在控制變量層面上的差異。
(4)縮減樣本。一是剔除高新技術行業企業樣本,以排除其對回歸結果的影響;二是僅保留2015年及以后的樣本后,以觀察2015年《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人股非國有企業”后,逆向混改政策效應是否釋放。
受限于篇幅,表5列示了各穩健性檢驗方法對應的主回歸結果?;貧w結果顯示,前文結論具有穩健性。


3.4作用機制檢驗
前文分析表明,提升民營企業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是國有股權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機制。參考江艇(2022)的研究成果,本文構建模型(2)加以驗證。
GINi,t+1=β0+β1SOEi,t+β2Medi,t+β3SOEi,t× Medi,t+β4Sizei,t+β5Agei,t+β6Levi,t+β7Flo wit+β8ROAi,t+β9Groi,t+β10RDIi,t+β11Expi,t. 十
(2)
模型(2)中,Med表示各作用機制變量,其余各變量定義同前。
3.4.1 認知合法性的作用機制
前文分析認為,引入國有股權能夠提升民營企業國內經營穩定性與合規性以及東道國生存率,進而提升其認知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本文使用Altman(1968)的Z-score模型計算企業破產風險,以此衡量企業國內經營穩定性(ZScore)。該數值越大,民營企業破產風險越小,經營越穩定。采用企業是否有違規衡量國內經營合規性(Vio),1表示“企業沒有違規”,0表示“企業存在違規”。借鑒再啟斌等(2020)的研究方法測量企業東道國生存率(Sur),該數值越大,企業東道國生存率越高。
表6列(1)和列(2)顯示,國有股權與國內經營穩定性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列(3)和列(4)顯示,國有股權與國內經營合規性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列(5)和列(6)顯示,國有股權與東道國生存率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由此表明,引入國有股權能夠提升民營企業國內經營穩定性與合規性以及東道國生存率,進而提升民營企業認知合法性,促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因此,認知合法性的作用機制得到驗證。

3.4.2 實用合法性的作用機制
前文分析認為,引人國有股權有助于民營企業得到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抑制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進而提升其實用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本文采用企業信用評級是否大于同年同行業均值(Rate)檢驗民營企業是否得到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該數值越大,民營企業越能夠獲得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參考Richardson[23]的研究成果,采用企業非效率投資程度并乘一1衡量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該數值越大,表明民營企業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越少。一般認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較高,有助于企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因此,本文使用企業是否聘請來自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bigFour)衡量民營企業信息披露透明度。
表7列(1)和列(2)顯示,國有股權與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列(3)和列(4)顯示,國有股權與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抑制程度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列(5)和列(6)顯示,國有股權與信息披露透明度交乘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由此表明,引入國有股權能夠幫助民營企業得到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抑制大股東機會主義行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進而提升其實用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因此,實用合法性的作用機制得到驗證。
3.5 異質性檢驗
前文分析認為,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作用受國際化注意力和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的影響。為進一步驗證,本文將樣本按照企業國際化注意力、國內技術市場環境指標值是否大于同年同行業中位數進行分組,并利用模型(1)加以檢驗。
3.5.1 國際化注意力的異質性檢驗
表8為國際化注意力異質性檢驗結果。其中,列(1)和列(2)為低國際化注意力組的檢驗結果,列(3)和列(4)為高國際化注意力組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影響的回歸系數僅在高國際化注意力組顯著。由此表明,民營企業國際化注意力越高,引人國有股東越能促進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因此,假設 H2 得到驗證。
3.5.2 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的異質性檢驗
表9為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的異質性檢驗結果。其中,列(1)和列(2)為國內壟斷技術市場環境組檢驗結果,列(3)和列(4)為國內競爭激烈的技術市場環境組檢驗結果。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影響的回歸系數僅在國內競爭激烈的技術市場環境組顯著。由此表明,民營企業所處國內技術市場環境競爭越激烈,引人國有股東越能促進其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因此,假設 H3b 得到驗證。
3.6創新質量的經濟后果檢驗
受合法性限制,民營企業創新質量較低。引入國有股權能夠彌補民營企業合法性缺失,有助于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進而提升創新質量。為檢驗這一影響,本文設計模型(3)。
Inni,t+1=γ?0+γ?1SOEi,t+γ?2GINi,t+γ?3GINi,t× SOEi,t +Y4Sizei, +Y5Agei,t+Y6Levi,t+γFlowi,t+ YROAi,+ YGroi,t+ Y1RDIi,+ YnExρit+
(3)
模型(3)中,Inn表示企業創新質量,分別采用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加1取對數 (BInn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總數加1取對數( SInn )表示,其余各變量定義同前。


表10為模型(3)的回歸結果。列(1)和列(2)為引人國有股權促使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后,對企業發明專利數量影響效應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國有股權與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交乘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列(3)和列(4)為引入國有股權促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后,對企業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數量影響效應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國有股權與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交乘項的回歸系數不顯著。由此表明,引入國有股權促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后,民營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發明專利,從而提升自身創新質量。


4結語
4.1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滬深A股民營上市企業數據,分析和檢驗了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效應、作用機制、異質性因素與經濟后果,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國有股權能夠加速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具體以增加民營企業海外設置的研發機構占比體現。
(2)作用機制分析表明,引入國有股權促使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是通過提升民營企業認知合法性與實用合法性實現的。具體而言,認知合法性的作用機制以提升民營企業經營穩定性、經營合規性和東道國生存率體現,實用合法性的作用機制以促使民營企業獲得正式渠道的資源獲取認可、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大股東機會主義體現。
(3)異質性分析表明,在民營企業國際化注意力較高且處于競爭激烈的國內技術市場環境時,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作用更顯著。由此說明,國有股權能夠協同有利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加速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
(4)經濟后果檢驗結果表明,國有股權促使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后,能夠提高民營企業創新質量,具體以增加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數量體現。
4.2 理論貢獻
(1)本文深化了對逆向混改創新效應的理論解釋?,F有研究主要依據資源依賴理論[]、委托代理理論[24],針對民營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資源約束和代理問題,解釋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尚未有研究結合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狀況,針對民營企業創新所面臨的合法性不足問題,探究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創新的影響。本文基于制度理論、合法性理論和股東積極主義理論,從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視角探討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促進效應,豐富了逆向混改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的理論解釋。
(2)本文豐富了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機制研究?,F有研究從組織能力(呂萍和柳卸林,2011)、技術合作能力(王保林和張迺聰,2016)、數字化轉型[1]、外資持股(鐘熙等,2020)、風險投資[10]等角度對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驅動因素進行了探究,但這些研究主要關注相關因素的直接影響,鮮有將合法性作為具體作用機制探究其在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過程中的作用。本文針對民營企業在融人全球創新網絡過程中面臨的合法性缺失問題,以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作為作用機制變量,豐富了中國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機制研究。
4.3 研究啟示
(1)民營企業應重視參與逆向混改的作用。民營企業可以考慮積極參與逆向混改,與國有資本合作,充分發揮國有股東的資源優勢和股權制衡的治理優勢,通過利用與吸收優質創新資源提升自身創新質量。
(2)民營企業應注意在逆向混改過程中發揮國有股東的身份優勢和資源獲取優勢,從而提升自身認知合法性和實用合法性。一方面,民營企業需要發揮國有股東的身份優勢,為自身在母國和東道國的經營活動提供保障,進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需要發揮國有股權的治理作用,進一步優化創新戰略決策,從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3)民營企業應注重結合內外部環境發揮國有股權的作用。一方面,民營企業需要挖掘和培育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內在驅動力,通過提升國際化注意力水平發揮國有股權的治理作用,從而加速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另一方面,民營企業需要關注自身所處市場競爭環境,當面臨高市場競爭壓力時,應借助國有股權優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實現國際擴張的同時,提升自身競爭力。
4.4 不足與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 ① 既未關注其它形式(如國有資本和民營企業在特定業務領域的合作)的逆向混改,也未評估其對民營企業融人全球創新網絡的影響,對此,未來可進一步展開討論; ② 民營企業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并非僅有設置海外研發機構這一形式,實際上,加入跨國研發聯盟、與海外高校展開科研合作均屬于有效實現形式,對此,未來可搜集相關數據展開實證檢驗。
參考文獻:
[1]李雪松,黨琳,趙宸宇.數字化轉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與創新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2022,39(10):43-61.
[2] 江詩松,何文龍,路江涌.創新作為一種政治戰略:轉型經濟情境中的企業象征性創新[J].南開管理評論,2019,22(2):104-113.
[3] 竺李樂,吳福象,李雪,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特征事實與作用機制——基于民營企業引入國有資本的“逆向混改\"視角[J].財經科學,2021,65(1):76-90.
[4]何德旭,曾敏,張碩楠.國有資本參股如何影響民營企業——基于債務融資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11):189-207.
[5]LIN KJ,TANJ, ZHAO L,et al. In the name of charity: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a transition economy[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5,22(32):327-346.
[6] 曹暢,余福海.政治關聯與民營企業盈余管理關系的實證研究[J].預測,2020,39(6):17-24.
[7] 劉寧,張洪烈,宜控還是宜參?國有股權與民營企業雙元創新:逆向混改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18):77-87.
[8] 魏延鵬,毛志宏,王浩宇,國有資本參股對民營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3,20(7):984-993.
[9] 余漢,黃爽,宋增基.國有股權對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23,38(3):140-149.
[10]李夢雅,嚴太華,郝晨.風險投資與企業研發國際化基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0):1-0.
[11] DIMAGGIO P, POWELL 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147-160.
[12]ZUCKER L G. Institutional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7,13(1) :443-464.
[13]DOWLING J,PFEFFER J.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social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1975,18(1):122-136.
[14]BECHT M,FRANKS J,MAYER C,et al. Returns to share-holderactivism:evidence from a clinical study of the hermesUK focus fund[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3):3093-3129.
[15]BRAV A,JIANG W,PARTNOY F,et al. Hedge fundactivis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irm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4):1729-1775.
[16]DEL GUERCIO D,SEERY L,WOIDTKE T. Do boardspay attention wh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activists \" justvote no\"[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90(1):84-103.
[17]LIANG X,LU X,WANG L. Out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the effec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pared to home mar-ket rival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o12,47(1):134-144.
[18]文雯,喬菲.“國家隊”持股與公司違規[J].管理科學,2021,34(4) :35-48.
[19]潘愛玲,劉昕,吳倩.跨所有制并購、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債務融資成本[J].會計研究,2019,40(5):3-10.
[20]高揚志,冉茂盛.民營企業腐敗對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管理科學,2017,25(3):59-67.
[21] OCASIO W. Towards 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S1) :187-206.
[22]董臨萍,宋淵洋.高管團隊注意力與企業國際化績效:權力與管理自由度的調節作用[J].管理評論,2017,29(8):167-178.
[23]RICHARDSON 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11(2) :159-189.
[24]趙鑫,楊棉之,曹迅.國有股權參與、吸收能力與民營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7):23-33.
(責任編輯:張悅)
Can State-Owned Equity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 The Perspective of 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Zhang Ting,Liu Shengyong,Bi Xiaofang (School of Account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 ,China)
Abstract:Integration into theglobal innovationnetwork is one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improvethequalityof inovation,whichiscrucialfor theconstructionof China'soen innovation ecosystem.Withthedevelopment of 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the particip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in privateenterprise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Studies havealready found thatthe introduction of state-owned equity in private enterprises helps to promote inovation in privateenterprise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whether state-owned equity helps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e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Infact,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ir strugglefor survivaland growth make itdifficult forthem tointegrateintotheglobalinnovation network,andtheintroductionofstate-owedequityisof greatsignifica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cope withthe pressureof survivaland thechalenges of development.On theone hand,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anunst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t home,irregularities in theirownoperations,and the risk of beingchallenged bythe hostcountrywhenoperating abroad,and thesefactors make it dificult to providea stable survival environment for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of state-owned equityin privateenterprises canserveasanalternativeinstitution,whichisconducive toimproving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fortheiroperationalenvironment.Ontheotherhand,thesurvival pressureon private enterprises also exacerbates theirdevelopmentchallenges.The survival instability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events them fromobtaining recognition forresource acquisition through formal channels,increases opportunisticbehavior by large shareholders,and has lowtransparency in informationdisclosure,whichmakesitdificultto provideabundant resources for integrating into the globalinnovation network.The strategic valueof state-owned shareholders gives them excessgovernance influenc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obtain recognition for acessing resources through formal channels,curbing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of major shareholders,and improving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Moreover, diferenc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atentionof privateenterprises and diferences in thecompetitiveenvironmentof technology markets faced by privateenterprises mayalsoplayan influential rolein the waystate-owed equityaffe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To this end,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survival pressre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as perceived legitimacy and th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spragmatic legitimacy basedontherelevant concepts of institutional theoryand legitimacy theory,regards the strategic valueand governance roleof state-owned equitybeyond the proportionof shareholding as shareholderactivismbasedonthetheoryof shareholderactivism,andutilizes thedataofA-share-listed privateenterpris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between 207 and 202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ate-ownedequityaffects theintegration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theglobal innovationnetwork,and italso explores its mechanism,heterogeneityfactors andfurthe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re explored.
It is found that state-owned equity hasafacilitating effecton the integrationof privateenterprises intoglobal inovation networks.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state-owned equity enhances the perceived legitimacy of private enterprises,which is manifested in enhancing the positive efec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operational stability,operational compliance,and hostcountry survival rateon the integration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state-owned equity enhances thepragmaticlegitimacyof private enterprises,which is manifested inthe positiveefects of enhancing the recognition of privateenterprisesformal channels of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the transparency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on their integration intoglobal innovationnetworks,and inhibits the negative efectsof theopportunisticbehaviorof large shareholdersontheintegration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Heterogeneityanalysis suggests thatstate-ownedequityisbetterabletofacilitatetheintegrationofprivateenterprises intotheglobal innovationnetwork when they havea hig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focusand facea competitive domestic technology market environment.The studyalso finds that state-owned equity improves thequalityof private enterprisesinnovationafter promoting their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Key Words:State-owned Equity;Private Enterprises;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