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2025-07-25 00:00:00祝芃
長江技術經濟 2025年3期
關鍵詞:經濟帶規制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F061.3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是指通過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模式轉變、發展動力提升,實現公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取得了矚目成就,但是長期粗放發展的模式使得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居民健康生活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環境保護提升到空前的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因此,綠色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是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與內在要求。

政府的環境規制是減少環境污染進而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式,是為解決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而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調節的手段[2]。我國的環境規制究竟對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什么影響,其中的影響機制是什么?本文以長江經濟帶為例,試圖回答這些問題。長江流域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11個省市,總面積占全國的 21% ,經濟總量超過全國的 40% ,綜合實力及發展能力強。2013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被確立為新時期國家重大戰略[3],2016年,中共中央審議通過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堅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定位。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示范區,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國經濟均衡發展的重要紐帶。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黨和國家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4。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十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采取了多種環境規制手段促進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例如通過直接的行政命令強制關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注銷高排放標準的機動車。以湖北省為例,牽頭建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機制,協調區域內城市群的力量打響藍天保衛戰。此外,長江流域各地區還通過行政性手段、激勵性手段以及公眾監督等多種手段,切實推進水源、土地保衛戰。分析研究長江經濟帶地區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機制,對于促進長江經濟帶經濟結構優化和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文獻綜述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強調經濟發展動力的可持續性、協調性以及普惠性。鈔小靜等[5]、曾浩等[加人社會生活、生態環境、科技與教育等三個維度,結合基本的經濟維度對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衡量。劉佳等[運用五大發展理念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維度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為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政府采取多種手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減少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具體來說,國家實施排放限額與技術標準等管控措施,對企業的生產活動施加約束,減少污染排放[8]。環境規制是政府對經濟體污染行為的調控,以限制污染的排放[9]。在環境規制政策手段的約束之下,高耗能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刺激清潔型企業的建立,地區產業結構呈現出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態勢[10]。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企業內部資源逐步優勝劣汰,不斷強化的過程。環境規制促使企業改善粗放的生產模式,不斷優化配置自有資源、促使技術創新、資本更新、總體優化,從而提高資源產出效率[]。因此,盡管環境規制在短期內可能對企業和區域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從長遠發展來看,這種約束機制將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最終實現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促進區域經濟向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

學者們對于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存在不同見解,其一是遵循成本論,認為環境規制會阻礙經濟增長,其二認為環境規制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還有部分學者認為環境規制與經濟增長存在非線性關系。主流觀點為:短期來看,政府的環境規制手段會客觀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但長期來看,會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創新生產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最終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12]。這種生產技術的創新旨在通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綠色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這種技術創新在學界被稱為綠色技術創新,是促進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驅動力[13]。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對環境規制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治理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環境規制對環境質量改善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得到了眾多學者的一致認可,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素材和理論借鑒,但也存在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學者們主要以全國范圍或某一地區為研究對象,鮮有文獻針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狀況進行測度和分析。本研究將聚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探尋流域內地級市層面高質量發展水平差異成因,從綠色創新、產業升級、地區全要素生產率三個角度來分析環境規制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并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維度來綜合評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為研究環境規制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為環境規制助推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

2 理論機制與研究假設

環境規制會約束企業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生產行為,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尤其是綠色技術方面的創新。由于環境規制的產生,企業污染治理的成本會大幅增加,這將激勵企業通過實現綠色創新并提升創新能力,進而減少治理污染的成本[14]。企業綠色創新能力的提高將增加企業在市場中同行業甚至不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力,從而提高地區經濟發展的質量。進一步地,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被認為是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與其他技術創新相比,綠色技術創新存在知識溢出的正外部性,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所導致的負外部性,緩解市場失靈。同時,綠色技術創新意味著優化要素投入效率推動生產技術進步,從而提升企業績效,是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因此,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的提高將使得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一個假設:

假設1:環境規制提高了地區的綠色創新能力,進而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境規制程度的提高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增加對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這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此時,企業為了在市場上獲取競爭優勢,會主動優化和升級現有產業鏈條,促使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同時,環境規制提高了新企業的進入門檻,從而讓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難以進入,這種進入壁壘的提高會促進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15]。此外,當環境規制程度提高時,市場中的企業會向污染較少、效率較高的服務業轉移,這會導致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被市場淘汰,而在市場中具有較高競爭力的企業則成功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地,產業結構升級使得經濟的增長效率、穩定性和韌性得到極大提高,促進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提出第二個假設:

假設2:環境規制促進了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進而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要素生產率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優化、產品質量提高、結構升級的綜合體現。環境規制主要從兩方面提升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一方面,環境規制程度的加強會增加企業成本。為了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競爭力以及更多的發展空間,企業必然會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使得企業實現績效增長,并導致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另一方面,環境規制會引導企業的綠色生產。政府會給與綠色、清潔和節能型企業在融資、稅收、補貼等方面一定的優惠政策,這會加速市場上污染企業的退出,激勵企業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此外,雖然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活動形成制約,但是當企業生產收益大于環境治理成本時,企業仍然會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并引致規模效應。因此,企業環境規制通過提高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降低了企業的污染排放水平,進而使得地區經濟發展質量得到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三個假設:

假設3:環境規制提高了地區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區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是區域內的主要經濟體一企業,而環境規制能夠通過倒逼區域內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提升全要素生產力,通過行政命令的手段,關停高耗能企業,激勵清潔型企業的建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而達成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發展目標,實現地區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而,提出第四個假設:

假設4:環境規制有利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3 實證設計

3.1 模型設定

模型1:建立雙向固定效用模型識別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見式(1)。Q (1)式中: i 和 t 分別為地級市和年份;Quality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程度;Regulation為環境規制程度;Control為一系列隨時間變化的控制變量; δi 和 σt 分別表示地級市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 eit 為隨機擾動項。標準差聚類在地級市層面。Regulation為重點關注變量,其回歸系數 α1 代表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如果 a1 顯著為正,則表明環境規制程度的增加顯著提高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3.2 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選取2011—2021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所轄地級市為樣本,實證檢驗長江經濟帶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地區層面的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各省市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局官網;企業層面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此外,利用插值法補齊個別缺失數據。本文的變量主要如下。

3.2.1 被解釋變量

經濟高質量發展程度(Quality)。高質量發展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16]。因此,參考劉佳等[的研究,利用2011—2020 年的中國地級市數據,從以上五個維度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采用熵值法測算出各地級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并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程度。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3.2.2核心解釋變量

環境規制程度(Regulation)。使用各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與“環境保護”“環境規制”相關的詞語出現的次數占總詞語數的比重來衡量地級市政府環境規制執行強度[17-18]。從地級市政府網站上手工收集2011—2020年各地級市的政府工作報告,計算出每份政府報告的總詞語數以及其中與“環境保護”“環境規制”相關的詞語數。政府工作報告是我國各級政府最重要的官方文本之一,它系統、全面地總結了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并制定了本年度的工作計劃。通過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挖掘,能夠準確和直觀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規制程度。本文選取27個能較全面反映“環境保護”“環境規制”的詞匯,具體如表2所示。

表1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參考葉琴等[19]的研究,通過計算各類污染物排放量的綜合指數來衡量城市的環境規制程度(Regulation),并以此進行穩健性檢驗。計算步驟如下:

表2環境保護相關詞語

(1)由于地區的污染物主要為廢水、煙塵、二氧化硫等,本文選取這3類污染物,并將各地區中這3類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行線性標準化。

UEijs=[UEij-min(UEj)]/[max(UEj)-min(UEj)]

式中: UEij 代表地區 i 中污染物的 j 單位產值排放量;max ( UEj )和min(UE)分別代表不同的污染物在所有地區中的排放最大值和最小值; UEijs 為經過標準化后的污染物排放量。

(2)不同地區的污染排放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可能導致不同地區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強度也存在差異。因此,進一步使用調整系數來近似度量不同污染物之間的這種差異。調整系數的計算式為

Wj=UEij/UEij

式中: Wj 為調整系數; 為不同地區的 j 污染物在樣本期間內的單位產值排放量的平均值。

(3)計算各地區的環境規制程度,即

式中:ER為地區 i 的環境規制程度。

3.2.3 中介變量

中介變量主要包括綠色技術創新(Innovation)、產業轉型升級(Upgrade)以及地區全要素生產率(TFP)。本文使用綠色專利申請數量衡量綠色技術創新程度;使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衡量產業轉型升級程度。此外,參考Olley等[20]的研究,使用OP法計算每個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3.2.4控制變量

除了環境規制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額外引入如下控制變量: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發程度、科技投入水平、人力資本投資規模、城鎮化率和人口密度。各變量的定義如表3所示。

表3變量說明

3.3 描述性統計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可知,經過測算得到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程度均值為0.471,標準差0.856,說明長江經濟帶地區內各地級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存在顯著的發展差距。

表4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4實證結果與分析

4.1 基準結果

本文基于模型1進行回歸,表5給出了回歸結果。實證結果表明,當實證模型中未加入任何控制變量時,Regulation的系數為0.044,并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長江經濟帶環境規制程度的增強有利于促進該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引入控制變量后,Regulation的系數為0.045,并且依然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在進一步引入時間固定效應后,Regulation的系數下降至0.042,并仍然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綜合可知,長江經濟帶環境規制程度的增加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驗證了本文的假設1。

由表5也可以看到,引入時間固定效應后FDI的系數為0.013,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也可以顯著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引入時間固定效應后Tech的系數為2.309,并且同樣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一個城市對外開放度和科技水平越高,其經濟發展質量也越高。

表5基準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的數值為標準差,且在地級市層面對標準差進行了聚類。***表示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下同。

4.2 穩健性檢驗

4.2.1替換環境規制程度的衡量方式

對使用各類污染物排放量的綜合指數來衡量的環境規制程度進行穩健性檢驗。替換環境規制程度衡量方式后的實證結果如表6所示。可知,Regulation的系數為0.039,并且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與基準回歸中的結果一致,證明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4.2.2 剔除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我國于1997年開始評選全國環保模范城市,被評選為全國環保模范城市的地區的環境規制程度可能就較強,這會對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產生影響。因此,為了排除這些樣本的影響,在穩健性檢驗中

表6穩健性檢驗結果

注:括號內的數值為標準差,且在地級市層面對標準差進行了聚類。**和***分別表示在 5% 和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剔除這些城市。剔除全國環保模范城市樣本后的實證結果如表6所示。實證結果顯示,Regulation的系數為0.044,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加強環境規制程度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證明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4.2.3考慮時間效應

環境規制作為政府干預市場的一種手段,能夠有效降低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效應,緩解市場失靈導致的環境資源配置低效率。但是,其對經濟高質量產生影響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將環境規制滯后一期后納入模型1中,從而將模型1改寫為模型2(見式(4)),并基于該模型重新進行回歸。

Qualityit01Regulationi,t-12Controlitit+eit

式中:Regulationi, Φt-1 表示滯后一期的環境規制程度。

基于模型2的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可知,滯后一期的Regulation的系數為0.056,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考慮環境規制的滯后效應后,基準回歸結果依然穩健。

4.3 內生性分析

由于本文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遺漏變量誤差和測量誤差的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構建合適的工具變量,并基于兩階段最小二乘法(TSLS)進行內

生性分析。

選取地區空氣流動系數作為環境規制程度的工具變量。參考Hering等[21]的研究,空氣流動系數的構建方法為

VCit=WSit×BLHit

式中:VC、WS和BLH分別為空氣流動系數、 10m 高度風速和大氣邊界層高度,來源于ECMWF發布的經緯度柵格氣象數據。

基于地區空氣流動系數工具變量,采用TSLS進行內生性分析檢驗。表7給出了TSLS的回歸結果。第一階段的回歸結果表明,本文所構建的工具變量的系數為0.004,并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說明本文的工具變量和內生解釋變量相關,再一次證明了工具變量的相關性假定。第二階段的結果顯示,Regulation的系數為0.038,且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并且小于基準回歸中的該系數值0.042。使用TSLS進行分析后,Regulation的系數變小說明基準回歸中的結果高估了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這表明基準回歸中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同時,使用工具變量進行TSLS回歸時,需要對工具變量進行檢驗。表7顯示,AndersonLM統計量為8.390,并且對應的 P 值為0.002,小于0.01,說明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拒絕了工具變量識別不足的原假設,即不存在不可識別的問題。此外,Cragg-DonaldWaldFstatistic的值為9.091,大于Stock-Yogo- 15% 的臨界值8.96,可以認為所選擇的工具變量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同時,Sargan sta-tistic為0.109,大于0.1,說明該工具變量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因此,本文所選擇的工具變量是有效的。以上分析表明,使用TSLS進行內生性分析的結果同樣證明了基準回歸結果,再次證明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表7內生性分析結果

4.4 異質性分析

4.4.1 經濟發展水平異質性

長江經濟帶包括11個省份的一百多個地級市,這些城市橫跨我國的東、中、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為了探究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是否影響環境規制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按照各地級市的人均GDP,將樣本中的城市分為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較低組,并基于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可知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級和較低組Regulation的系數分別為0.005和0.083,但是較低組的系數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而較高組的系數則不顯著,這說明在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環境規制程度的提高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4.4.2 流域異質性

長江經濟帶橫跨長江的上、中、下游。不同流域間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污染外部性等存在一定差異,這使得不同流域地區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本文根據樣本中地級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將全樣本分為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下游地區,并進行分樣本回歸。由表8可知中上游和下游的Regulation系數分別為0.056和0.024。就顯著性水平來看,中上游Regulation系數在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而下游該系數則不顯著。這說明,相比于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環境規制水平的提高更能促進地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4.4.3 資源稟賦異質性

資源稟賦與地區的污染物排放水平等密切相關。一個地區存在較多資源,可能導致資源型企業的增多。例如,當一個地方存在較多礦產資源時,礦產企業可能會大規模入駐,進而導致當地的環境污染問題。為了進一步考察環境規制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在資源型地區和非資源型地區間是否存在差異,本文根據《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中的分類,將全樣本分為資源型和非資源型城市。由表8可知,資源型城市和非資源型城市樣本中,Regulation的系數分別為0.039和0.032,但是資源型城市Regulation系數在 5%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而非資源型城市該系數則不顯著,說明在長江經濟帶的資源型城市中,環境規制程度的增加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表8異質性分析結果

4.5 機制檢驗

參考溫忠麟等[22]的研究,構建中介效應模型,考察環境規制影響長江經濟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

模型3表達式為

Mechanismit01Regulationit+γXitit+eit

模型4表達式為

Qualityit01Regulationit2Mechanismit+γXitit+eit

式中:Mechanism表示中介變量,包括綠色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本文所關心的系數分別為 和 ρ2 。由于前面已經證明了長江經濟帶環境規制程度的增加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如果 θ1 和 ρ2 顯著,則說明存在中介效應。

表9和表10分別為模型3和模型4的回歸結果。考慮綠色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Regulation的系數分別為0.092、0.007和0.152,且分別在 5% 、 1% 和 1%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長江經濟帶地區內的環境規制顯著增強了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增加了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此外,表10的回歸結果顯示,Innovation、Upgrade和TFP的系數分別為0.012、

表9模型3的環境規制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檢驗結果

0.264和0.057,并且分別在 1% 、 5% 和 10%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綠色創新能力、產業轉型升級和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增加均顯著提高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意味著綠色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中介效應成立。這也驗證了本文的假設2、假設3和假設4。

表10模型4的環境規制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檢驗結果
注:*表示在 10% 的統計水平上顯著。

5 結論與政策建議

以長江經濟帶城市為樣本,實證檢驗了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

(1)長江經濟帶地區環境規制程度的提高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且該結論在一系列穩健性和內生性檢驗后依然成立。

(2)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差地區、長江中上游地區以及資源型地區,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強。

(3)長江經濟帶地區環境規制通過增強綠色技術創新、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以及提高地區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加大政府對環境污染的規制力度。應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標準,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的損害賠償制度,增強環境污染的懲罰力度。

(2)提升地區的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政府應進一步鼓勵綠色技術創新,加強綠色技術的開發、引進和支持力度,并且在提升綠色技術創新數量的同時提升其質量,從而不斷提高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3)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應該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高污染和高耗能企業的轉型,促進污高污染和高耗能產業結構向清潔化、高級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引導這些企業的要素資源配置向第三產業發展,從而充分發揮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4)提升地區內的全要素生產力,政府應激勵當地企業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實行節能環保的生產模式。應通過對節能企業的補貼及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刺激傳統企業、高耗能企業進行技術革新、生產創新,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5)環境規制要因地制宜,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的稟賦不同,各地區政府在環境規制手段的強度上應有不同的側重。長江經濟帶下游地區應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協助中上游地區進一步制定和落實好環境保護的計劃,從而實現全流域的綠色發展。一方面,中上游各地區的政府應該積極采用命令性行政手段,多措并舉,加強環境規制程度,提高企業的準入門檻,加速提升企業的全要素生產力,進一步剔除高污染工業企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減少地區內的污染排放,另一方面,政府還應該加強水源、土壤等生態系統的修復工作,致力于解決過去粗放式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而下游發達地區也應該發揮優勢輻射全流域,實現區域內

協調、綠色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保平,李禹墨.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評判體系的構建及其轉型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7(3):105-113.

[2]齊紹洲,徐佳.環境規制與制造業低碳國際競爭力:基于二十國集團“波特假說”的再檢驗[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71(1):132-144.

[3]孫久文,周孝倫.黃河流域地區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轉換與策略重點比較[J].資源科學,2024,46(3):435-449.

[4]徐政,占智勇.新質生產力推動長三角產業一體化形成的邏輯機理與實踐指向[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4):50-61.

[5]鈔小靜,王清.新質生產力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與路徑[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4,37(1):12-20.

[6]曾浩,饒如夢,張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提升路徑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6):21-26.

[7]劉佳,黃曉鳳,陳俊.高鐵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地級市數據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21(1):14-26.

[8]李瑞前,張勁松.不同類型環境規制對地方環境治理的異質性影響[J].商業研究,2020(7):36-45.

[9]劉莉,任廣乾.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蘊、理論邏輯與實踐指向[J].財會月刊,2024,45(9):109-113.

[10]范德成,肖文雪.環境規制、數據要素配置水平與產業結構調整[J].統計與決策,2024,40(2):105-110.

[11]張惠琳,牛海鵬,張平淡.環境規制、投資效率和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管理評論,2024,

36(1):16-28.

[12]葛林.環境規制政策強度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生態經濟,2020,36(9):169-174.

[13]趙永平,吳旭.環境規制、綠色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3-17.

[14]PORTERME,VANDERLINDE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4):97-118.

[15]FRANCOC,MARING.TheEffectofWithin-Sector,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vironmental Taxes on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J].Environmental andResourceEconomics,2017,66(2):261-291.

[16]胡畔.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文獻述評[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7):43-53.

[17]陳詩一,陳登科.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18,53(2):20-34.

[18]張建鵬,陳詩一.金融發展、環境規制與經濟綠色轉型[J].財經研究,2021,47(11):78-93.

[19]葉琴,曾剛,戴劭勍,等.不同環境規制工具對中國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的影響:基于285個地級市面板數據[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2):115-122.

[20]OLLEYGS,PAKESA.TheDynamics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J].Econometrica,1996,64(6):1263-1297.

[21] HERINGL,PONCET 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xports: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O14,68 (2):296-318.

[22]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5):614-620.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ZHU Peng(Business School,Wuhan Qingchuan University,Wuhan 430204,China)

Abstract: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erves as the priority in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allrespects.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are crucial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regul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ddegre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significantly promote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is efect is primarily achieved through improving green innovation ability,facilitating region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and enhancing z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猜你喜歡
經濟帶規制高質量
地鐵經濟帶發展瓶頸及智能交通系統等多元化拓展策略的實證研究
中國經貿(2025年9期)2025-08-18 00:00:00
環境規制與人力資本協同作用下資源型城市“碳詛咒”問題研究
低空經濟行政法律規制省思
創新驅動下R&D投人對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棉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
預測(2025年3期)2025-08-15 00:00:00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長江流域農業碳排放的影響研究
環境規制、農業技術創新對糧食生產韌性的影響研究
碳中和目標下淮河生態經濟帶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
異質性環境規制對交通運輸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亚洲一级色| 国产91视频免费|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人成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av在线人妻熟妇|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免费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香蕉|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青涩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免费亚洲成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午夜综合网|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播五月综合|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 99热这里只有成人精品国产| 极品av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护士|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swag国产精品| 91亚洲国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日韩欧美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