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疫病不僅能給畜牧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能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基層工作作為動物疫病防控的前沿陣地,其防控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整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穩固。然而,目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并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對于保障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
1.1防控體系不完善
第一,執行與監管體系不健全。雖然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動物防疫法律法規體系,但在基層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導致一些養殖場戶對動物防疫工作缺乏足夠重視。
第二,基層防疫員結構不均勻。通過對市基層防疫站所實地走訪調研得知,基本行政村每村配備了一名動物防疫員,但防疫員年齡普遍偏大,平均年齡在50周歲以上,而且工資報酬偏低,每人每年僅為2000元,導致防疫員對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再由于農村地域差別,行政村養殖戶及養殖數量差別較大,例如界首某村有300多戶養殖戶,只有一名防疫員,這就導致防疫員工作任務分配不均,養殖數量大的村防疫員需要負責的區域過大,防疫工作的時效性和全面性難以保障。在春秋兩季動物集中免疫期間,造成部分養殖戶的畜禽未能及時完成免疫接種,增加了疫病傳播風險。
1.2技術力量薄弱
第一,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在許多基層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農村,動物防疫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按照相關標準,每個鄉鎮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畜牧獸醫技術人員,但實際情況是,部分鄉鎮的動物防疫機構僅有寥寥數人,要負責整個鄉鎮眾多養殖戶和養殖場的防疫工作,任務繁重,難以做到全面、細致的防疫服務[1]。
第二,技術人員業務水平有限。部分新進入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不足。在疫病診斷過程中,不能準確地通過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判斷,在疫苗接種、疫病防控措施等方面也存在操作不規范的問題。
1.3養殖者防控意識淡薄
第一,缺乏科學養殖知識。許多養殖戶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科學養殖知識,在養殖過程中不注重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動物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預防。隨意從外地引進動物,不進行隔離觀察和檢疫,增加了動物疫病傳入的風險。
第二,對疫病危害認識不足。部分養殖戶對動物疫病的危害認識不夠深刻,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的養殖場不會發生疫病,不愿意主動配合政府部門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如不按時進行免疫接種、不及時報告疫情的情況時有發生,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解決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問題的措施
2.1完善防控體系
第一,優化管理體制。明確各部門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職責,建立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加強農業農村、衛生、市場監管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形成防控合力。建立統一的動物疫病防控指揮機構,負責統籌協調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第二,健全基層防控網絡。加強鄉鎮和村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建設,按照合理的標準配備人員和設備。完善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提高村級防疫員的待遇和工作積極性,明確其工作職責和任務,加強業務培訓和考核管理制度,確保村級防疫員能夠切實履行動物疫病監測、免疫接種、疫情報告等職責,織密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網絡[2]。
2.2加強技術力量建設
第一,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通過提高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等措施,吸引動物醫學等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工作。同時,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鼓勵他們參加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定向培養和在職培訓,為基層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動物疫病防控專業人才。
第二,強化技術培訓。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根據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培訓內容不僅要包括動物疫病診斷、監測、防控等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涵蓋新的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內容。創新培訓方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培訓效果。定期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人員進行業務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激勵他們積極參加培訓,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2.3加大資金投入與管理
第一,增加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財政支持力度。設立動物疫病防控專項經費,確保經費投入與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實際需要相適應。財政資金要重點用于動物疫病監測設備購置、防疫物資儲備、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訓等方面,為防控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第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對動物疫病防控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管理制度,規范資金使用流程。嚴格按照預算安排使用資金,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和績效評價,對資金使用效益高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資金使用不當、挪用資金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4增強養殖者防控意識
第一,加強宣傳教育。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開展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向養殖戶宣傳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和法律法規,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和疫病防控意識。讓養殖戶了解動物疫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增強他們主動防控疫病的自覺性。
第二,強化示范引導。建立一批標準化、規范化的養殖示范場,通過示范場的帶動作用,引導廣大養殖戶學習先進的養殖管理經驗和疫病防控技術。組織養殖戶到示范場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科學養殖和疫病防控帶來的好處,從而激發他們改進養殖方式、加強疫病防控的積極性。
2.5提升動物疫病監測預警能力
第一,推廣移動端疫情直報系統。應大力推廣移動端疫情直報系統,村級防疫員和養殖戶可通過APP及時上報動物疫情信息。該系統具有操作簡便、上報快捷的特點,能大大縮短疫情信息傳遞時間。
第二,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AI圖像識別技術可輔助村防疫員快速診斷常見疫病。通過拍攝動物病變部位照片,利用AI算法與數據庫中的疫病圖像進行對比分析,能在短時間內給出初步診斷結果,為及時防控爭取時間。
結語
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關系到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當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養殖戶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通過完善防控體系、加強技術力量建設、加大資金投入與管理、增強養殖者防控意識以及提升動物疫病監測預警能力等措施,不斷提高基層動物疫病防控水平,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實現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陳金頂等.廣東省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國動物檢疫,2020,37(07):36-40.
[2]王敬森,張潔.基層動物防疫現狀、存在問題及措施.畜牧市場[J],2021(01):149-150.
[3]彭婷等.基層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困境及應對措施探討[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04):103-105.
收稿日期:2025-04-10
作者簡介:劉曉東(1994—),男,漢族,本科,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控、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