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是農戶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農村常見的基礎產業之一,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綠色、環保、生態理念的提出,對于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給養殖農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及挑戰。由于生豬養殖投入較高,但回報相對較低,且嚴重污染了空氣及土壤,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現狀。并且,在養殖過程中還會出現多種問題,影響養殖戶經濟收入及養殖效率,進而給廣大養殖戶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要想全面推動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的持續發展,必須探尋一條科學、合理的養殖之路,確保生豬養殖的專業性、規范性。本文就相關問題做出詳細闡述,希望能為同類相關研究做出參考,也為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提供借鑒。
1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1.1養殖技術缺乏專業性
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是農村發展中較為常見的經營模式,其具有廣泛性、普及性的特征。但是,部分養殖農戶并未認識到此種農業經營模式的專業性及重要性,大多憑借多年的養殖經驗,采用傳統的養殖方式進行生豬養殖,或者像左鄰右舍及上下鄰村學習養殖技能,并未進行系統的、專業的技術培訓,以至于整體養殖水平有待提高。并且,農村大多地處偏遠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經濟并不發達,僅僅依靠天然的自然環境進行生豬養殖,缺乏專業的機械設備及管理技術,最終導致生豬養殖效率不高。加之,農村生豬養殖戶知識水平較低,缺少有效養殖數據作為追溯資料,以至于在日后面臨問題時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出具可行性策略,而延誤最佳的改善時機,致使生豬生病,甚至是立即死亡,進而無法保證生豬養殖產量及質量。
1.2養殖員防疫意識不足
生豬養殖防疫是關鍵,一旦出現瘟疫很難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發展,進而給養豬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甚至損害人身健康。但是,目前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過程中,大部分農戶防疫意識存在明顯不足,究其原因與農民認知能力有限有直接關系。一部分農戶不重視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經常出現漏打或者遲打疫苗的現象。還有一部分農戶不按照特定的程序,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出現隨意注射等行為,且接種前后消毒工作不徹底,很容易出現交叉感染現象,致使生豬養殖效率降低。此外,很多農戶不重視豬舍的清潔整理,導致生豬生存環境惡劣、衛生情況不達標的情況,很容易出現細菌及病毒感染,當生豬自身免疫力下降,接踵而來的問題也會隨之增加,改善這一問題迫在眉睫。
1.3缺少針對性培訓活動
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中農村獸醫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旦生豬出現任何問題,很多農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咨詢獸醫。然而,現階段很多農村獸醫存在無證上崗、資質水平低下等多種問題,對于生豬養殖問題僅憑經驗,很難根治病情,甚至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此外,農村養殖戶大多秉承有病治病的原則,對于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策略應用并不理想,大部分養殖戶會在生豬生病后第一時間選擇就醫,卻很少有人將防控工作放在首位,這與養殖觀念陳舊有直接關系,急需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活動,幫助養殖戶及農村獸醫提高自身能力及專業水平。
1.4養殖模式過于單一化
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一般選擇以家庭為單位,尋一處相對寬敞的地方進行養殖工作,生豬數量也不會太多。此種養殖方式投資相對較小,且風險更低,適合大多數養殖農戶,也能夠滿足其養殖需求。但是,正是由于養殖農戶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進行小規模生豬養殖,最終導致養殖模式過于單一化,缺乏合理性的養殖規劃,很難形成專業性的養殖模式,也無法實現資源共享,不利于農村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2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的優化策略
2.1采用科學養殖方式
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采用科學的養殖方式,改變以往單一、落后的養殖模式。首先,養殖戶應根據自身條件及養殖環境選擇適合的種豬品種,使其能夠盡快適應生活環境,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肉質量及身體素質。其次,養殖戶應在喂食糧食的基礎上,選擇優質的豬飼料作為補充,確保生豬營養充足,為提高生豬整體養殖效率奠定牢固基礎。最后,養殖戶應對生豬養殖日常進行詳細記錄,并將其整理好存檔備用,一旦生豬出現任何問題,也能做到有據可循,在第一時間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養殖戶,可以借助智能手機,采用語音輸入方式進行養殖信息記錄。此外,要想全面提高養殖戶的養殖專業性,相關部門應定期派送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生豬養殖技術指導,不斷強化養殖人員的專業素養2。并且,廣大養殖戶也應積極走出農村,到外面學習新的養殖技術,積極成為一名合格的養殖人員,將小規模生豬養殖產業推向新的發展征程。
2.2積極完善防疫工作
疫情具有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影響力量大等特點,一旦生豬養殖出現瘟疫,不僅會損害養殖戶經濟利益,還會影響農村產業發展。因此,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中應積極完善防疫工作,將生豬的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借助配套的防疫技術提高生豬養殖質量。首先,在生豬養殖疫情防控工作中,提高養殖人員防范意識是最主要的工作,只有直接接觸生豬的人員將防疫工作做好,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疫情問題。其次,相關部門也應完善防疫體系,為養殖戶提供政策扶持及資金補助,使其無后顧之憂,積極配合疫情防控。最后,防疫工作不僅僅依靠疫苗,還應從生豬的生存環境入手,養殖人員應每日定期清理豬舍,為生豬提供一個干凈、衛生、整潔的生活環境并且要每日進行消毒工作,確保豬舍空氣清新,進而提高生豬抵抗力,促進其健康生長。
2.3改進獸醫培訓機制
農村獸醫在小規模生豬養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對于身體出現異常的生豬,獸醫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養殖戶控制病情發展。但是,由于大部分獸醫技術水平有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必須改進獸醫培訓機制,幫助農村獸醫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及專業能力,使其能夠協助養殖戶確保生豬健康生長。例如: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基層黨組織可以為農村獸醫提供學習的平臺及機會,邀請一些技術人員到村里為獸醫授課,使其在現場培訓中強化專業能力。同時,基層黨組織也應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為農村獸醫引進一些先進的檢測設備,用于生豬身體檢查。此外,農村獸醫應定期參與學習,接受專業知識考核,成績達標后才能夠繼續開展工作。反之,應積極學習、繼續深造,切不可出現濫竿充數現象[3]。
2.4創新生豬養殖方式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推動力,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也不例外。傳統的養殖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化產業的發展,無形中禁錮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給養殖戶收入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戶應將創新作為依托,積極革新養殖方式,讓生豬養殖走向新的發展道路。例如: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戶可以打破常規,改變以往自顧自地養殖模式,在當地政府部門及基層黨組織的幫助下成立生豬養殖合作社,或者是小型的養殖公司,進而擴大養殖范圍,形成集約化養殖模式。此種合作式養殖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個體農戶經濟投人,還能夠降低養殖風險,通過資金整合及資源共享,實現規模化養殖目標,進而顯著提升養殖效率。此外,不僅養殖模式要創新,養殖技術及設備也要跟上時代發展潮流,進而保證生豬品質。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是農村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合理的生豬養殖方式不僅能夠顯著提高生豬養殖質量,還可以提升養殖戶經濟效益。因此,廣大養殖戶應積極采用科學的養殖技術,促進小規模生豬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防疫工作也是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的重中之重,農村獸醫及養殖戶應定期接受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自身防疫能力,為生豬養殖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此外,創新是一切產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也不例外,應在傳統養殖方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讓農村小規模生豬養殖走向現代化、信息化。
參考文獻:
[1]李寧超.中小規模生豬養殖場的生物安全管理策略[J].畜牧業環境,2024(9):23-24.
[2]劉平.小規模生豬養殖標準化管理對策研究[J].獸醫導刊,2020(20):228.
[3]劉進芳,羅麗霞,李馳,等.中小規模生豬養殖企業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的探索[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23,48(3):63-67.
收稿日期:2025-03-23
作者簡介:張靜(1991—),女,回族,本科,中級獸醫師。研究方向: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