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5-0045-02
近年來,為了踐行“讓每一個生命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辦學主張,我校提出了“為關懷而教,為未來而學”的辦學理念,傾力打造了“共生課堂”教學范式,旨在深入落實新課程理念,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徐老師以“共生課堂”為載體,選擇“位置的確定”這一課題,充分體現了共同生活、共同生成、共同生長等共生課堂的基本特征,實現了師生共生、生生共生。
一、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適應未來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強調要努力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活中的數學,其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未來所面臨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需要學會在實際環境和社會實踐中運用數學知識。因此,初中數學課堂需要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位置的確定》是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起始課,重在通過實例讓學生體會有序實數對與平面上點的位置的對應關系,從理論上解釋為什么可以用數表示點,并為后續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作好鋪墊。
為了讓學生知道數量的變化與位置的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徐老師選擇了學校2000屆畢業生,現任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辦公室國際交流中心主任的黃嫻校友回母校看望老師的真實情境,請學生對學姐在不同時段的不同位置進行準確定位。設計的情境都是學生熟悉的場景和事物,便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自然地探尋數量與位置之間的對應關系。在現實場景的不斷變化過程中,徐老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不同位置的數量表示方法,用現實生活中事物位置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到數量表示方法的豐富性和系統性,體會數學來自生活、應用于生活、與生活密不可分。
二、實施生本的教學方式,擁抱未來
章建躍博士指出:“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模仿練習、機械刷題等現象,強化運用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主動學習方式。”目前,初中階段數學課堂仍然存在著教師“一講到底”、學生“作壁上觀”的現象。因此,我們需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努力使學生通過具身認知進行多感官學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身體去體驗,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本節課,徐老師以生為本,整體規劃教學流程,將整節課“洗”得非常簡潔,只分為三個過程:預習生疑、活動生思、應用生效,每個過程又分為四個環節:情境生趣、合作生成、展示生信、評價生悟。對于本節課,教材旨在為后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作準備,只強調了有序實數對與平面中點的位置的對應關系。而徐老師進行了“再創造”,先引導學生復習回顧了一維層面中的線型定位,在后面又補充了三維層面中的定位方法,為學生未來繼續學習和研究立體幾何埋下伏筆。為突破教學難點,強調確定平面中點的位置的不同方法,徐老師通過問題鏈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師生再共同點評,提煉總結出區域定位、經緯定位、交叉定位和角距定位等不同表示方法,形成平面中用有序實數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體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與形相互轉化關系的深刻理解。徐老師在課堂中給出充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表達、展示各自的思維成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提升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等各個領域的自信心。
三、加強學科的橫向融合,應用未來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強調,要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新課標也提出,要“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通過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真實問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
學生在未來生活或研究中面對的不僅僅是只需運用單一學科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初中數學課堂需要嘗試跨學科學習,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融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學習經緯定位的數量表示方法,徐老師選用教材中的我國海軍編隊出訪的實例。編隊的航線復雜,為了幫助學生直觀感知,初步建立空間概念,首先,徐老師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并標出大致航線。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地球儀,聯想運用地理學科知識,自主發現用經度和緯度有序實數對能精準確定艦艇的位置,再次體會數與形的內在聯系。其次,徐老師運用AI 工具設計了一個人工智能體,模擬學姐現場與學生連線對話,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紛紛提問。借助人工智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課堂活動精彩紛呈,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最后,徐老師還進一步聯系生活實際,綜合運用與深化拓展了各學科相關知識,使本節課得到了升華。
助理編輯:王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