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柔性管理,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強調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注重關懷學生的情感,尊重其個性。以心理關懷為導向的柔性管理是指,班主任通過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其創造支持性的班級環境,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管理和個性發展的管理方式,該管理策略的特點在于其人本性和靈活性,能夠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關懷與指導。相較于傳統管理方式而言,柔性管理策略較為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對學生約束和懲罰,其更加注重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參與感,倡導民主管理,采用鼓勵性評價。筆者將探討如何以心理關懷為導向,開展柔性班級管理,以期通過心理關懷,與學生建立更加和諧的關系,提高教育效果。
賦予學生自主權,協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
心理關懷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升學習動力的關鍵要素,班主任可采用柔性班級管理策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首先,班主任需要設計一個既開放又結構化的初步管理框架,該框架應包含但不限于學習、紀律、衛生、活動組織等方面,還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以便于接納學生的創意。其次,班主任可動員學生組織一場主題班會,向學生明確傳達共同參與班級管理的意義與目的,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最后,班主任可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組負責一個或多個具體議題,如“如何設定既嚴格又人性化的課堂紀律,促進高效學習又不壓抑個性”“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作業提交與批改機制,既保證質量又減輕負擔”。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基于個人經驗還是對未來班級的憧憬,都值得被傾聽和尊重。
為了促進學生之間進行深度交流,班主任讓學生先在模擬情境中體驗不同管理規則可能會帶來的后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理性地思考并提出班級管理建議。同時,班主任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班級微信群或在線協作平臺,讓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持續進行討論,確保每位學生的聲音都能被聽見。
在收集到來自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后,班主任需要總結前期民主討論的成果,并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細致的分類歸納,在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每條意見和建議的核心內容,去除重復或過于瑣碎的部分,保留具有代表性、創新性和可行性的觀點。對于提煉出來的核心意見,班主任還需要進行深入的評估,預測其在實際執行中可能產生的影響和效果,其中包括正面效應,如提升學習效率、增強班級凝聚力等;也包括潛在的負面問題,如執行難度大、可能引起爭議等。評估后,班主任應組織學生召開一次全體會議,邀請所有學生參加,召開會議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班級管理制度制定進展,并就各項提議進行審議和投票。為了確保會議的順利進行,班主任應提前制定會議議程,明確討論的重點和順序,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包容、尊重的討論氛圍。在會議中,班主任應引導學生按照議程逐一討論各項提議,對于學生提出的每條提議,都應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同時,班主任還應適時引導討論方向,確保討論能夠聚焦于問題的本質和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此外,在審議過程中,班主任應始終秉持民主決策的原則,尊重多數人的意見,但同時也應關注少數派的聲音,確保學生的合理訴求得到充分的表達和考慮。對于存在爭議的問題,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或投票表決,尋求更民主的解決方案。在審議投票結束后,班主任應與學生代表共同商討起草班級管理制度草案的具體事宜,明確制度的目標和宗旨,即為什么要制定這些制度以及希望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然后,班主任和學生代表可根據審議投票的結果和討論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出初步的框架和主要內容。草案形成后,班主任應及時將其公示給全體學生,并邀請學生提出補充意見,廣泛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速成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的過程。因此,在制度實施后的一段時間內,班主任應繼續關注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實際效果,并根據需要進行適時的調整和修改,通過持續改進確保班級管理制度始終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給予學生自主權,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不僅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協作能力。
重塑班級管理角色,推進班干部輪班制度
高中班主任在開展柔性班級管理時,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管理理念,將學生視為班級管理的主體而非被動接受者。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意見和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通過心理關懷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和積極性。
班主任應主動與學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傾聽學生的聲音,理解學生的困惑和期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并承擔班級管理角色,班主任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過日常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并有意識地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時間管理、情緒調節以及任務分配等技能,同時,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各類團隊建設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鍛煉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領導才能,為擔任班干部打下基礎。
在推行班干部輪班制之前,班主任需要為學生制訂詳細的輪班計劃。包括確定輪班的周期(如每月或每學期一次)、輪班的崗位設置(如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等)以及輪班的流程安排等。在制訂輪班計劃時,班主任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和能力,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擔任班干部。為了確保班干部輪班制的順利推行,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競選與選拔活動,通過公開演講、投票選舉等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心儀的崗位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優勢。班主任在選拔過程中應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尊重學生的選擇結果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建議。
在班干部上任前,班主任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指導,為學生詳細介紹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還要傳授學生有效的溝通技巧和管理策略,并向學生表明崗位職責和考核標準等。同時,班主任還應建立定期的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況并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持。班干部輪班制實施后,班主任需要通過定期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密切關注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了解班干部的工作表現和班級的整體狀況。對于學生在管理班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與班干部溝通并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同時,班主任還應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并對班干部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
此外,每輪班干部任期結束后,班主任應組織召開總結會議,并邀請全體學生參與。班主任可要求班干部在會議上向全班學生匯報工作,同時,班主任可鼓勵其他學生對該名班干部在管理期間的方法進行評價,對于表現優秀的班干部,班主任需對其進行表彰并號召其他學生向該名學生學習。
通過轉變管理理念,為學生制訂詳細的輪班計劃,并向學生明確管理目標,班主任能夠成功地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管理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管理模式,并有效推行班干部輪班制,在提升學生管理能力的同時,全方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優化學生行為評價,采用建設性反饋策略
高中班主任在開展柔性班級管理時,需要采用全面、客觀且具備鼓勵性的評價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行為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發生行為的過程和動機,用溫和、鼓勵性的方式替代簡單的批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班主任在評價學生行為時,首先應摒棄單一的學業成績評價標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從學生的品德表現、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多個方面,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評價不應僅僅停留在“好”或“不好”的籠統判斷上,而應具體而細致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具體來講,班主任在評價學生時應盡量使用描述性語言,具體描述學生的行為表現,如“你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言,展現了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或“你在這次作業中雖然完成了任務但在細節處理上還有待加強”,這樣的反饋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后,評價過程應公開透明,讓每個學生都了解自己的評價結果和評價標準。班主任需要通過個別談話、小組討論等方式,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避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和指導。
當學生出現不當行為時,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納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感受到在溝通的過程中,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是能夠被外界理解的,班主任不僅要聽學生說什么,更要去感受學生言語背后的情緒與需求,通過細致的詢問和觀察,逐步厘清學生不當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學生不當行為可能是困惑、壓力、挫敗感或是尋求關注的信號。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放下預設的立場,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問題,避免過早地作出判斷或給予批評。相反,班主任可在溝通過程中,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我反思,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的價值。
在評價學生的不當行為時,班主任應采用建設性的反饋策略,避免對學生使用否定性的語言,防止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在正面肯定學生的過程中巧妙地指出其可改進之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例如,班主任發現某位學生在課堂上走神,可以溫柔而堅定地向學生表達:“我注意到你對學習的熱情,思緒偶爾飄遠是人之常情,但你的潛力遠不止于此。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你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享受學習的樂趣。讓我們攜手,一步步向前邁進,好嗎?”這樣的溝通方式既能夠維護學生的自尊,又能夠為學生指明正確前進的方向。班主任在鼓勵學生改進時,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為學生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例如,對于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建議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通過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改進的方向和方法。
以心理關懷為導向的高中班主任柔性班級管理策略中,優化學生行為評價是重要的環節。通過多元化評價標準以及公開透明尊重的評價方式,班主任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從心理上理解尊重學生的行為,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
綜上所述,文章針對高中班主任如何進行柔性管理進行詳細的探討,強調以心理關懷為導向,實現班級管理的人性化與個性化,并提出三條具體的管理措施,旨在提升學生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營造和諧班級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未來相關教育者應進一步深化心理關懷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探索如何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調整管理策略,為高中班級管理提供更為精細和實用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夏青.精心孕育,靜待花開—淺談高中班主任柔性班級管理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5):161-163.
[2]王紅玲.淺談高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高考,2023(04):86-88.
[3]孟淑云.高效管理班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藝術[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6):20-21.
[4]賈繼賢.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研究[J].靖遠教育,2023(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