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力量,肩負著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使命。在以生為本導向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筆者分析了當前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班級氛圍中不斷成長。
一、以生為本理念下高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個體差異凸顯
在高中班級管理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個體差異性凸顯的問題。這些差異性問題根植于學生多樣化的成長背景、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狀態,致使學生在面對統一的教育內容和管理模式時,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和需求。這些個體間的差異性,使得班主任在規劃班級管理方法時,必須面對復雜多變的教育場景,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路徑和成長需求。
(二)學生自我意識覺醒
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已成為班主任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源在于高中生日益增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對自我表達的強烈渴望。高中生追求被理解、被尊重的成長環境,并期望在學習和生活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同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為高中生打開了獲取多樣信息和觀點的窗口。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這一方面促進了其認知能力的提升和個性化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學生學業壓力較大
在踐行以生為本理念的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學生所承受的沉重學業壓力。隨著高考這一人生關鍵節點的逐步逼近,學生普遍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深切期望,這些期望常常轉化為對學業成績的苛求。為了達到這些高要求,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隨著教育競爭的加劇,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也日益增強,這種無形的壓力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雖然這種高強度的學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一定條件下也容易使學生感到身心疲憊,乃至產生厭學情緒,這也給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四)師生溝通存在障礙
以生為本理念的高中班級管理中,師生溝通不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溝通不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學生性格內向以及班級環境的不適宜等。在此種情況下,班主任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容易導致班級氛圍不夠融洽,影響班級管理的整體效果。
二、以生為本理念下高中班級管理方法思考
(一)關注學生需求:深化班級民主管理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中,關注學生需求是實現有效管理的關鍵所在。班級民主管理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決策和日常管理中。這種管理方式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當充分運用民主管理的方式,將學生的需求置于管理的核心位置。
例如,為達成民主管理的目的,班主任可以設立由學生代表和班主任共同組成的班級民主決策小組,班主任擔任小組的指導者和協調者,負責討論和決定班級重大事項。成立民主決策小組后,班主任和學生代表需要明確小組的職責范圍。同時,班主任應確保小組的決策不會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決策小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班會討論等方式,廣泛收集學生對班級事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并組織會議對班級事務進行討論和決策。在討論過程中,班主任應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問題,達成共識。決策小組在做出決策后,班主任應協助學生將決策轉化為實際行動。班主任還應監督決策的實施情況,確保班級事務得到妥善安排。
通過設立班級民主決策小組,實施班級民主管理,班主任可以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傾聽他人意見,共同解決問題。
(二)激發學生潛能:建立輪值管理制度
輪值管理制度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強調通過輪流擔任班級管理職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提升自信,并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這種管理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該制度可以由班主任設計并指導實施,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不同的管理角色,發揮個人特長,同時也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職責。
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規模和學生數量,制訂詳細的輪值計劃。該計劃應涵蓋輪值周期、輪值崗位及其職責等具體內容。制度建立前期,班主任可以向全班學生詳細介紹該制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愿報名擔任不同崗位的輪值工作。班主任則根據學生的報名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班級需求,確定輪值名單,確保每個學生在輪值期間都能體驗到不同的管理角色。在輪值開始前,班主任對即將輪值的學生進行培訓,讓學生充分了解各自崗位的職責和具體要求。同時,班主任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支持,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輪值工作。在輪值期間,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輪值結束后,班主任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對輪值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和評價。評價可以從工作態度、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展開。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思總結,討論輪值過程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下一輪的輪值工作提供改進方案。
通過建立輪值管理制度,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鍛煉能力、提升自信,并培養自身的團隊責任感和合作精神。這種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激發個人潛能。
(三)規范學生行為:培育學生自律意識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中,規范學生行為是維護班級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環節。鞏固學生自律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自覺遵守班級規則,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應當重視班級規則的制定,將自律意識的培養貫穿于日常管理之中,通過規則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班級規則。
例如,班主任可以每月定期開展“自律之星”評選活動,通過公平、公開的評選過程,表彰在遵守班級規則、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設定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班級貢獻等多方面的指標,確保評選的全面性和客觀性(詳見表1)。
在評選過程中,提名階段每一位學生可提名1\~2名候選人,并需附上簡要理由。班主任結合被提名學生的出勤記錄、課堂表現記錄、作業完成情況等資料,由班主任、班級干部和其他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審團根據評選指標進行評分。在得出評審結果后,可將評審結果在班級內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天。公示無異議后,開展表彰大會,頒發“自律之星”榮譽證書。

通過評選“自律之星”,班主任不僅能夠規范學生的言行,還能提升學生的自律意識,從而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圍。
(四)深化師生互動:構建常態對話機制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中,深化師生互動是提升班級管理效能、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關鍵。班主任應當建立一套常態化的師生對話機制,保證與學生有定期的交流時間,以此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設立“班主任時間”對話機制,班主任可以將每周課后一小時作為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間。參與“班主任時間”前期,學生需填寫預約表,預約表內包含學生姓名、預約時間、希望交流的主題等。班主任則根據預約順序安排時間表,陸續通知學生開展交流的時間。班主任在交流時需營造輕松、開放的氛圍,讓學生感到舒適自在,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班主任可以準備一些輕松的話題作為開場白,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更好地進入交流狀態。在交流過程中,班主任應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給予充分的關注和理解。對于學生的困惑或問題,班主任應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在交流過程中,班主任應尊重學生的隱私,對于學生不愿意公開的信息予以保密。通過建立這種基于信任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從而更愿意敞開心扉。
通過設立“班主任時間”對話機制,班主任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情況,還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這種定期的深入交流不僅有助于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與理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育領域,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班主任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進一步完善班級民主管理機制;評選每月“自律之星”,規范學生言行,建立自律機制;構建多維溝通網絡,強化師生互動。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目標,在促進班級形成合力的狀態下,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韋燕姿.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班主任學生管理模式研究[J].家長,2024(13):80-82.
[2]劉文.淺談高中班主任實施有效班級管理的方法[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