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的成長
已有近150年歷史的德國漢高集團,是一家世界知名的化工企業,憑借品牌、創新和技術,在全球工業和消費品領域占據領先地位。隸屬于漢高集團的樂泰則是全球領先的黏合劑品牌,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及其他高科技領域。
1987年,這家“百年老店”來到山東,落戶煙臺,成為山東引進的第一家世界500強跨國企業。從此,以“漢高+樂泰”組合為名的漢高樂泰(中國)有限公司便在這里扎下了根。
近40年來,這家跨國公司在山東的投資規模、投資領域不斷擴大,從一個僅有20多名員工、年產量不足百噸的車間,逐漸成長為擁有員工400多人、制造基地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產品種類超過1500種的龍頭企業。如今,其產品和服務已融入當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3年,漢高集團在中國新建的黏合劑技術工廠——鯤鵬工廠在煙臺化工產業園破土動工,投資額約8.7億元。今年3月,鯤鵬工廠開始試生產。正式投產后,漢高在中國的高端黏合劑生產能力將得到增強,能夠更好滿足國內外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我們雖然是一家外資企業,但已在中國深深扎根。‘鯤鵬’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宏大氣勢,我們這個工廠不僅服務中國市場,未來產品還會輻射整個亞太地區。”漢高大中華區總裁安娜說。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連續3年投資山東、連續5年參會的阿斯利康已是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的“老朋友”。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阿斯利康累計在華投資超50億美元,持續推動科技創新,促進診療變革與共同健康,支持可持續發展,為中國經濟和醫療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林驍表示,山東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扎實的產業根基、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為跨國企業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自落戶山東以來,我們深切感受到政府對外資企業的重視和支持。得益于這里的好土壤、好政策、好環境,阿斯利康不斷深化在魯布局與合作。”林驍說。
作為山東首個跨國藥企生產制造類項目,阿斯利康青島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總投資達7.5億美元,計劃打造“智能化、產能大、品類全”的全球吸入氣霧劑標桿基地,成為阿斯利康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2023年,該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拿地、當年取得施工許可證,2024年又順利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封頂。今年4月,該項目一期建筑主體竣工,計劃于2028年底前投產,年產呼吸類藥物5400萬支。
依托青島區域總部,阿斯利康聚焦呼吸和罕見病兩大疾病領域開展多元合作,推動罕見病區域診療中心建設,并助力呼吸健康產業生態構建。去年峰會期間,阿斯利康倡議發起中國首個罕見病行業發展聯盟,旨在促進政產學研醫投的交流與融合,支持打造區域產業創新高地。在今年的峰會上,山東罕見病行業發展聯盟會議如約而至。
展望未來,林驍表示,阿斯利康將繼續以山東為重要戰略支點,深化在華投資布局,與各界伙伴攜手,共筑健康中國、美麗中國,期待有更多企業與山東同行,與中國同行,與機遇同行。
中新地方合作典范
在東南亞馬來半島最南端,有一個美麗的國度——新加坡。山東與新加坡雖然遠隔近萬里,但雙方淵源深厚,早在32年前就共同成立了新加坡—山東經貿理事會。這是中國與新加坡設立的第一個省級雙邊經貿理事會,為雙方企業搭建了穩定、高效的合作平臺。
當前,盡管全球政治、經濟局勢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山東與新加坡的經貿關系依然穩步發展。過去4年,雙方貿易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5%。目前,有將近600家新加坡企業在山東落地,涵蓋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城市發展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了雙邊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2005年,新加坡金鷹集團旗下的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落戶日照。20年來,亞太森博27次增資擴產,成為金鷹集團在中國投資最大的企業,也是山東最大的外資企業。接下來,亞太森博將繼續規劃延鏈項目,將企業進一步推向更高端、更綠色、更高質量的發展新賽道。
在濟寧,金鷹集團投資110億元的萊賽爾纖維項目正在如期推進中,建成后將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萊賽爾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帶動就業2000人以上。
在第六屆峰會上,新加坡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表達了與山東在經貿往來、人才培訓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的意向,“鼓勵更多新加坡企業參與山東先進制造業和高端產業集群發展,也歡迎更多山東企業以新加坡為基地,出海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市場。”
李奕賢表示,山東開放包容、產業基礎雄厚,新加坡創新驅動、連貫東西,雙方是優勢互補的合作伙伴,“在新的時代、新的國際環境下,新加坡與山東可以共同探索具有示范效應的合作模式,打造新中地方合作的典范”。
打造發展新高地
作為世界領先的技術及服務供應商,德國博世集團業務涵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以及能源與建筑技術等領域。過去10年,博世累計在華投資超過600億元,2024年在華銷售額達1427億元。
“中國是博世集團的重要市場,也是博世除德國以外擁有員工人數最多的國家。博世始終看好并持續投資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更源于這里日益成熟的制度環境和不斷加快的創新速度。”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徐大全表示,博世在華的蓬勃發展見證了中國政府為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不懈努力。
對于山東這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徐大全認為,山東作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和新舊動能轉換的示范區,憑借優越的營商環境、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積極的政策導向,正日益成為博世拓展在華業務的重要陣地。2005年以來,博世在濟南、煙臺和青島先后成立研發生產基地,為中國汽車制造提供零部件和解決方案,并通過全球網絡出口。
近年來,山東正加快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與博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徐大全介紹,博世目前在山東的三家工廠從碳足跡核查、廢棄物管理、水資源管理等方面,積極開展優化管理,青島和煙臺工廠先后被評為零碳工廠和國家綠色工廠。“山東在智能制造和綠色產業方面的優勢,為博世深耕本地市場提供了良好土壤。博世將繼續推動在山東的發展,打造區域業務發展的新高地。”徐大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