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伴隨技術迭代而產生的各類新型網絡犯罪手段,新加坡通過法律工具箱的動態擴容和治理范式的轉型,筑牢網絡安全屏障。

據當地媒體報道,新加坡警方2025年2月25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網絡犯罪和詐騙的數據。該國有著亞洲重要的數據中心市場,吸引了網絡犯罪分子的目光。2024年,新加坡記錄了21926752次網絡攻擊,平均每天6萬余次。該國網絡犯罪形勢也較為嚴峻,從2024年的案件數量來看,網絡犯罪中詐騙案占逾九成,共51501起,高于2023年的46563起;詐騙損失金額從2023年的6.518億新加坡元增至達11.124億新加坡元,創歷史新高。
新加坡警方介紹說,雖然一些詐騙類型案件數量有所下降,但因個別案件的損失金額大增,導致整體的損失金額隨之增加。涉及惡意軟件、商業電郵、釣魚詐騙和社交媒體“冒充局”的4起詐騙案,損失總額達到2.38億新加坡元,在2024年總詐騙損失金額中占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加坡電子商務詐騙案件的數量較多,共有1665起,造成至少1750萬新加坡元的損失,一些交易還涉及演唱會門票。在“深度偽造”等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加持”之下,新加坡政要的形象成為“假視頻”中的核心主角。此外,一份名為“促進新加坡投資計劃”的詐騙方案,幾乎以假亂真。
加密貨幣詐騙損失金額的占比顯著上升,從2023年的約6.8%增長至2024年的約24.3%,成為詐騙犯罪新趨勢。騙子利用加密貨幣“匿蹤”和難以被追查的特性,快速轉移款項,規避執法打擊。
近年來,新加坡已出臺《網絡安全法》修正案,以及《網絡犯罪危害法案》《互聯網行為安全準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新加坡的一位高級官員強調說,網絡安全形勢不斷變化,對云計算的使用量在增加,對數字技術的依賴程度正加深,因此有必要更新法律以保障基本服務的正常運轉。
《網絡安全法》修正案要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所有者報告更廣泛的事件,包括在其供應鏈中發生的事件。新加坡政府相關人員表示,當務之急是應對惡意網絡行為者不斷變化的策略,需要將警惕范圍擴大到外圍系統和供應鏈。
該修正案授權當局加大對“臨時網絡安全關注系統”的監管力度,這些系統在有限的時間內面臨網絡攻擊的風險較高,如果遭到破壞,將對國家利益構成威脅;賦予新加坡網絡安全相關部門監督實體網絡安全的權力;增加新的實體類別,對其數字防御系統進行審計,其中包括可能持有敏感數據或履行重要職能的自主大學;如果支持海外基本服務的公司所有者位于新加坡,新加坡網絡安全相關部門將對這些公司進行監管。
隨著數字通信的普及和技術應用的激增,個人和組織面臨的風險點也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網絡安全法》修正案對于確保新加坡的“數字韌性”至關重要。需要指出的是,該修正案針對的是國家系統的網絡安全,而不是對商界施加廣泛義務。重點將確保在國家層面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系統基礎設施和服務的網絡安全,因為這些系統基礎設施的中斷或受損,可能會影響新加坡的生存、安全、保障或其他國家利益。新加坡網絡安全相關部門將為受監管的實體提供支持,并就具體措施提供指導。
《網絡犯罪危害法案》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非法賭博及放貸、詐騙、煽動暴力、影響個人安全等網絡犯罪活動,目的在于通過立法加強網絡內容管理,打造更為安全的網絡空間。網絡犯罪往往發生速度極快,給受害者帶來巨大損失。這一法案重視各方之間的聯動,追求時效性與專業性,是努力打造安全網絡空間的重要一步。
根據該法案,政府將與各大互聯網平臺和網絡服務供應商加強合作,通過“多方聯動治理”機制打擊網絡犯罪。警方在發現惡意網絡行為后,應及時要求涉事用戶刪除相關有害內容,不遵守指示的用戶將面臨監禁或罰款;在線服務供應商應主動采取措施偵測可疑情況,一旦發現網絡犯罪,應立即采取相應刪除或關閉措施,并限制相關用戶使用權限;應用程序管理平臺需嚴查涉及網絡犯罪的應用程序,必要時可將其下架,以最快速度遏制犯罪活動的勢頭,防止更多人受害。
《互聯網行為安全準則》要求社交媒體通過有效的內容審核手段以及網絡安全工具等,加強針對用戶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用網安全保護,同時提供更有效、便捷的機制,便于用戶舉報有害內容。其主要內容包括:安裝過濾器以限制青少年人群通過社交媒體接觸到不良內容;確保用戶能更方便地舉報有害內容;社交媒體應在數小時內阻斷不良內容傳播等。不遵守規定的社交媒體平臺將被處以最高100萬新加坡元的罰款。
新加坡采取一系列舉措,旨在凈化網絡生態。比如,推出“安全手機應用標準”,對銀行和電商等存在高風險交易的手機網絡平臺,進行安全防護措施指導。鑒于許多網絡詐騙案件涉及跨國詐騙集團,新加坡還專門成立了跨國商業罪案特別工作組。此外,為提高民眾防范網絡犯罪的意識,新加坡專門成立了媒體通識理事會,該機構與政府機構、私營部門、社區團體等合作,不定期組織策劃面向青少年人群和家長的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積極開展面向民眾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網絡健康公共教育。近年來,警方還與新加坡其他職能部門合作,制作針對老年人的網絡安全傳單和手冊。
據統計,新加坡用戶每年接到約16億通國際來電,其中很多是來自海外的詐騙電話。為進一步打擊國際詐騙電話,保護當地用戶合法權益,新加坡主要的電信公司為手機用戶提供了新選項——讓用戶可以選擇屏蔽所有海外來電,因為這些電話可能是使用自動化系統撥打的詐騙電話。除了屏蔽海外來電,手機用戶也可屏蔽國際電話號碼發送的短信。
2025年初,新加坡通過《防詐騙法案》,授權警方在合理懷疑受騙者可能繼續向詐騙團伙匯款時,可向銀行發出限制令,限制其銀行交易,其中包括凍結聯名賬戶和暫停付款。受限制者如需額外資金,可向警方申請修改限制令,以允許特定轉賬或提款,并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包括醫療費用、水電費和租金賬單,或警方要求的其他文件)。每項申請將根據個別情況進行評估,一旦確定相關轉賬或提款金額屬于必要開支,將不再受到進一步限制或監控。
警方決定實施限制令,前提是保護受害人,并且在勸說無效、萬不得已下才發出,同時也會考慮當事人或家屬的意愿。限制令一經生效,將為期30天,可以更新,每次更新最長30天,最多可更新5次。限制令涵蓋的銀行服務包括自動提款機取款、所有信貸服務,以及從銀行賬戶轉賬到其他賬戶。新加坡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威脅將不斷演變,我們必須確保能夠有適當的工具來應對相關威脅,這正是該法案的目的所在。”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