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ect of caring interventioncombinedwithcardiacrehabiliationinterventiononimproving sleepqualityandcardiacfunctioninpatients withchronicheartfailure.Methods:Atotalof78patients withchronic heartfailure admitedtoXinglinHospitalof theFirstHospitalAflatedtoXiamenUniversitfromJanuarytoDecember2O23wereselected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38 )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40 ) by applying randomnumbertable.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cardiac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while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care interventioncombined withcardiac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The Pitsburgh SleepQualityIndex(PSQI)wasusedtocompare the changesinsleepqualitybetwenthetwogroups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andtheimprovementiwalkingabilityofpatietsin thetwo groupswas compared bya 6-minute walk test(6MWT).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PSQI score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 group,andthe6MWT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 Conclusion: Car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cardiac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for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anefectivelyimprovetheirslepqualityandenhance their exercise endurance.
KeywordsChronic heart failure;; Caritas nursing models;Cardiac rehabilitation nursing;Sleepquality; Sports endurance中圖分類號: R541.6+1 ;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 issn.2095-7130.2025.04.03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病多是心臟無法有效泵血而導致身體器官供血不足,病程較為漫長,患者發病后往往會出現疲勞、呼吸急促、水腫等多種癥狀,同時長期的病程也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影響睡眠質量。心臟康復干預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干預策略,旨在通過運動訓練、心理支持、飲食指導等多方面介入,提高患者的體力、心血管適應能力,促進心臟功能、睡眠改善[1-2]。關懷干預則是充分注重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從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予以關注,并通過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以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緩解其癥狀,提升睡眠質量[3-4]。通過結合關懷干預與心臟康復干預可以更全面地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聯合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不僅對患者的心臟病理生理狀況予以關注,同時充分關注患者在心身疾病中的心理和社會適應情況,全面從心理支持、行為干預、康復運動等多個方面加強護理干預,從多個維度促進患者康復,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質量[5-6]。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關懷干預聯合心臟康復干預對提升患者睡眠質量及心功能的影響,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內科收治的接受臨床干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 n=38 和觀察組( n= 40)。對照組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齡( 64.75±8.87 )歲;疾病類型:合并冠心病31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乙醇性心肌病3例。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8例;平均年齡( 65.34±9.33 歲;疾病類型:合并冠心病33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乙醇性心肌病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批。
1.2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7]標準。
1.3納入標準 1)確診CHF;2)溝通能力正常;3)心功能分級為 I~N 級者;4)自愿參與本研究。
1.4排除標準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存在精神障礙、意識障礙者;3)合并嚴重內分泌系統疾病;4)合并其他心、肺、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并發癥患者;5)惡性腫瘤或存在造血功能障礙者。
1. 5 脫落與剔除標準 中途退出者。
1.6護理方法2組患者均予以入院宣教、監測生命體征、基礎護理等常規護理措施開展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為期3周的心臟康復干預:1)心功能Ⅱ級:建議每天至少進行2次室外散步,分別在上午和下午,步行距離保持在 500m/ 次以上,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的心情。2)心功能Ⅲ級:引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病情初始階段主要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床旁站立和移步等活動,持續 10~15min 次,進行 3~ 4次/d;在患者病情出現好轉之后則慢慢地提升運動強度,同時從室內活動逐步轉向室外走廊活動,活動方式選擇慢走,在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及其家屬務必至少有一人陪同,保障患者的安全;如果是患者的家屬陪同,則護理人員預先為其講解陪護期間的注意事項,比如對患者的檢測方法,在患者發生頭暈、心悸等不良反應的時候應當讓患者立馬暫停運動,即使沒有出現不良反應,也要在運動過程中注意合理控制運動量,避免運動過度的現象,患者更多的是應當保持良好的休息。3)心功能IV級:這一階段患者的心功能狀況相對更差,因此更需要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日常護理中需要更加小心謹慎,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護理措施,例如在護理的初期階段,護理人員主要是讓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同時每天至少測量一次患者的心功能水平,直至患者病情穩定之后,則可以逐漸指導其開始簡單的運動,比如在床上被動運動,護理人員可以引導患者進行肩、肘和下肢關節活動,持續 10min 次,進行2~3次/d;隨著患者狀況改善,逐漸引導患者從床上坐起,嘗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操作,比如自主進食、自主穿衣等,提高患者的床旁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觀察組采用關懷干預聯合心臟康復干預,1)心理支持: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加強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情感,在溝通中保持耐心和理解,創造積極、樂觀的護理環境,提高心理韌性。2)健康教育: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詳細介紹疾病的病因、癥狀、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并通過示范、圖表、多媒體等形式進行,提高患者的理解度,為患者說明加強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正確使用藥物、監測體征、合理飲食、規律運動等。3)用藥關懷:在用藥前,詳細了解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和用藥習慣,防止不良反應發生;提供藥物的詳細說明,包括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定期評估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保障患者用藥安全。4)睡眠護理:調整睡眠姿勢,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以及優化睡眠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患者應避免平躺,以減少心臟負荷,尤其是病情較重的患者,推薦采用高枕位或半臥位,甚至根據舒適度和病情調整至左側臥位,以緩解心力衰竭癥狀,提高睡眠質量;同時,應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每天盡量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幫助調整生物鐘,并適當午睡,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此外,睡眠環境應安靜、舒適,避免噪聲和光線干擾,保持室內溫度在 18~22°C ,濕度在 50% ~60% ,并保持良好的通風,以減少呼吸道不適,為患者創造一個有利于睡眠的環境。5)并發癥預防:定期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癥狀變化,告知患者關于并發癥的早期癥狀,鼓勵其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以評估心臟功能并采取預防性措施。
1.7觀察指標1)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比較2 組患 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得分越低睡眠質量越 好;2)采用 6min 步行試驗(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9比較2組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測量
2次,以2次測試的平均值為本研究最終結果
1.8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 ± 標準差 表示,采用配對 χ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 (%) 表示,采用 χ2 檢驗,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2組患者干預前后6MWT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6MWT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1。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2。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平臥位時容易出現肺水腫癥狀加重,肺循環阻力增加,表現為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在睡覺時突然憋醒,被迫坐起[10]。同時,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悸或心跳過速,這些生理癥狀都會干擾入睡,加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病情重、病程長、多次住院及經濟負擔重或治療效果不明顯,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從而降低睡眠質量[1I-12]。在這種背景下,臨床逐步引入了心臟康復干預和關懷干預,心臟康復干預通過有計劃的運動訓練、康復支持和藥物管理,可以逐漸提高心肺功能,增加運動耐受性,從而改善心功能;而關懷干預通過監測患者的身體狀況,提供合理的飲食指導和藥物管理以及心理支持,有利于為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提供全方位支持,最終實現心功能提升和睡眠質量改善[13-14] 。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力衰竭患者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6MWT高于對照組( Plt;0.05, ,可見實施關懷干預聯合心臟康復干預能夠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并更好地增強心功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分析其原因,關懷干預通過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減少焦慮和抑郁情緒,通過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配合度,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關懷干預關注患者的睡眠環境,如調整病房的光線、溫度和濕度,減少噪聲干擾等,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從而提高睡眠質量[15-16]。心臟康復干預則通過有計劃地運動和康復計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耐力和整體身體狀況,聯合護理模式能夠在生理和心理層面同步提升患者的整體康復水平,改善心功能,提升患者運動耐力[17-18]。且關懷干預通過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心理支持,通過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干預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改善其不良心理,并減少不良心理對睡眠質量的影響[19-20]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關懷干預聯合心臟康復干預能夠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
利益沖突聲明:無。
參考文獻
[1]劉冠英,樊可,張惠娟,等.個性化護理方式聯合傳統心臟康復護理方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康復預后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3,44(12):3530-3534.
[2]王新梅,張可,史園園.早期多維度心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功能及康復效果改善價值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連續型電子期刊),2022,10(32):123-125,122.
[3]李夢慈.人文關懷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22,36(7):149-152.
[4]曲淑芹.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人文關懷護理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5):159,161.
[5]張婷,韋龍園,黃菲菲.基于互動達標理論的心臟康復護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連續型電子期刊),2022,10(26):148-150,147.
[6]吳寒,吳亞云,孔愛偉,等.敘事護理結合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患者自護能力、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4,33(11):2085-2088.
[7]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8]梁秋平,吳珊珊,許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運動康復護理結合營養處方護理的效果觀察及對心功能指標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25):63-65.
[9]孫立榮,康文娟,李探春,等.基于時機理論的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9):127-129.
[10]張偉娟,李慧丹,沈曉萌,等.人文關懷聯合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慮患者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8):1332-1334.
[11]何春秀,夏繼輝.美托洛爾聯合心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壓控制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連續型電子期刊),2023,7(11):127-129.
[12]丘蕓燕.基于時機理論的心臟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3,10(4):841-843,847.
[13]黃燕臨,林莉雯,鐘菊芳.身心全面系統干預聯合早期心臟康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4,53(11):862-865.
[14]王春娜.人文關懷護理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干預效果[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9):108-109.
[15]林麗霞.人文關懷理念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1,11(9):64-65,68.
[16]盧思佳.人文關懷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4):66-68.
[17]姚田歡.心臟康復護理對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4,14(7):101-103.
[18]朱維寧,張云云.以醫院主導的家庭心臟康復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華養生保健,2024,42(17):96-99.
[19]蘇文鳳.人文關懷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6):212-214.
[20]許丹.人文關懷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的改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