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0-0059-04
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體現。《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學科須以不少于本學科 10% 的課時比例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以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跨學科主題學習通過打破學科壁壘,系統整合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的綜合運用與能力的有效提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數學課標》)提出,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課程內容作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變革學科教學方式的重要內容,通過問題解決的方式突破學科邊界,促進數學與其他學科及日常生活的整合。教師在落實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基本要求的同時,應積極設計與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有效推進教學方式的創新和變革[]。當前,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選取具有教育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主題、如何促進跨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如何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等,都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為此,筆者以廣西特色美食螺螄粉為切入點,采用地方文化與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方式,構建“文化情境一學科融合一實踐創新”的學習框架,將數學知識帶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域,讓學生在探索體驗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逐步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和知識結構。
一、對照課程標準梳理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正縱深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范式轉型,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突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傳授,依托多學科知識的結構化重組和在綜合性活動中的探究實踐。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跨學科學習要求教師打破既有的學科邊界,推動兩個或多個學科間知識的深度融合,借助多學科的綜合視角,幫助學生形成應對復雜現實問題的綜合解決能力[2]。這種打破既有學科邊界的過程,并非簡單追求跨學科融合的數量,而是強調通過有機融合多學科知識實現學科知識間的有效互動,進而實現“多元數學視角一多節點整合\"“數學交叉應用—關聯性框架”“數學概念拓展一高階抽象結構”的遞進對應,從具體到抽象、從單一應用到系統整合的認知躍遷,每一層次均為更高層次的跨學科整合與抽象理解奠定基礎。
《2022年版數學課標》列出了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的13個活動主題和2個學習項目,構建學段進階的實施框架,強調教學方法的創新。前兩個學段主要采用主題式學習,第三個學段逐步融入項目式學習,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的主題學習活動,轉變傳統以單一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如表1)。
小學生正處于探索精神旺盛與合作學習意愿強烈的黃金時期,學生已經具備理解簡單邏輯關系的能力,但仍習慣于通過具體、直觀的學習方式來掌握知識。因此,在設計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認知發展適配原則,設計生活化的活動內容,確保活動貼近學生的日常經驗,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境體驗,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二、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
(一)從教材內容出發選定跨學科主題
教材內容是學科知識的結構化載體,能系統地呈現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設計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時,教師應依托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契合點,選定具有跨學科意義的主題,確保主題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創設一個與真實世界“掛鉤”的、引導學生接觸并掌握數學某個主要概念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不僅能使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有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學科思維能力。
例如,“營養午餐”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午餐搭配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和統計知識,設計合理的營養午餐,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根據《2022年版數學課標》中綜合與實踐領域的學習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探索不同的解決途徑,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因此,教師以“營養午餐”為契機,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螺螄粉中的數學”,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內容
在設計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內容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精心設計對應的學習活動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度思考。

活動內容應注重層次性和遞進性,確保學生在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接近并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在“營養午餐”一課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將進一步拓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設計“螺螄粉中的數學”活動內容及學習目標(如表2),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深入了解螺螄粉文化歷史和產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數感、量感和數據意識。同時,活動融合數學、語文、信息技術和歷史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促進學生在跨學科情境中發展數學思維,提升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沉浸式情境教學通過構建真實或模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在“螺螄粉中的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在教室內設置螺螄粉原材料實物展示區,布置螺螄粉文化起源及歷史演變的展板,營造出濃郁的沉浸式學習氛圍。學生也積極主動參與準備工作,利用課外時間搜集關于柳州螺螄粉起源、制作工藝和文化背景的資料,整合語文、信息科技、美術、歷史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將收集到的資料以文本、圖片和視頻等形式編輯成《螺螄粉文化手冊》,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宣傳展示。
為了進一步增強沉浸式學習體驗,教師將學生角色設定為經營一家螺螄粉小店的經營者。隨后,教師引用一則來自新浪網的新聞報道作為課堂導入素材,用PPT課件詳細展示螺螄粉產業的經營背景資料、銷售統計數據及其對柳州經濟的宏觀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互動討論,使學生對真實商業環境形成較為直觀的感知,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商業管理興趣與熱情。
師:新聞報道提到螺螄粉產業對柳州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促進了螺螄粉市場的快速擴張。同學們從新聞中獲取到哪些數據信息?螺螄粉產業對柳州和周邊經濟帶來了哪些具體的影響?
生1:螺螄粉產業為柳州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還帶動了物流、包裝等關聯行業的發展。
生2:螺螄粉熱潮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許多人專程到柳州品嘗正宗柳州螺螄粉,拉動了餐飲、住宿等消費,這對當地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師:很好!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同學們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3:哪個年齡段的螺螄粉消費者占比最多?
生4:2024年1月至3月,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月均銷售收入如何計算?
生5:消費者在哪個銷售渠道購買的螺螄粉數量最多?
在師生討論完螺螄粉產業對柳州經濟的影響后,教師總結:“無論是政府還是商業領域的企業,都依賴數據分析進行決策。”然后,教師通過PPT展示螺螄粉小店2024年3月至7月的銷售情況(如表3),要求學生將銷售數據表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以便對比分析每個月炒螺螄粉和濃湯螺螄粉的銷售趨勢。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銷售數據分析店鋪的經營現狀,找出銷量下降的關鍵因素,并撰寫一份包含銷售總結、問題分析和應對措施的店鋪經營報告,為后續教學活動做好鋪墊。

(二)問題導入,尋找解決途徑
陶行知指出:“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方有解決問題的路徑,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驅動性問題是教師基于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水平提前設計好的導向性問題,兼具挑戰性和啟發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好的驅動性問題,既能引發學生高階思維,又能為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提供清晰的學習目標。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螺螄粉小店的銷售額持續下滑。許多學生提出拓展外賣配送業務和開通網上團購等解決方案,期望通過這些措施提升店鋪知名度與銷售額。此時,教師順勢提出驅動性問題:“基于螺螄粉小店實際經營情況,如何選擇、搭配、購買平臺流量更劃算?\"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優化廣告投入,實現營銷效果利益最大化。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利用希沃白板展示多個網絡推廣平臺的廣告傭金費用,引導學生對比各個平臺的廣告收費項目,要求學生根據“費用金額lt;4800元,推廣流量 gt;10 萬次\"這一條件,進行平臺組合。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任選3個平臺,協作計算出已選平臺每天所需的廣告傭金費用。然后,學生綜合考慮廣告費用與推廣效果,從中選擇最適合螺螄粉小店需求的廣告推廣平臺。最后,教師針對螺螄粉的受眾群體,帶領學生進行客戶“群畫像”的多維數據分析,進一步細化客戶的地域、性別、年齡、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等特征。學生根據客戶“群畫像”制訂精準營銷方案,選擇最適合的投放廣告時間段、網絡平臺以及對應群體。
在科學選擇平臺流量活動中,教師從學生熟悉的在線購物和廣告推送真實情境出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分析,認識到數學在評估廣告效果、優化營銷策略方面的關鍵作用。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活動,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培養數據分析意識和數學應用能力,加強對數學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從而深化理解數學不是單純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3]。
(三)拓展應用,鞏固已學知識
在現代社會,數據分析已成為支撐科學決策的“數字基建”,其應用深度滲透到商業推廣、消費決策、小微經濟等多元場景。平均數作為數據分析中基礎統計量之一,用于描述數據的集中趨勢,幫助人們總結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為了讓學生理解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可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為了提高螺螄粉小店的營業額,你通過改良發酵配方、增加平臺流量推廣等措施,使店鋪生意逐漸好轉。2024年8月至11月,小店的平均月銷售額為8萬元,到12月銷售額提升至13萬元。請計算這5個月的平均銷售額。”
在解決上述平均數問題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厘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找出題目中的總數量和對應的總份數,然后采用兩種解答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一是綜合法:先求出8月至11月的總銷售額,再加上12月的銷售額。用5個月的總銷售額除以對應的總月份,就是5個月的平均銷售額,即( 8×4+ 13) ÷5=9 (萬元)。二是移多補少法:12月的銷售額比前4個月的平均銷售額多出5萬元,把這5萬元平均分給每個月的平均銷售額(把12月的銷售額看作8方元),就可求出這5個月的平均銷售額,即 (13-8)÷ 5=1 (萬元), 1+8=9 (方元)。本環節,教師利用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體會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
經上述活動,學生掌握了如何計算和運用平均數,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為了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應用能力,教師將數學知識與食品科學相結合,布置“螺螄粉的營養價值分析\"“解開螺螄粉臭味來源密碼”等課外調查活動,增強學生對食品科學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
(四)總結評價,反省學習過程
杜威認為,反省思維是最高效的思維方式。這一觀點強調,反思讓學習者超越對表面知識的被動接受,通過深入思考將知識內化為自我驅動的認知力量。當反省思維被激活時,個體不再被動接受外界的輸入,而是主動尋找學習的意義、挖掘深層次的知識,并通過不斷的自我糾正和調整,推動自身的進步與發展。“螺螄粉中的數學”以數學學科為核心,有機融入食品科學、經濟學、歷史和信息科技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跨學科整合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行綜合性探究性學習。此舉強化了學科間的內在聯系,使綜合與實踐活動成為既有深度又富有自主性的認知過程。
“螺螄粉中的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通過解析螺螄粉產業鏈的生產流程、經濟效應和文化價值,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廣泛應用。在螺螄粉產業數據分析、銷售策略制訂等教學活動中,學生需系統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平均數等數學工具的實際應用,提升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能力。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可設計綜合評價表(如第108頁表4),引導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反思并整理自己的學習歷程,感悟跨學科知識融合與應用的價值,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和探究動力[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反思的過程通常是隱性的心理活動,教師應從學生的探究態度和思維轉變等方面著手,借助細致觀察和有效指導,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學生通過撰寫兼具科學性、條理性和藝術性的調查報告,展現思維的系統性與獨創性,實現從知識積累到能力提升的質變。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STEAM理念,通過探索“數學 +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理論意蘊,提出“數學 +;"”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設計的基本策略,研發相應的問題設計與課程實施模型,以“蜂巢結構”為例設計“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不僅展現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紐帶作用,而且巧妙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等多領域的知識與方法,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跨越學科邊界的學習環境,有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活力,提升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1.
[2]朱立明,秦丹,武麗莎.跨學科主題學習:發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3,43(12):103-109.
[3]駱丹,吳世彬.核心素養導向下“數學 + \"跨學科主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以“數描植物”跨學科主題課程為例[J].小學數學教師,2022(增刊1):38-43.
[4吳剛平.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意義與設計思路[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9):53-55.
[5]王凌逸,李明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設計探究:以“園林數學·在水一方”一課為例[J].中學數學月刊,2023(12):33-36.
[6]文正玉.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的實踐探究[J].廣西教育,2024(22):82-85.
[7]李俊康,張娜,張玉環.初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式教學案例開發:以“黃金分割”教學設計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2024(8):25-30.
注:本文系安徽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為例”(2022jyjxggyj344)、阜陽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項目“STEAM理念下高中數學跨學科項目式教學路徑研究——以‘三角函數'為例\"(FNU24xscx006)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