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接到老同事陳平主任的電話,邀請我參加他的七十歲生日宴。電話里他簡單說了一下安排,我稍作遲疑,翻了一下記事簿,還沒來得及回答,他立刻補充道:“就是以前的一幫老同事聚聚,沒什么儀式,不擺排場!”也許他把我的遲疑當作推托的前奏,我幾乎能想象到他激動興奮之余的那份忐忑,請客的人最怕對方遲疑后說一聲:“抱歉,我來不了。\"我隨即表示祝福,很爽快地答應:“只要不離開揚州,我肯定去。”一個電話,寥寥數語,像把生銹的鑰匙,突然打開了時光褶皺里那扇虛掩的門。
提到,我的心底總會泛起溫柔的漣漪。那里不僅是我工作過的地方,更承載著我青春歲月里的激情與夢想、努力與奉獻,是時光留給記憶最珍貴的禮物。原以為那些記憶會在漫長的歲月里慢慢褪色,卻在收到老同事七十大壽邀請的那一刻,重新變得清晰而溫暖,那些和同事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歲月好像并未走遠。在服務居民的日常里,我們新建服務大廳,改辦公室服務為一站式大廳服務;在居委會到社區的改革浪潮中,我們率先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主任,徹底改變居委會主任的“大媽”標志;在創建衛生城的活動中,掛包區域的騎角旮昇都留下我們的足跡和汗水;在抗擊SARS的戰役中,三樓會議室徹夜未眠的燈光映照出我們疲憊而又無畏的身影細想一下,我才驚覺這些已過去整整二十年,那些匆匆的步履,奔波的身影,與同事們并肩作戰的歡聲笑語在時光中不知不覺流淌了如此之久。
二十載光陰,足以改變許多。曾經風華正茂的我們,如今都已退休或即將退休;曾經熟悉的辦公環境,早已物是人非,置換為文旅場所;曾經頻繁交流的同事,也因各自的生活軌跡漸行漸遠。然而,在老同事心中,那段共事的時光依舊珍貴,他依然記掛著曾經同舟共濟的伙伴,在人生的重要時刻,拂開時光的褶皺,執著地尋找著當年的情誼,將這份跨越二十年的邀約,充滿期待地遞到我的面前。我能拒絕嗎?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這個電話傳遞的不僅是一場壽宴的邀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誼和信任。在時光的長河里,我們都經歷了無數的相遇與離別,離開二十年,還能收到這份邀約,還能被人記著,是何等的幸運。我在記事歷上對應的日期認真寫下“陳平主任生日\"六個字。
其間適逢母親節,他給我發來祝福短信時,末尾又加了一句“5月17日盼與您相見哦。\"我能理解這是為了再次提醒。其實為了這個邀約,我已經推掉兩個安排,特別是家里有一個安排,我也曾有過猶豫,但思慮再三我還是請家人想辦法調整了時間。有朋友覺得不解,二十年都不怎么聯系,這樣的聚會是否還有必要?但我不這樣認為,他能在七十大壽這個重要的幸福時刻,邀請老同事們相聚,是對那段共事情誼的珍視,是將我們視為可以分享喜悅、共話往昔的摯友。若我因故缺席,不僅會辜負他的一番心意,更會在自己的心里留下遺憾,對不起這份跨越時空的信任。
生日宴當天,我在路上又接到他打的電話,開口就問:“今天沒忘記吧。\"我說:“在路上,快到了。\"聽得出他很興奮,連說:“沒事兒沒事兒,不著急。”走到酒店的包廂門口,他夫人遠遠地看見我,熱情地伸出手跑過來,緊緊握著我的手,開心地說:“你來了,真好真好。”一邊說著一邊回頭招呼包廂里的先生出來迎接。也許是因為每天游泳和退休后規律生活的緣故,眼前的陳主任和二十年前沒什么變化,雖然七十歲了,頭發基本是黑的,說話依然是那么精氣神十足,一件暗花襯衫倒讓他顯得年輕又充滿活力。他迎上來緊緊握住我的手:“我就怕你打電話說來不了。”說著,又使勁晃了一下握著的手。那一刻,我感覺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有時不過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一一二十年后,推開所有瑣事,去赴一個老同事的壽宴。這在時光的長河中濺不起什么水花,卻能讓某個角落始終保有余溫。
包廂里,賓客已來得七七八八,三三兩兩在一起聊天。確實如他所說,沒有什么儀式,也沒有什么排場,只是簡簡單單的兩桌人,除了他的家人就是汶河街道的一幫老同事,我一一和他們打著招呼。
開席時,陳主任先是介紹了他的家庭,女兒女婿加上一對外孫女,一家人其樂融融。他說他非常感謝他的夫人,讓他有現在的幸福生活,竟像年輕人一樣當場喊起來:“老婆,我愛你。\"引得大家一陣鼓掌、起哄。他接著說他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只在兩個單位工作過,公安局是他的第一站,他的大好年華都是在汶河街道度過的。他回憶起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時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的歡笑與汗水,那些共同解決難題后的喜悅,他記得那么清晰。盡管老婆和女兒不停地跟他打手勢,要他不要說了,他還是抓著話筒,像老頑童一樣:“讓我再說幾句。”席間,大家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回憶過去、詢問近況、感嘆時光那些被時光褶皺深藏的故事,在談笑風生中一一舒展,仿佛大家從未分離。
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何要來,這不僅僅是參加一場生日聚會,更是對過往情誼的尊重與守護。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原不必日日掛在嘴上,就像老座鐘的銅擺,許久不響,一旦碰觸依然會震顫出熟悉的回聲。那些在歲月中沉淀下來的情誼與信任,終會化作跨越時空的邀約,讓我們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與過去的自己重逢,與珍責的情誼相擁。而我的赴約,不過是對這份情誼與信任的一個小小回應罷了。這世上的情誼與信任,大抵如此。它不需要契約,不需要誓言,甚至不需要頻繁的往來。它只是靜靜地在那里,等著有一天,被一個簡單的行動所確認。我想,這便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聯結了。
陳靜: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沈不言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