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重要途徑。基于會計信任本質屬性特征,從信任視角探討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及其實踐路徑,以“知識—能力—思政”設置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目標,挖掘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元素,探討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路徑,為促進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互動協同、推動會計專業課程思政全面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6.051
0 引言
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人才培養“立德樹人”重要抓手。面向財會類及其他經管類專業開設基礎會計課程,可幫助學生熟悉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并運用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在經濟業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經濟活動緊密聯系,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并融入課程教學,塑造“知識—能力—思政”三位一體新時代經濟管理領域人才是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內涵[1]。基于此,以會計信任功能屬性為切入點[2],探討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路徑。
1 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
作為一系列契約集合體的企業,達成契約或履行契約需要依賴雙方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前提。隨著社會分工日益復雜和社會經濟發展,經濟活動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產生委托代理問題;族群、部落和國家的持續發展使公共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公共治理領域上下級的授權行為同樣產生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代理問題及由此導致信息不對稱,使基于血緣親緣關系的信任工具難以緩解委托代理問題的逆向選擇和機會主義行為,高成本低效率的血緣親緣信任工具被低成本高效率的會計信任工具取代[2]。會計通過核算與管理功能,降低公司治理和公共治理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為委托代理各種契約關系的權利義務相匹配提供考核依據,并據此續約、解約或簽訂新契約[3]。伴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而完善的會計,為委托代理關系及各種契約關系提供信任保障,促進了人們合作關系并推動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會計的信任功能于人類社會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依賴于各社會經濟行為主體相互之間的信任,會計因為各種經濟行為提供核算并度量其價值功能而成為信任工具;市場經濟是信息經濟,各社會經濟行為主體之間契約續約、解約或立新約,依賴于高質量會計信息,面向社會經濟行為各方提供經濟活動信息的會計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在基礎會計“知識—技能—思政”三位一體課程教學目標中[4],信任是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應有之義,將信任納入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多層次高質量資本市場建設要求和社會經濟行為聯系日益緊密對會計信任功能和會計人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會計信任功能依賴于會計信息質量,通過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可使學生了解學習會計理論會計方法以及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重要社會價值。作為通用商業語言的會計要求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具備高度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操守,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可培養正確職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基礎會計課程加入信任思政教育能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更好實現基礎會計課程“知識—技能—思政”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目標。
2 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基礎會計是會計類專業核心基礎課,也與經管類其他課程緊密相關,寓價值觀引導于會計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但當前基礎會計缺乏關于信任課程思政建設,需將信任課程思政融入基礎會計課程并提升課程體系融合性。
2.1 對信任課程思政認識不充分
基于所有權經營權分離而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代理雙方需要建立一定信任基礎才能就委托代理關系履行以及委托代理關系契約的續約、解約或訂立新約而達成一致,會計通過為委托代理各方提供通用商業語言而具有信任功能。課程思政概念提出使基礎會計課程強化了思政建設,但對會計信任本質屬性認識不充分而難以將信任元素融入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如何寓信任于課程是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新關注點。從教師層面來說,部分教師對會計本質信任屬性認識不充分,教學過程強調會計核算監督職能而忽視會計信任本質屬性,對會計信任思政元素認識不充分,信任課程思政不完善和對信任課程思政重視不夠。從學生層面看,本科生因社會閱歷和專業知識儲備對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元素認識不足,專業知識學習容易忽視會計信任本質屬性及其所蘊含思政價值,對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缺乏學習自覺性。因此,需從師生兩方面加強對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建設意義的認識,將會計信任本質屬性融入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活動。
2.2 信任課程思政建設體系質量不高
基礎會計課程的發展完善與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緊密相連,課程中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會計發展演變史”“會計組織與會計法規”等專業知識點和信任課程思政元素需要與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發展成就相融合,強化信任課程思政元素與課堂教學內容深度融合。隨著我國多層次高質量資本市場建設持續推進,會計行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歷史機遇。基礎會計課程既要滿足當前經濟發展,又要培養學生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確保實現“知識—技能—思政”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目標。但具體教學中存在信任思政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師生對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元素認識不夠,使基礎會計教學過程難以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接觸專業名詞時缺乏關于會計本質的深層次邏輯引領,增加了信任課程思政學習難度。因此,需將信任元素納入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挖掘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元素,從而提高基礎會計課程體系綜合教學效果。
3 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實踐路徑,首先要明確信任課程思政內涵和信任課程思政目標;其次合理構建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融入信任課程思政元素;最后要采用有效教學方式方法并建立有效考核評價機制和評價指標,就信任課程思政具體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反饋,提升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3.1 準確把握信任課程思政內涵,明確信任課程思政目標
正確認知信任課程思政內涵并樹立正確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是構建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體系前提條件。基礎會計課程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培養學生財務核算能力、通過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應用相關技術對數據進行初步收集整理與加工能力、通過課程思政培養學生講誠信守信用的價值觀人生觀,從而提升學生正確使用會計信息為經濟服務的綜合能力。結合基礎會計課程學科特點和“知識—能力—思政”培養目標,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目標應關注以下幾點:首先是知識傳授方面。基礎會計通過論述會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闡述會計因可提升社會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信任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通過對財務舞弊案例,論述會計信息合規性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強調低質量會計信息將導致市場信任危機,引導學生提升會計專業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其次是能力培養方面。基礎會計屬于管理學科,要求培養學生兼顧經濟業務管理、決策以及預測等綜合能力。但無論經濟業務管理、決策或是預測均依賴于高質量會計信息,需要在管理決策過程中做出遵守法律法規與道德準則并兼顧企業發展的策略。基礎會計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理解信任在職業能力、合作交流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重要性。最后是價值塑造。會計信任功能高低依賴于高質量會計信息,基于企業會計準則而形成的會計信息涉及會計法律法規,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利益相關者決策經濟后果。因此,會計信息涉及會計法律法規和物質利益客觀現狀要求基礎會計課程教學重塑學生價值觀,通過強化合規能力提升專業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商業競爭力。
3.2 合理構建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系統融入信任課程思政元素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涉及會計基本知識理論、會計法律法規與會計組織工作、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以及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賬務處理程序等,所涉及概念枯燥又重要。作為落實“立德樹人”肩負培養符合國家戰略需要、具有正確價值觀和誠實守信合格商科學生的基礎課程,信任課程思政元素系統性融入基礎會計課程各章節。
3.3 優化教學理念,構建信任課程思政評價指標和考核機制
作為會計入門課程,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基礎較薄弱,對信任會計本質屬性較難理解。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理念方法,將專業核心素養與信任課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引導學生在記賬核算過程中理解會計信任屬性,兼顧知識內容顯性教學和信任課程思政教育隱性浸潤,潛移默化將信任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塑造學生良好價值觀。教學結束后需建立評價指標和制訂有效考核機制,對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進行評估,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方式評價信任課程思政目標是否達成,反饋和調整信任課程思政教學不足,確保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持續改進提升。
基礎會計課程實施思政教學改革不僅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各課程知識點,更要將會計信任本質屬性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從深層邏輯建構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提升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育的整體性邏輯性,推進“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本文從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內涵、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存在問題以及基礎會計信任課程思政實踐路徑進行分析,挖掘基礎會計課程信任思政元素,有助于豐富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教育,實現基礎會計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主要參考文獻
[1]謝佳俐.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路徑[J].現代商貿工業,2025(5):200203.
[2]劉峰.會計·信任·文明[J].會計研究,2015(11):310.
[3]萬仁新和唐國平.契約·會計·本質——基于中國古代“會計”立意及其實踐思想的思考[J].會計研究,2024(4):2334.
[4]熊黎丹,劉永榮,蔣云依.會計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5(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