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消費與交易方式的持續發展及移動支付的普及,消費升級成為必然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費者對貨幣價值的感知,刺激部分理財觀念薄弱的消費者產生額外消費。青年群體是消費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社會消費擴張和升級的浪潮中,容易受到超前消費的誘惑。有研究指出,青年超前消費源于打造“精致人設”,形成了以享樂為榮、沉迷拜金主義的消費觀,陷入了“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無底線消費”的困境。青年群體若不能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將會遭遇金融風險,進而對自己的經濟、健康、社會交往、家庭等帶來影響。
金融社會工作最早是由Reeta Wolfsohn于2003年創立的,是在金融素養、金融認知、金融能力、金融服務等一系列概念互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旨在通過改善個體和家庭的金融能力來幫助他們實現經濟利益,并進而促進個體和家庭的全面福祉。
金融能力理論起源于資產建設理論,認為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管理金融和經濟資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通過社會提供的適當金融服務來使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以確保個體的經濟安全和實現個體的經濟福利。強調個體的內在金融能力(如金融知識和金融素養)與外在金融機會(如接受適當金融服務的機會)相結合,才能使個體真正具備金融能力。
文章結合已有學者研究,從預防、補救到發展三個維度出發,構建一個完整的介入框架。在預防層面,通過金融教育提升青年的金融素養,使其認識到超前消費的潛在風險,培養理性消費觀念。在補救層面,針對已經出現財務問題的青年,提供個性化的金融咨詢和法律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當前的財務困境。而在發展層面,則是通過完善相關政策、提供金融機會,提高他們的金融自主能力,從而促進其長期財務健康。
綜上所述,金融社會工作從預防、補救和發展三個維度促進青年群體金融能力發展,引導青年群體形成健康的消費觀念,促進其長期財務福祉。
消費者在購物時易受到他人影響,經常會忽略個人的實際需求與經濟能力,試圖通過模仿他人消費來獲取群體認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個人可支配時間的增多,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消費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種行為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缺乏準確認知,成為誘發超前消費的心理動因。
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的商業廣告,各類媒體在有意和無意之間進行大范圍的超前消費理念宣傳活動,如直播銷售、電子商務平臺等新興購物模式都在不斷激發青年群體的消費熱情,尤其各類購物節慶活動進一步放大了青年群體的消費需求,無形中促使青年群體被動消費。
政府通過消費刺激政策,與社保體系完善雙向提振經濟,如優化汽車購買政策、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住房需求等,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優化利率來鼓勵青年群體進行消費。但同時當前社會缺乏對非正規金融產品的系統性監管,導致形成“激勵消費—風險管控失衡”局面,客觀上助推超前消費蔓延。
1.金融知識筑基石,理念培養促發展
在金融教育領域,提升青年金融素養極為關鍵。金融社會工作者通過教育引導年輕人認識超前消費風險,培養理性消費觀念,教導其依個人經濟狀況合理規劃消費,幫助其構建穩健個人財務基礎。在風險防范方面,幫助學生識別非正規金融服務的虛假宣傳與欺詐手段,加強交易安全教育。同時,鼓勵青年參與社區金融活動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提升操作能力,為財務健康和經濟福祉奠定基礎,源頭上預防超前消費行為的發生。
2.家校合作樹良習,攜手共育提財商
金融社會工作者定期組織家庭理財教育活動,幫助青年了解家庭經濟并參與財務決策,同時提升家長金融管理能力與更新教育觀念。在學校教育中,依托高校將金融知識納入課程體系,培養青少年金融素養,同時幫助學校鏈接企業資源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財務管理和理性消費技能。
1.適時危機干預,展開金融治療
當案主因過度消費陷入困境、懷疑自我時,金融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幫助案主識別消極、過度夸大負面情況等非理性信念。同時,要引導青年矯正盲目從眾引發的超前消費行為,幫助其客觀認識經濟狀況,消除非理性消費行為。
2.提供金融咨詢,鏈接法律援助
當前政策監管缺位致使不正規網貸平臺泛濫,青年易陷入網貸陷阱。面對這類風險,金融社會工作者應提供財務分析和專業債務管理咨詢,幫助剖析問題根源,提供金融策略與社會支持。嚴重時幫助鏈接法律資源,尋求法律支持,提供報警和法律援助途徑。
1.強化政府監管力度,培育可持續金融生態
金融服務平臺質量良莠不齊、網絡貸款門檻不斷降低等問題導致青年群體容易陷入金融困境,特別是一些灰色金融服務發展快、門檻低,使得許多年輕人深受其害。金融社會工作者應承擔起政策倡導者角色,推動政府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完善法律法規,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2.拓寬金融渠道,豐富金融機會
多數青年群體因收入不穩定、信用評分低,被正規金融服務機構排斥,難以獲得公正的金融機會和支持。面對挑戰,社會工作者應為青年發聲,向政府和金融機構提出建議,制定符合青年個性化需求的金融支持政策。同時,與正規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目標儲蓄計劃和激勵性儲蓄方案,確保青年群體獲得公正的金融機會和必要支持。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