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證書作為終身學習的一項制度創新,對于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深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變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微證書正在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微證書”也稱“微資格”,與授予長期課程的學歷、學位證書等“大證書”相比,它是授予短期培訓課程、小單元學習成果的“縮小版”證書,具有靈活多樣、持續時間短、注重能力與技能等特點,為學習者獲得專業知識、更新技能、提升能力,以及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用人單位更有效地識別求職者的能力與技能提供了依據。
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變化速度加快,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各種不確定性增大,要求人們通過持續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隨著職場流動性的增大,轉換行業、職業越來越普遍,微證書為人們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提供了一種靈活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有效途徑。
因此,微證書近年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其引入教育培訓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發布《討論的開端:形成微證書的通用定義》,國際勞工組織最近發布《服務青年與工作的微證書》的報告,這些報告認為,微證書已成為認可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環境中的短期學習成果的重要機制,在技術不斷迭代更新、技能需求加速變化的背景下,它能幫助學習者更快地響應職場對新技能的需求,是解決教育、培訓和勞動力市場所面臨問題的一種有效解決方案。
微證書對我國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微證書在我國也引起關注,一些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放大學在發展微證書模式上進行了有益探索。筆者認為,微證書對于轉變偏重學歷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終身教育體系相適應的學習成果、學習資歷框架具有重要意義。

就高等教育而言,微證書作為學歷證書的有益補充,有助于彌補高校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滯后于產業行業人才需求變化的弱點,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學生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提供了新途徑,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微證書有助于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從而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202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中提出,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引導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強化行業企業實踐培養,支持高校針對社會急需緊缺技能開展“微專業”建設,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其中所說的“微專業”實際上就是“微證書”的一種綜合形態。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運用微證書的案例并不鮮見。就職業教育而言,近年我國在職業院校中大力推行“ 1+X ”教學模式,“ 1+X ,中的“1”指的是學歷證書,它體現的是學習者的基礎能力、通用能力的水平,而“X”從廣泛意義上就可以視為體現學習者專項能力或技能的“微證書”。微證書為職業院校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新的路徑。
同時,微證書也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切入口。產教融合的初衷在于通過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對接,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然而受限于缺乏有效的實施機制與合作模式,當前的產教融合仍多停留在表面合作層面,未能實現真正的協同發展。微證書為深化產教融合提供了新的平臺,產業主導的微證書能有效反映行業產業對知識、技能的新需求,為學校培養更具產業適用性的人才設定了更明確的目標,它的開發和運用將為深化產教融合提供新的契機和重要抓手。
微證書對于深化繼續教育改革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學歷繼續教育雖然規模龐大,但存在著人才培養模式偏重學歷導向、能力與技能培養相對薄弱、質量保障機制不健全、學習成果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微證書有助于改變學歷繼續教育中教與學的成果評價方式,提升其針對性,保證其質量。對于職業培訓等非學歷繼續教育,微證書有助于明晰培訓課程的知識、能力和技能要求,為培訓效果和評價提供更加清晰有效的工具,提升短期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社會認知,更好地發揮對培訓對象的激勵作用,促進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參與率。以教師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為例,雖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迫切需要教師通過持續學習提升自身能力,教育行政部門也明確提出教師繼續教育的學時要求,但從教師繼續教育的實際來看,由于方案不夠明確,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教師繼續教育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教師的吸引力不夠強,對教師參與學習的激勵作用也不大。如果能以微證書為“杠桿”撬動教師繼續教育改革,進一步明確教師教育的成果要求,嚴格繼續教育的成果評價,將有助于增強教師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獲得感。
此外,在職業流動性增大的背景下,對于需要轉換職業或崗位的從業人員來說,微證書能為他們獲得適應新職業和新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提供便利。微證書還能為繼續教育中成人學習者先前學習經歷的認定提供參照,為完善學分銀行、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成果評價機制提供借鑒。
微證書對于泛在學習、數字學習迅速發展背景下的多樣化和碎片化學習成果評價也具有積極意義。當前,數字技術正在推動學習概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也為學習成果的認定和評價提出了新的挑戰。微證書通過將學習成果可視化、類型化、層次化、模塊化,有助于促進碎片化學習及其成果的結構化和相互銜接,為數字化學習提供新動能,提供數字學習成果評價的新途徑,從而提升數字化學習的質量。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應用,也促進了微證書認定方式的多樣化,推動紙質證書向數字證書和數字化資歷轉型,這將有助于提升數字學習成果的社會信用,促進我國數字教育戰略的有效實施。
加快發展微證書的幾點建議
鑒于微證書對我國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筆者就加快推進微證書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加快構建國家終身學習資歷框架,為微證書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如何將各種微證書融入其中,在“大證書”和“微證書”之間建立有機、緊密的聯系,促進二者的融會貫通和有機銜接,是新資歷框架建設的核心要義,也是重點和難點。第二,加強對微證書的研究開發,特別是加強微證書在提升數字化學習成效、提升學習者能力和技能、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等方面的實證研究,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證據。第三,探索建立微證書的質量保障框架,明確各種微證書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標準。第四,改進對微證書學習成果的評價,探索數字化、去中心化背景下有效提升微證書評價質量的方案和技術。第五,優化支持微證書發展的社會環境,提升對微證書的社會認可度。加強對微證書的政策支持,如鼓勵用人單位將其作為招聘人員的重要參考依據,將其納入針對繼續教育的個人所得稅扣除范圍等。
在數字化時代和終身學習的背景下,加快發展微證書,既是應對技能快速迭代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教育公平、提升人才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未來,通過完善國家資歷框架、強化質量保障、提升社會認可度,微證書或將成為我國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引擎,為教育強國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