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

2025-07-28 00:00:00江鑫胡文濤
經濟學報 2025年2期
關鍵詞:規制增值稅融資

0引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同步推進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地指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關系的和諧離不開經濟發展方式與內容的轉變,以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形成。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范式轉變的核心驅動力,而綠色技術能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善生態,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傳統矛盾,獲得經濟績效與環境績效的雙贏(鄧玉萍等,2021)。企業是綠色技術進步實現的微觀基礎,也是創新主體,激發企業綠色創新活力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統一的關鍵。對企業而言,綠色創新戰略的成功實施也有助于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李青原和肖澤華,2020)。

盡管如此,企業在選擇實施綠色創新戰略時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境。一方面,企業的研發創新過程本身具有周期長、風險高、信息不對稱等特點,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單靠企業自有資金難以滿足創新所需,這使得企業進行創新時容易遭受外部融資約束(Hall,2002)。另一方面,與傳統的產品、工藝創新相比,綠色創新不僅面臨著研發階段的不確定性,還面臨著綠色產品需求的不確定性(Hottenrottetal.,20l7)。同時,由于知識溢出外部性以及環境外部性的存在(HallandHelmers,2Ol3),企業進行綠色創新之后很可能得不到足夠的經濟補償。因而,在缺乏外界足夠激勵條件下,企業綠色創新的內生動力不足,光靠市場力量難以激勵企業進行綠色創新,需要政府政策有力的干預(李青原和肖澤華,2020)。

現有關于政府政策對企業綠色創新影響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環境規制和研發支持兩方面。許多文獻研究發現了環境規制政策能夠有效激勵企業綠色創新,其中包括垂直型環境監管(Duetal.,2022)、新環保法(王曉祺等,202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王馨和王營,202la)、綠色金融政策(王馨和王營,2021b)等;對于研發支持,董景榮等(2021)發現研發補助促進了綠色技術創新。這些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政府政策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作用機制,遺憾的是有關稅收對企業綠色創新影響的相關研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盡管一些文獻研究了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綠色創新的誘發作用(劉金科和肖翊陽,2022;Tchorzewskaetal.,2022),但環境保護稅本質上屬于環境規制政策。有學者從稅收競爭的角度,揭示了所得稅和環境稅實際稅收負擔變化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Dengetal.,2022),但鮮有文獻研究增值稅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事實上,政府的稅收激勵政策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具有顯著的激勵作用(Bloometal.,2002),從而影響企業創新戰略的實施。稅收激勵政策的實施能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和資金風險,緩解企業創新的融資約束,有利于提高企業預期的研發回報率和投入意愿。在我國,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增值稅對企業行為有著廣泛的影響,具體包括投資、勞動雇傭、市場定價能力、創新等(蔡偉賢等,2022;Chenetal.,2023)。此外,有學者開始關注到增值稅全面轉型對企業綠色發展的影響,Qietal.(2023)和呂越等(2023)研究發現增值稅轉型促進了企業通過研發創新、采用節能技術和清潔生產來降低污染物排放。雖然這兩篇文章在機制分析中涉及增值稅對企業生產技術的影響,但并沒有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我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背景下,研究增值稅全面轉型帶來的投資稅收激勵如何影響企業創新方向朝向綠色化、清潔化邁進,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為此,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國工業企業綠色專利數據,借助增值稅全面轉型形成的準自然實驗評估了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同時,本文對這種影響的機制和地區、企業特征的異質性作了進一步探討。在現有文獻基礎上,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結合中國“工企-綠色專利”的微觀數據,重點研究增值稅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及其微觀機制,補充了關于增值稅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的工作,豐富了稅收激勵對企業創新行為誘發機制的相關研究。第二,結合綠色創新雙重外部性特征,揭示了增值稅轉型與環境規制的協同作用促進企業通過加快更新清潔生產設備、引進先進的綠色創新技術及對清潔生產的技術改造需求來擴大企業進行綠色創新的市場份額同時降低企業對綠色產品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從而激勵企業綠色創新。目前鮮有文獻研究增值稅轉型所帶來的技術改造需求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第三,從實踐意義來看,本文研究發現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促進效應僅體現在現有進行綠色創新的企業,并未激勵其他企業加入綠色創新活動,配合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等外部監督政策更有利于發揮稅收激勵的促進效應。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拓展了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影響的認識,為今后增值稅政策制定與完善企業綠色創新政策激勵體系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參考。

本文接下來結構安排如下:第1部分是制度背景與研究假設;第2部分是研究設計;第3部分是實證結果分析;第4部分是影響機制分析;第5部分是進一步分析;第6部分是結論與啟示。

制度背景與研究假設

1.1 制度背景

針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出口受挫,國務院決定在2009年1月1日推出增值稅全面轉型政策(簡稱“增值稅轉型”)。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我國國內的增值稅在2009年由生產型全面轉為消費型,除房屋、建筑物等不動產外,準許企業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從增值稅的稅基中抵扣。增值稅轉型改革的政策初衷是解決對國內企業購進的資本貨物在生產環節作為最終產品和在流通環節作為中間投入品的重復征稅問題,降低內資企業進行設備類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也就是說,增值稅轉型為企業購買、改建或安裝、運輸固定資產提供額外的信貸支持,當年未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結轉至下一年度抵扣,增加了企業內部現金流,緩解了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而且針對投資的稅收激勵政策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企業進行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升級。在現實中,增值稅轉型確實對企業投資起到激勵效果,例如,河南省電力公司自增值稅全面轉型后,僅2009年前8個月就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9.29億元,超過試點前的退稅總額,稅負下降2.2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的是,企業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投資額逐年增長且占總投資額比重逐年上升,研發投資增長 10.3% ,與2008年相比研發投資的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①。

融資約束改善能夠促進企業生產更清潔(XuandKim,2022),增值稅轉型也為企業應對日趨嚴格的環境規制、投資綠色創新項目、提升綠色競爭力創造了相對寬裕的資金條件與良好的融資環境。早在1999年我國政府為吸引外資、發展鼓勵類行業就已經準許外資企業享受購進固定資產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后來,在2000年8月31日,中央政府公布了《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②,其中規定除了禁止類行業,其余鼓勵類行業的外資企業均可享受消費型增值稅。因此,增值稅轉型政策主要影響的是內資企業,而對鼓勵類行業的外資企業沒有影響(Chenetal.,2023),這種政策影響的差異對內資企業和鼓勵類行業的外資企業形成了一項準自然實驗。

1.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2.1 企業綠色創新的融資約束分析

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是影響企業實施創新戰略的重要因素,現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融資約束加劇或者改善對企業創新的抑制或促進作用(張璇等,2017;余明桂等,2019)。

相比于非綠色技術,綠色技術更加復雜、新穎(Barbierietal.,2O2O),因而綠色創新具有更高的研發門檻,獲得預期回報的風險也更大,更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綠色創新除了面臨更加困難的研發過程,由于雙重外部性的存在,致力于綠色創新的企業更容易遭受外部金融市場的歧視,面臨著更為嚴重的融資約束(王馨和王營,2021b)。我國在2009年全面實施的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具有三方面直接影響:一是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了企業稅后可支配的現金流,緩解了企業內源融資約束。二是降低了企業固定資產購置成本,對企業投資具有直接激勵作用。三是有助于提高企業生產率,增加企業投資的預期回報和對創新活動風險的容忍度,激發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在這些影響當中,增值稅對企業融資約束的改善能夠極大激發那些有綠色創新意愿的企業進一步增加綠色研發投入,提升自身綠色創新水平。事實上,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背景下,增值稅轉型帶來的融資約束緩解效應同樣會對企業選擇綠色創新戰略帶來激勵效應。

增值稅轉型可能在初始目標中并未考慮企業綠色創新,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更像是某種“意外”后果。對這種意外后果的理解要結合企業創新的融資約束理論和綠色發展的大背景。從理論上來看,增值稅轉型一方面在短期內改善了企業內部現金流情況,緩解了企業融資約束,增加了企業稅后的可支配收入。對實施綠色創新戰略的企業而言,增值稅轉型帶來的融資約束改善效應在邊際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企業綠色創新的動力。另一方面,增值稅轉型帶來的現金流增加是一次永久性的正向沖擊,鼓勵企業進行長期的資本投資。LiuandMao(2019)研究發現增值稅轉型使得企業的生產率和盈利能力都得到提升。而企業生產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會在長期內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使企業更容易獲取外部資本的研發投資,緩解企業的外部融資約束,從而改變企業對創新風險的偏好,激發出企業的創新活力。綠色創新是企業在追求經濟績效的同時考慮創新帶來的環境績效。企業是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體,同時也是環境治理中的重要行動者。在我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背景下,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越受到關注,增值稅轉型所帶來融資約束改善的正向沖擊越能夠激發企業綠色創新動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1和假設2。

假設1:增值稅轉型能夠激發有綠色創新基礎的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綠色創新水平。

假設2:增值稅轉型能夠通過緩解融資約束來激勵企業進行綠色創新。

1.2.2 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

我國日益嚴格的環境規制是企業選擇綠色創新重要的制度背景,在環境規制約束下,企業生產過程的綠色化、清潔化是降低違規風險和減排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選擇。制造業綠色化、高端化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生產企業選擇綠色創新方向是培育綠色競爭優勢、承擔社會責任和塑造企業形象的戰略選擇。在環境規制約束日益加大的背景下,生產企業會選擇將增值稅轉型帶來的稅收激勵用于購買清潔生產設備,提升自身清潔生產技術能力。清潔生產設備的使用和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會進一步引發企業針對生產過程的綠色創新需求,用以厚植自身綠色競爭優勢。政府的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方向選擇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環境規制能夠引導稅收激勵下的投資增加和技術創新轉向綠色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和假設4。

假設3:環境規制能夠正向調節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激勵效果。

假設4:在環境規制約束下,增值稅轉型會擴大受政策影響企業對清潔生產投資的需求

1.2.3增值稅轉型誘發企業綠色創新的異質性分析

鑒于綠色創新研發門檻和風險,對缺乏足夠資金儲備和技術實力的企業而言,即使受到增值稅轉型激勵可能也不會輕易選擇綠色創新方向。因而,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誘發作用反而會體現在那些本身資金實力較為雄厚、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上。

對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大的企業而言,其面臨的金融摩擦更大,相應的融資約束就越大,企業可用于綠色創新的內源資金就越少,研發創新的資金基礎也就相對地更加薄弱。相較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更大的企業,對外部融資依賴度更小的企業內源性資金更加充沛,研發創新的資金狀況更加良好。根據上面的分析,增值稅轉型對內部現金流的邊際改善對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更小的企業具有更強的激勵效果。面對融資約束改善的正向沖擊,對外部融資依賴度更小的企業對綠色創新項目的失敗風險具有更高的承受能力,因而也容易被激發出綠色創新動力。

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對企業綠色創新能夠獲得的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有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到增值稅對企業綠色創新行為的激勵效果。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完善的現實背景下,綠色創新的外部融資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極易出現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因此,信息透明、競爭充分的金融市場有利于企業拓寬外源融資渠道,降低融資交易成本(ClaessensandLaeven,2OO3),進而快速有效地匹配綠色創新項目的資金需求,從而有利于增值稅對企業綠色創新激勵效果的實現。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5。

假設5:相比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大、地區金融發展水平低的企業,增值稅轉型對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小、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高的企業的綠色創新具有更顯著的激勵作用。

在我國,不同所有制企業在生產經營決策和面臨的約束條件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差異。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業身上可能表現出明顯的異質性。這是因為從綠色創新意愿和條件來看,國有企業長期承擔著逆經濟周期調節、提供準公共品等社會責任(席鵬輝等,2017),這使得其更傾向配合國家綠色發展的要求,有更大意愿通過綠色創新來實現企業的綠色轉型。此外,國有企業一般規模較大,而且與地方政府的密切關系使其更容易獲得綠色信貸資金、財稅優惠等政策支持,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國有企業具有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因而在稅收激勵下,國有企業更愿意將資金投入綠色創新領域,以應對政府的環境規制與民眾的環保訴求。相對來說,部分民營企業的投資決策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貼近市場化邏輯,即使稅收激勵政策緩解了其融資約束,民營企業也會優先選擇恢復生產或投資其他市場經濟價值更大的創新項目,而對高門檻、高風險綠色創新領域的投資持有謹慎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6。

假設6:相較于民營企業,增值稅轉型對國有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的提高更為顯著。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說明

本文使用的企業微觀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中國企業專利數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本文參考寇宗來和劉學悅(2020)方法將工企數據庫與專利數據庫進行匹配。按照《國際綠色專利分類清單》將綠色專利分為七大類:廢物管理類、能源節約類、核能再生類、替代能源類、行政法規設計類、交通運輸類、農林業類。本文根據細分專利類別識別出工企—專利中的綠色專利,將非綠色專利刪去,從而得到2006—2014年的“工企—綠色專利”數據。對于該數據庫,本文作了以下處理: ① 由于2010年財務數據存在嚴重錯誤和缺少,本文將2010年的數據剔除; ② 剔除重要財務指標(如企業總資產、工業總產值、雇傭勞動力、固定資產凈值等)缺失嚴重的數據; ③ 剔除與一般公認會計準則(GAAP)不一致的數據,如財務杠桿率大于1或小于0、資產總計小于流動資產、利潤率大于1的數據; ④ 將中國工業企業數據中行業大類代碼統一調整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

2.2 實證策略

為研究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本文設定基準模型如下:

Yiht=?1Reformi×Posti+?kControls+μhiiiiht

其中, i,h,t 分別表示企業、行業和年份。 Yiht 代表企業綠色創新。 Reformi×Postι 是模型的核心解釋變量,估計系數 ?1 表示2009年增值稅轉型前后處理組與控制組之間綠色創新是否發生變化。Controls代表企業和城市層面特定的控制變量。本文參考Luetal.(2019)的做法,在所有回歸中均增加了控制變量在政策實施前的均值與時間趨勢的交互項。 δi 是企業固定效應,控制企業層面不可觀測的因素。 φι 是年份固定效應,控制特定年份的共同沖擊,比如金融危機、資本市場變化、國家政策調整及其他宏觀經濟形勢。 μh 是兩位數行業-時間趨勢,控制特定年份-行業間的變化以排除企業綠色創新由行業間增長率差異引起。 εiht 是隨機擾動項。所有回歸的標準誤都聚類在企業層面,以消除干擾項自相關與異方差的影響。

2.3 變量選取與描述性統計

2.3.1 綠色創新

綠色專利直接反映了企業綠色技術成果以及地區、行業綠色技術發展現狀,具有識別準確、可信度高的優勢(寇宗來和劉學悅,2020)。本文參考齊紹洲等(2018)的做法,用每個企業廢物管理類、能源節約類等七大類綠色專利申請總數來反映企業綠色創新水平,并用綠色發明專利年度申請數表示發明型綠色創新,用綠色實用新型專利年度申請數表示實用型綠色創新,進一步考察增值稅轉型對細分類型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在實證模型中,本文對上述指標均加1后取對數,以使分布接近正態,提升回歸擬合度。此外,本文根據企業是否擁有綠色專利申請就是否進入綠色創新領域對企業進行劃分,若企業擁有綠色專利申請,則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O。

2.3.2 稅收激勵:200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

在制度背景分析中,本文闡述了增值稅全面轉型的政策初衷與現實意義,為了更準確評估增值稅全面轉型誘發企業綠色創新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改革對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形成的經濟學領域準自然實驗(Chenetal.,2023;Qiet al.,2023)的制度背景,采用雙重差分法識別增值稅全面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第一重差分是企業維度,比較受政策影響的處理組與不受政策影響的控制組綠色創新水平組內均值的差異,其中處理組是內資企業,控制組是外資企業。參考Qietal.(2023)的做法,本文將外資企業定義為外商投資占實收資本 25% 以上的企業①,否則為內資企業。參考Chen etal.(2023)處理方法,處理組的內資企業不包括2009年之前試點地區和行業的樣本,控制組的外資企業僅包括發改委公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 年修訂)》中鼓勵類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Reform;為企業虛擬變量,當Reform;等于1時代表內資企業;Reform;等于O時代表外資企業②。第二重差分是時間維度,比較增值稅轉型前后綠色創新水平組內均值的差異。Post,為時間虛擬變量,20O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后取值為1;2009年增值稅全面轉型前取值為0。 Reformi×Postι 代表增值稅轉型前后處理組企業與控制組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2.3.3 控制變量

為減輕遺漏變量造成的政策評估偏誤,本文參考齊紹洲等(2018)在實證模型中考慮的其他控制變量。表1展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1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注:所有連續變量均在 1% 和 99% 水平上進行縮尾處理。

3實證結果分析

3.1 識別假設檢驗

雙重差分模型使用需要滿足的一個前提假設是在政策實施之前,處理組與控制組需要滿足平行趨勢。在本文研究情景下則意味著在增值稅轉型沒有實施之前,處理組與控制組之間年度平均綠色專利申請數的時間趨勢是平行的。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檢驗平行趨勢假設,將改革前一年設為事件研究的基準期,模型設定如下:

由平行趨勢檢驗圖可以著出,增值稅轉型前,估計系數在0的附近上下波動且不顯著,說明處理組與控制組之間綠色專利申請數沒有明顯差異。事前顯著性檢驗的 P 值不顯著,說明增值稅轉型前處理組與控制組企業滿足平行趨勢假設。此外,還可以發現,增值稅轉型后,受政策影響企業綠色專利申請逐漸增加,但是增值稅轉型產生的實際效果存在時滯性,同時政策效果的大小隨著實施年份推移而逐漸平穩①。

3.2 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表2展示了基準模型(1)的全樣本估計結果。以企業是否進入綠色創新領域為被解釋變量研究增值稅轉型的廣延邊際效應,第(1)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表明增值稅轉型對鼓勵企業踏入綠色創新領域沒有明顯的激勵效應。以企業綠色專利申請數為被解釋變量研究增值稅轉型的集約邊際效應,第(2)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系數在 5% 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增值稅轉型對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創新產生了明顯的促進效應。以第(2)列為例,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專利申請數增加 1.04(0.021×0.494) (2個百分點,相對于其平均值提升約 5.5%(1.04%/0.188) 。消費型增值稅全面實施后,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顯著增加,但并未激勵新企業嘗試綠色創新。這一結果驗證了假設1。

表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續表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發明型專利是企業“實質性”創新的重要體現(林志帆和劉詩源,2022),單純追求創新數量、忽視創新質量的“策略性”創新對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創造綠色經濟效益作用有限。表2將綠色專利分為發明型與實用型兩類,以進一步檢驗增值稅轉型是否實現了對企業綠色創新的提量增質。第(3)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系數在 1% 水平上顯著為正,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發明專利申請數增加 1.28(0.026×0.494) 個百分點,相對于其平均值提升約 13.62%(1.28%/0.094) 。而第(4)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表明增值稅轉型后,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變化不明顯。這意味著技術含量和經濟價值高的發明型綠色專利增加幅度大于“短平快”的實用新型綠色專利,企業綠色創新結構改善、質量提升。

3.3 環境規制對稅收激勵誘發企業綠色創新的調節作用

在理論分析中,我們強調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方向選擇的重要影響。“雙重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業缺乏足夠內生動力去進行綠色創新,環境規制這一現實背景會直接影響在稅收激勵下的企業綠色創新戰略選擇。因而有必要去進一步分析地區環境規制與增值稅轉型二者互動關系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是否正如此前理論預期一樣,環境規制能正向調節增值稅政策效果,企業是否愿意將稅收激勵帶來的富余資金投入高風險的綠色創新領域?在這種情形下,企業面臨著短期收益與長期收益以及各類成本之間關系的復雜衡量,下面對此進行檢驗和分析。

本文使用2006—2014年地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環保詞頻占比 (%) 衡量地方政府環境規制(ERatio)。表3第(1)至第(4)列將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與增值稅轉型的交互項納入基準模型。第(2)、第(3)、第(4)列中ERati rm .x Post的估計系數至少在 10% 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地方政府環境規制水平越高,增值稅轉型對受政策影響企業整體綠色創新水平的激勵效應越強。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與增值稅轉型在激發企業綠色創新活力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協同。這是因為,相較于低環境規制地區內的企業,高環境規制地區內的企業面臨著更高的合規成本。綠色創新能減輕這些企業的合規成本,帶來額外的收益,甚至進一步獲取綠色競爭優勢,因而增值稅轉型更能激發高環境規制地區內企業的綠色創新意愿。這一結果驗證了假設3。

表3環境規制對稅收激勵誘發企業綠色創新的調節作用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3.4 穩健性檢驗

3.4.1安慰劑檢驗、Heckman 兩階段和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模型

考慮到基準模型中可能存在遺漏變量、內生選擇因素以及處理組和控制組行業間仍可能存在系統性差異等問題,本文分別采用安慰劑檢驗、Heckman兩階段和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模型來緩解上述因素導致的模型估計偏差。安慰劑檢驗結果顯示,隨機生成的估計系數在0兩側且服從正態分布,且絕大部分位于本文基準回歸估計系數0.021左側,符合安慰劑檢驗預期,進一步加強了增值稅轉型能夠有效地激勵企業綠色創新這一基本結論①。表4第(1)列為Heckman模型第二階段回歸結果,說明在Heckman兩階段模型中,增值稅轉型依然促進了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創新。表4第(2)列和第(3)列分別展示了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模型的單期匹配和逐期匹配結果,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

表4Heckman兩階段模型與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模型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3.4.2 控制其他政策的影響

除了本文已經考慮的影響企業綠色創新因素外,在研究期間內,2008年企業所得稅統-.2012 年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低碳城市與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對企業綠色創新依然存在重要的影響。表5第(1)至第(4)列在分別考慮其他各項政策的影響后,增值稅轉型依然促進了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創新。

表5控制其他政策的影響
注:控制變量與基準回歸相同;**、**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3.4.3 改變時間序列

企業綠色創新具有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大的特點,可以預期,增值稅轉型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即便增加企業綠色創新的研發投入,但真正轉換為有效的“綠色創新產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本文以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的企業綠色專利申請數作為基準模型中的被解釋變量,檢驗稅收激勵對企業綠色創新的滯后影響。表6第(1)列與第(2)列估計結果顯示,相比于未受政策影響企業,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滯后一期的綠色專利申請數提升了0.029,滯后兩期的綠色專利申請數提升了0.039,均大于基準回歸結果中的0.021。這意味著稅收激勵的綠色創新效應存在時滯性。

表6改變時間序列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4影響機制分析

在機制分析中,現金流參考LiuandMao(2019)的做法用利潤總額除以資本存量來表示;盈利能力參考申廣軍等(2016)的做法用利潤總額除以營業總收入來表示;融資約束用SA指數衡量,按照HadlockandPierce(20lO)的計算公式 -0.737×Size+0.043×Size2- 0.04×Age 得到。上述指標均取對數,其中SA指數是融資約束的反向指標①。回歸結果見表7。

表7增值稅轉型對現金流與融資約束的影響
續表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表7第(1)列和第(2)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系數至少在 5% 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增值稅轉型后,相較于未受政策影響企業,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均得到明顯提高。第(3)列以SA指數衡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結果顯示相較于未受政策影響企業,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顯著降低 3.8% 。這意味著增值稅轉型增加了支持企業綠色創新項目的內源性資金,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可承諾收入的兌現能力,拓展了企業外源性資金的來源。可支配資源增加緩解了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鼓勵企業進行設備更新與技術升級,使企業對綠色創新項目有更樂觀的資金周轉和投資前景預期,有利于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的意愿。上述實證結果驗證本文提出的假說2,即融資約束緩解是增值稅轉型激勵企業綠色創新的重要渠道。

5進一步分析

5.1 環境約束下的清潔生產投資

事實上,在環境規制的外部壓力下,企業除了通過自身的技術創新來達到清潔生產標準外,也會通過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并購置先進的清潔生產設施以相對更低的成本引進綠色創新技術(萬攀兵等,2021),即通過技術改造為企業的綠色創新提供市場需求,降低綠色研發預期的不確定性。在機制分析中,本文將現有數據庫與中國工業企業污染數據庫合并,將工企污染數據庫中的廢水與廢氣治理設施數加總的對數值作為衡量企業清潔生產投資的代理變量。表8第(1)和第(2)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結果表明單一的增值稅轉型不會激勵企業增加清潔生產投資,但是在地方政府環境規制的壓力下,增值稅轉型顯著促進企業增加清潔生產設備的投資。通過這一結果可以推斷,在環境規制下清潔生產需求提高可能會改變企業進行綠色創新的方向。

表8環境約束下的清潔生產投資
續表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正如LiuandMao(2019)所認為,市場規模通常是企業進行創新來提高生產率的先決條件,實際或潛在市場規模能夠為企業帶來預期利潤,彌補進行新技術研發所支付的成本,從而塑造創新方向。本文借鑒LiuandMao(2019)的做法來檢驗在環境規制下清潔生產市場規模擴大對企業進行綠色創新方向的塑造作用。由于增值稅轉型主要是針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稅收優惠,可能激發機械設備產品的市場需求。據此假設增值稅轉型創造了設備產品市場規模的外生增長,因此設備行業的企業進行綠色創新的程度高于其他行業。本文分別檢驗在設備行業與消費品行業中,增值稅轉型與環境規制的協同效應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表8第(3)和(4)列自變量前的估計結果表明在環境規制下,增值稅轉型顯著促進了設備行業的生產型綠色創新,但對消費品行業的綠色創新促進作用不顯著。綜上,在環境規制下清潔生產投資的市場需求增加激勵了受影響企業進行生產型綠色創新,提高產品的綠色生產效率,從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與利潤。由此假設4得證。

5.2外部融資依賴度與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影響

5.2.1 外部融資依賴度

本文參考余明桂等(2019)的做法以利息支出占負債總額的比重衡量企業外部融資依賴度。按照利息支出比重的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外部融資依賴度較大和外部融資依賴度較小兩組,進行分組回歸。表9第(1)、第(2)列 Reformi×Postι 前的估計結果表明在外部融資依賴度較小的樣本組內,相比于未受政策影響企業,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顯著增加,而在外部融資依賴度較大的樣本組內,增值稅轉型激勵企業綠色創新政策效果不明顯。這意味著對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較高的企業而言,增值稅轉型帶來的企業資金可得性的邊際改善尚不足以使這些企業克服相對薄弱的研發資金帶來的研發劣勢。這也從側面論證了綠色創新屬于高風險的研發項目,增值稅轉型帶來融資約束改善主要激勵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一定研發基礎和內部資金實力的企業,難以激勵新企業或者本身基礎實力比較弱的企業冒險選擇綠色研發項目。

5.2.2地區金融發展水平

為研究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對增值稅政策效果的影響,我們從企業可獲得融資便捷性出發進行檢驗。本文以工企15千米范圍內金融機構網點數衡量企業所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①,按照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高、低兩組。表9第(3)第(4)列 Reformi×Postt 前的估計結果表明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高樣本組內,相比于未受政策影響企業,增值稅轉型使受政策影響企業的綠色專利申請數顯著增加,并且在 1% 水平保持顯著。而在金融發展水平低樣本組內,增值稅政策激勵效果不明顯。這意味著企業所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對增值稅轉型激勵企業綠色創新的效果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企業附近金融機構網點數直接影響了企業融資規模與融資成本,金融可得性的提升降低了金融市場對綠色創新項目的信息搜集與風險控制的成本,企業在獲得稅收激勵后,更容易進行綠色創新項目的融資,提高了融資有效性,從而加強了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激勵效果。上述兩點異質性分析表明在增值稅轉型實施前,企業內部與外部融資能力更強的企業更容易受到稅收激勵政策的影響進行綠色創新。這進一步佐證了基準回歸中關于增值稅轉型只能提升有一定綠色技術積累和融資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而非改變企業綠色創新偏好、激勵新企業進入綠色創新領域的結論。同時也驗證了假設5。

表9外部融資依賴度與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異質性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5.3企業所有制性質: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

本文根據工企數據庫中企業“登記注冊類型”將處理組分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分樣本回歸結果見表10第(1)、第(2)列。表10第(1)列 Reformi×Postt 前的估計系數在1% 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增值稅轉型使國有企業綠色專利申請數顯著增加,而第(2)列Reformi×Postι 前的估計系數不顯著,說明增值稅轉型對民營企業的綠色專利申請數的促進效應不明顯。可能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國有產權性質使得國有企業對進行有益于社會公共福利改善的綠色創新方向有更強的偏好;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自身也面臨著更好的融資環境和制度條件,相比于民營企業,創新基礎條件和能力也更強,因而在外部稅收激勵下也更愿意加大對綠色創新的投入。由此假設6得證。

表10產權性質的異質性
注:***、**和*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并且匯報在估計系數下的括號內。

6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國工業企業與綠色專利匹配的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增值稅全面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結果表明:首先,增值稅轉型顯著提升了企業綠色創新水平。其次,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水平提升作用主要來源于對企業融資約束的改善,這種改善主要表現為內部現金流增加、外部融資能力提升兩個方面。綠色創新的高門檻性與高風險性也使得增值稅轉型對于對外部融資依賴度越小、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越高的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具有更顯著的激勵作用,即政策實施前融資能力越強的企業更容易在稅收激勵的推動下進行綠色創新。最后,增值稅轉型與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行為之間存在著良好的政策協同,地方政府環境規制強度越大,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促進作用就越明顯。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我們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增值稅轉型與企業綠色創新水平提升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政府首先需要重視并充分認識到增值稅對激發企業綠色創新活力所具有的重要激勵作用,可以針對企業綠色研發投入出臺相應的增值稅抵免優惠政策。我國企業面臨著較為繁重的稅收負擔,這壓縮了企業內源性融資空間,對企業研發積極性造成了負面影響,政府應該通過增值稅轉型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內部現金流,改善融資約束,從而激發出企業的綠色創新活力。增值稅屬于間接稅,在中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具有主導地位,而間接稅會扭曲要素和商品的價格,造成無謂損失和超額負擔,政府可以認真考慮逐步減少增值稅征稅規模,來發揮減稅政策對創新驅動的激勵作用。

第二,在實施增值稅轉型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充分考慮增值稅對不同類型企業以及綠色創新影響的差異性。此次增值稅轉型直接目標并非針對企業綠色創新,覆蓋面也較為狹窄,對不同類型企業和綠色創新的影響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在未來增值稅轉型的制度設計中,政府應當重視這種差異性,在激勵企業綠色創新方面精準施策。一方面,可以考慮對綠色研發服務和技術成果相關環節購進和銷售予以免征增值稅,對不同類型的綠色創新形成具有差異化的征收減免設計。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盡可能提高增值稅轉型政策優惠覆蓋范圍,改變將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都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從而享受不到增值稅轉型政策紅利的局面。

第三,綠色創新具有環境正外部性,屬于準公共品,政府在考慮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作用時,還需要與轄區內實施的環境規制政策緊密聯系起來,以求形成稅收政策與環境規制之間的良性互動。因為單純的稅收政策可能不足以對企業綠色創新產生持續性的激勵效應,增值稅轉型直接目標也不包含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研究也發現,增值稅轉型并未激勵新企業進入綠色創新活動。因而,為了推動更多企業創新方向綠色化,政府需要通過合理設計配套環境規制政策,提高環境規制強度來施加必要的環境壓力,以將增值稅轉型帶來的企業融資約束改善效應和技術改造需求精準地導向綠色創新研發項目。

本文使用工業企業數據作為研究樣本,雖然在樣本涵蓋的企業類型以及行業范圍等方面更具代表性,但是由于工業企業數據庫可獲得的年限截至2014年,這也使得本文使用的樣本年份較為滯后。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結合中國工商注冊數據和國家專利數據來拓展本文研究。

參考文獻

蔡偉賢,沈小源,李炳財,等.2022.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創新激勵效應[J].財政研究,(5):31-48. CaiW X,Shen XY,LiBC,et al. 2022. Innovation incentive efect of the reform of uncredited VATrefund[J]. PublicFinanceResearch,(5):3l-48.(inChinese)

陳勇兵,林雄立,李輝.2024,社會保險繳費負擔與企業機器人應用[J/OL].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https://doi.org/ 10.13653/j.cnki. jqte.20240704.002.

鄧玉萍,王倫,周文杰.2021.環境規制促進了綠色創新能力嗎?——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統計研究,38(7): 76-86. Deng Y P,Wang L,Zhou W J. 2021.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omote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J]. StatisticalResearch,38(7):76-86.(in Chinese)

董景榮,張文卿,陳宇科,2021.環境規制工具、政府支持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3):1-16. Dong JR, Zhang W Q,Chen Y K. 2021.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3):1-16. (in Chinese)

寇宗來,劉學悅.2020.中國企業的專利行為:特征事實以及來自創新政策的影響[J].經濟研究,55(3):83-99. Kou ZL,Liu XY.2O2o.On patenting behavior of Chinese firms:Stylized facts and effcts of innovation policy [J].EconomicResearch Journal,55(3):83-99.(in Chinese)

李青原,肖澤華,2020.異質性環境規制工具與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來自上市企業綠色專利的證據[J].經濟研究, 55(9):192-208. Li QY,Xiao Z H.202o.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nd green innovation incentives:Evidence from green patents of listed companies[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55(9):192-208.(in Chinese)

林志帆,劉詩源,2022.稅收激勵如何影響企業創新?——來自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經驗證據[J].統計研究, 39(1):91-105. Lin ZF,Liu SY.2022.How do tax incentives affect firm innov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policy of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J]. Statistical Research ,39(1):91-105.(in Chinese)

劉金科,肖翊陽,2022.中國環境保護稅與綠色創新:杠桿效應還是擠出效應?[J].經濟研究,57(1):72-88. Liu JK,Xiao YY.2022.China’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and green innovation:Incentive efect or crowdingouteffect?[J].EconomicResearchJournal,57(1):72-88.(inChinese)

呂越,張昊天,薛進軍,等,2023.稅收激勵會促進企業污染減排嗎——來自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 業經濟,(2):112-130. Lu Y,Zhang H T,Xue JJ,et al. 2023. Do tax incentives promote emission abatement of firms—Evidence from China's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reform[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112-130. (in Chinese)

申廣軍,陳斌開,楊汝岱.2016.減稅能否提振中國經濟?——基于中國增值稅改革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 51(11): 70-82. Shen G J,Chen B K,Yang R D. 2O16. Can tax-reduction boost economy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s value-added tax reform[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51(11) : 70-82. (in Chinese)

萬攀兵,楊冕,陳林,2021.環境技術標準何以影響中國制造業綠色轉型——基于技術改造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 (9):118-136. Wan PB,Yang M, Chen L. 2O21. How d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tandards afect the green transi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A perspective from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9):118-136.(in Chinese)

王曉祺,郝雙光,張俊民.2020.新《環保法》與企業綠色創新:“倒逼”抑或“擠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30(7):107-117. Wang X Q,Hao S G, Zhang JM. 202o.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and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Forcing or forcing out? [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uironment ,30(7):107-117. (in Chinese)

王馨,王營.2021.環境信息公開的綠色創新效應研究——基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準自然實驗[J].金融研究, (10):134-152. Wang X,Wang Y.2O21.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policy on green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quasi-natural experi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1O):134-152. (in Chinese)

王馨,王營.2021.綠色信貸政策增進綠色創新研究[J].管理世界,37(6):173-188. Wang X,Wang Y. 2O21. Research on the green innovation promoted by green credit polic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37(6):173-188.(in Chinese)

席鵬輝,梁若冰,謝貞發.2017.稅收分成調整、財政壓力與工業污染[J].世界經濟,40(10):170-192. Xi P H,Liang R B,Xie Z F. 2O17. Tax sharing adjustments,fiscal pressure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J].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40(10):170-192. (in Chinese)

許和連,金友森,王海成.2020.銀企距離與出口貿易轉型升級[J].經濟研究,55(11):174-190. Xu HL,Jin Y S,Wang H C. 2O2o. Borrower-lender dista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export trade[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55(11):174-190. (in Chinese)

余明桂,鐘慧潔,范蕊.2019.民營化、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一 —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證據[J].金融研究,(4):75-91. Yu MG,Zhong HJ,Fan R.20l9.Privatization,financial constraints,and corporate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4):75-91. (in Chinese)

張璇,劉貝貝,汪婷,等.2017.信貸尋租、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J].經濟研究,52(5):161-174. Zhang X,Liu BB,Wang T,et al. 2O17. Credit rent-seeking,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52(5):161-174. (in Chinese)

Barbieri N,Marzuchi A,Rizzo U. 2O2o.Knowledge sources and impacts on subsequent inventions:Do green technologies differ from non-green ones? [J]. Research Policy,49(2):103901.

Bloom N,Grifith R,Van Reenen J. 20o2.DoRamp;Dtax credits work?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 1979—1997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5(1): 1-31.

Chen Z,Jiang X,Liu Z K,et al. 2023. Tax policy and lumpy investment behaviour:Evidence from China’s VAT reform[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90(2):634-674.

Claessens S,Laeven L. 20o3.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perty rights,and growth[J]. Journal of Finance,58(6): 2401-2436.

Deng YL,You DM, Wang JJ. 2022. Research on the nonline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ect of tax competition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An analysis based on thedynamic spatial Durbin modeland the threshold panel model [J].Resources Policy,76:102545.

Du L Z,Lin WF,Du JH,et al.2022.Can verti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duce enterprise gren innovation? A new perspective from automatic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317: 115349.

Hadlock CJ,Pierce JR.20lo.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3(5):1909-1940.

Hall B H. 2oo2. The financing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Oxford Reviewof Economic Policy,18(1):35-51.

Hall BH,Helmers C.20l3.Innovationand diffsionof clean/green technology:Can patent commons help?[J]. JournalofEnuironmental Economicsand Management,66(1):33-51.

HotenrottH,Lopes-Bento C,Veugelers R. 20l7. Direct and cross scheme effects in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bsidy program[J]. Research Policy,46(6):1118-1132.

LiuY,Mao J.2O19.How do tax incentivesaffect investmentand productivity?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Economic Policy,11(3):261-291.

Lu Y,Wang J,Zhu L M. 2O19.Place-based policies,creation,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s economic zone program[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11(3): 325-360.

Qi Y,Zhang JS,ChenJW.2023. Tax incentive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firms'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17:102750.

Tchorzewska K B,Garcia-Quevedo J,Martinez-Ros E.2O22.The heterogeneous efects of environmental taxationongreen technologies[J]. Research Policy,51(7):104541.

Xu QP,Kim T. 2022.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olicies[J]. The Reuiew of Financial Studies,35(2):576-635.

Abstract Taxa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does the tax incentive created by the comprehensive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induce firms to choose green innovation? We take the comprehensive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as background,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green patent database,and usingdifference-in-diference methodto find that:Firstly,the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enterprise's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industries afected by the policy,but it has not encouraged more new enterprises to entry green innovation; Secondly,the‘double’ incentive effect of the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on increased internal cash flow and improved external financing capacity eases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constraints,thus stimulating their green innovation. Tax incentives have a more pronounced efect on green innovation for enterprises that are less dependent on external financing,have a high level of nearb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re state-owned. Finally,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y local governments has a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effect of value-added tax transformation in stimulating enterprises’ green innova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useful experience support and policy inspiration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value-added tax policy and building a green innovation incentive policy system for enterprises.

JEL Classification H32,G32,Q55,Q56

猜你喜歡
規制增值稅融資
環境規制與人力資本協同作用下資源型城市“碳詛咒”問題研究
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稅務風險防控
中國經貿(2025年7期)2025-08-16 00:00:00
建筑企業增值稅稅務風險管理研究
環境規制、農業技術創新對糧食生產韌性的影響研究
歐盟積極應對數字經濟稅收挑戰
檢察風云(2025年14期)2025-08-04 00:00:00
異質性環境規制對交通運輸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從增值稅立法淺談中日價外稅差異及對日資企業的啟示
環境規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融資統計(1月10日~1月16日)
融資統計(8月2日~8月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欧美不卡|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免费看| 国产丝袜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青青青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91九色最新地址| 色噜噜久久|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清纯| 一级毛片基地|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看国产毛片|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九区|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网站黄| 欧美中日韩在线|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天堂首页|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成人午夜天|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久久人体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精品99在线观看|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不卡无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