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下簡稱: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圍繞“建設市一流城鎮燃氣標桿企業”目標,在總公司“源動力”黨建品牌的引領下,結合地方特點,全面整合文化、技術、服務等資源,賡續基因“石油紅”、秉承川油“根脈紅”、助力鄉村振興“先鋒紅”、一心為民“服務紅”,竭力打造具有明確定位和鮮明特色的“巴南紅”黨建子品牌,并通過將黨建品牌融入重慶8.21界石山火應急搶險、城市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整治等重大任務中,持續強化實踐成果,不斷豐富、活化“四紅”內涵,推動基層黨建走深走實,切實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和服務群眾、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賡續基因“石油紅”:把石油精 神融入巴渝文化催生“巴南紅”
2016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弘揚以“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重要批示,這是走好新時代石油工業發展之路的根本遵循。具有開放、務實、多元、包容的地域性鮮明特征的巴渝文化,造就了重慶人頑強、堅韌、勇猛、善戰的品質,提升了川渝石油人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僅如此,在凱源巴南公司所處的巴南區安瀾鎮的石油溝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綜合實踐,鑄就了以“在艱苦奮斗中實現開拓創新,于實際行動中踐行家國情懷,以黨建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為主要內涵的石油溝精神,它既是川油精神的發源開端,也是石油精神的組成部分,是川渝石油人的“精神故園”。石油溝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弘揚和踐行,在石油精神和巴渝文化的交相輝映中,重慶石油人身著“石油紅”,傳承“石油魂”,是一種榮譽、多一份責任。凱源巴南公司始終堅持弘揚石油精神、傳承巴渝文化,將獨特的“石油溝”精神融入公司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厚植公司獨特的“石油紅”家國情懷,全力打造“巴南紅”黨建子品牌,凝聚紅色力量,引導公司黨員群眾在一線扎根、在基層建功,奮力譜寫“黨建引領綠水青山石油溝”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秉承川油“根脈紅”:用黨建優勢提升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
1937年10月28日,位于石油溝村的第1號井(巴1井)開始鉆探。在物資匱乏、日軍封鎖、國內油氣緊張的艱難時期,“巴1井”及時為重慶戰時工業生產提供了能源支撐,振奮了抗戰軍民斗志,可謂功不可沒。巴1井作為中國現代天然氣工業的重要開端,不僅輸出了氣源,還輸出了技術、管理經驗與人才資源,對我國后續油氣工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中國現代天然氣工業的“母親井”。新中國成立后,巴1井所在的川東氣田持續發展,其年產氣量曾占全國年產氣總量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石油溝氣田除供應重慶市區公共交通外,還向重慶鋼鐵公司輸送國防工業急需的優質天然氣,為國防建設和人民日常生活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我國天然氣資源開發積累了寶貴經驗。
作為石油精神和抗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巴1井匯聚了不懼苦難的創業情懷、產業報國的創業追求、革故鼎新的創業突破、富國強民的創業夢想,深深地融入凱源巴南公司職工心中。進入新時代,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傳承弘揚石油精神、川油精神(艱苦奮斗,求實創新),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加強黨支部建設,推進黨建工作與天然氣基建工程建設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黨建 + 項目”模式,把黨支部建在項目,將初心使命融入服務,讓黨旗飄在一線。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與重慶巴南區安瀾鎮各村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通過村企聯建,將黨的組織優勢和企業資源、鄉村集體經濟產業優勢相結合,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形成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文明共創、環境共造、社會共治的共建共享氛圍。在石油溝村天然氣安裝項目中,公司與村民共同探索農村燃氣安裝新模式,主動思考如何合理降低安裝成本,如何在確保安裝項目質量與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將每戶天然氣安裝費有效控制在村民經濟條件能承受的范圍,創新“集體補助 + 企業優化 + 村民自籌”天然氣安裝費用籌集方式,用心用情幫助當地老百姓解決了用氣后顧之憂,于2025年1月14日點亮了村里第一簇藍色灶火。從抗戰時期石油溝村巴1井為國家積極奉獻,到新時代凱源巴南公司推進天然氣“重回”石油溝村,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延續著川油精神“根脈紅”。
鄉村振興“先鋒紅”:“黨建引 領·百村振興”見行見效
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積極響應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部署,認真推動工作落實落地,充分凸顯國企擔當,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堅持把促進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幫扶的著力點,積極參加重慶市巴南區“黨建引領·百村振興”行動,利用終端燃氣的獨特優勢,助力農村燃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積極開展村鎮天然氣管網設施設備安裝,以基建促聯建,通過村企座談、走訪、結對,建立健全調查研究長效機制。全面盤活終端燃氣服務優勢,在燃氣管網需求、建設方式、建設規劃上統籌規劃,推動巴南區“黨建引領·百村振興”行動部署落地,為巴南區精品茶葉、果蔬、稻米等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注入“新引擎”。助力樵坪山精品民宿、種植園農家樂、安瀾龍滸峽漂流等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為打造生態宜居鄉村提供綠色能源,義務種植400余株香樟樹,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山論”。2024年,在石油溝村天然氣開通項目中探索出農村地區天然氣安裝新模式,用“管住兩頭放開中間”,穩步推進天然氣安裝,邀請全國市場中具備燃氣安裝資質的施工單位自建接駁,公司派工程設計、監理全程參與、監督,突破現有項目管理固有機制,優化農村燃氣市場開發機制,為廣大鄉村用氣難題提供了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同步統籌遠期與近期燃氣管網規劃,按“一村一案”方式推廣低成本、高質量的鄉村燃氣管網安裝模式,最終實現鄉村天然氣全覆蓋,打造了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先鋒紅”。
一心為民“服務紅”:貫徹群眾路線提升服務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體現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和企業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特別注重抓牢思想理論武裝,在貫徹群眾路線中強化政治引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政治任務、重要項目和對外交流等實踐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近年來,凱源巴南公司黨支部大力開展天然氣管道保護宣傳,開辦留守老人、兒童燃氣安全使用小課堂,開展“大手拉小手燃氣安全進校園”等黨員志愿服務,開展“黨建 + 助農”實踐活動,惠及3000余戶村民;在安瀾鎮、南泉鎮、界石鎮等農村地區新建天然氣主管線400余千米,讓鄉村徹底告別了“燒氣罐”“燒柴火”時代,為2000余戶村民新安裝天然氣,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便利、實惠、暖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決策、國務院國資委工作部署,在保交樓項目天然氣安裝工程、老舊小區管網改造、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燃氣服務質量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重點專項行動中取得可喜成效,保障了30萬余戶平穩安全地使用天然氣,充分詮釋了燃氣服務滿意、黨群關系和諧的“服務紅”。
(責任編輯;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