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就業、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傳統融資模式往往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導致其發展受限。物流金融作為一種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種新的融資途徑,有效緩解融資難題。基于此,本文將探討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分析其優勢、局限性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以期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一、物流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概述
(一) 物流金融的概念與特點
物流金融(LogisticsFinance)是專門為物流行業設計的一種金融服務,目的在于幫助物流企業通過財務手段更加高效地運作,包括調節物流領域資金流向的多種理財產品。這些服務既包括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綜合支持的傳統銀行貸款,又包括給企業支付結算等服務。
資金融通、風險管理、結算服務是物流金融的三大功能。企業通過商品抵押等方式,可以快速獲得提高貿易效益的資金。物流保險等產品,在運輸倉儲等環節可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物流金融為幫助企業更好地開展資金管理提供了便捷的結算方式。
物流金融的優勢在于,物流財務可以降本增效,對行業起到促進作用。企業在整合物流信息和資金流的同時,可以通過財務手段降低經營成本,達到效率和透明度雙提升的效果。物流金融涉及三方合作,實現共贏。物流企業客戶金融機構為物流企業提供資金和服務,客戶憑借這些服務獲得更加高效、穩定的物流服務以提高其運營能力。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與困境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融資困難,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內外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窄。資金需求雖然較大,但難以滿足資本市場的融資用途。中小企業較高的融資成本難以享受利率優惠,還需額外支付浮息和相關費用,導致不少企業不得不求助民間高利借貸;其次,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信用水平不高。由于我國信用體系不健全,不少中小企業缺乏信用觀念。銀行普遍存在惜貸現象,提高放貸條件以規避信貸風險,實行嚴格的貸款責任追究制;最后,擔保機構不成熟。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擔保比例倍數不合理,導致擔保基金放大功能受到較大制約。
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必須多管齊下。中小企業要完善內部經營管理,規范金融體系,提高資信水平;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更多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和優惠措施,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提高分散融資風險的擔保能力,完善信用保證機構的建設運營。此外,創新融資工具,開發簡化貸款流程、提高融資效率的融資產品和服務。通過以上舉措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可以有效緩解融資困境。
(三)物流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的關聯性分析
物流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物流金融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途徑。這成功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融資方式難以滿足中小企業需求的問題,尤其適用于生產或銷售季節性較強的產品的企業的短期融資需求。物流金融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通過第三方物流業與金融業的結合,物流企業可以利用其掌握的物流信息和企業經營狀況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減少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進而降低融資利率和費用。物流金融業務簡化了融資流程,提高了融資效率。金融機構通過物流企業信息平臺可以實時掌握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物流信息,縮短審批時間,快速放款,顯著提升了融資便利性。同時,物流金融還通過物流企業的參與有效分散了融資風險。物流企業作為第三方,通過提供貨物質押、監管等服務,能夠確保資金安全,減少金融機構的放貸風險,增強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放貸的信心。此外,物流金融依托信息技術平臺,實現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整合,減少了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通過共享信息,金融機構能夠更準確地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做出更合理的信貸決策。作為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金融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幫助上下游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2]
二、物流金融發展現狀及模式分析
(一) 國內外物流金融發展現狀
1.國內物流金融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物流金融市場發展迅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產業不斷壯大,在物流金融領域布局,推動物流金融市場的傳統商業銀行、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等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紛紛布局。同時,我國物流金融產業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物流金融市場監管規范不夠健全。據統計,2020年我國物流金融市場資金量約為8萬億元人民幣,為相關物流企業提供綜合收益超過600億元。當下,物流金融市場的規模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隨著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而穩定向前。
2.國外物流金融發展現狀
無論是理論體系還是實踐經驗,國外物流金融均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作為現代物流業與金融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近年來,物流財務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研究,物流財政與現代后勤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外有關物流金融的研究起步較早,學者們從定義內涵、功能、運行方式、風險控制等多個角度對物流金融業進行了深入探討。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貿易環境的變化,為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挑戰,物流財務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
(二)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
物流金融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途徑,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提供了多種創新融資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第一,供應鏈金融。它利用企業的運營和交易數據,以應收賬款、存貨等作為質押物,由供應鏈金融公司提供融資,有效提升供應鏈效率;第二,倉單質押模式。貨主以倉單為質押物,向銀行貸款。物流企業提供后勤和保險服務,確保貨物安全,同時減輕貨主的資金壓力;第三,墊資一代收貨款模式。物流公司利用貨款沉淀期向供應商墊付貨款,待貨款回收后收取利息,從而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周轉難題;第四,物流融資租賃。允許物流企業向金融機構租賃固定資產,以租金減輕負債,同時提供物流風險保障,減少貨物損失和交通意外風險。這些物流金融模式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了資金周轉效率,促進了供應鏈的穩定和競爭力的提升。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物流金融模式將更加完善,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三)物流金融模式的優勢與局限性
作為物流與金融行業的結合體,物流金融的主要運作方式為資本流通模式。通過創新和運用金融產品,有效組織和調控物流領域的貨幣資金運動。通過替代采購模式的擔保模式等間接為客戶提供融資、物流流通加工等服務。在資產流通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憑借綜合實力和良好的信譽優勢,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和信用風險,但傳統融資方式對物流企業的資本實力、風險管理能力要求較高。資金流轉模式借助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良好合作關系,在提高供應鏈效率、提升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需要物流公司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資金實力,通過倉單質押信貸模式協助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3]
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與物流金融的契合點
(一)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特征
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展現出的需求特點多樣且獨特。由于外部融資渠道有限,它們往往主要依賴業主自有資金和企業經營性融資等內源融資方式。然而,較高的經營風險使得股權資本相對缺乏,進而導致中小企業在吸引外部投資方面面臨困難。具體而言,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呈現出“短、小、頻、急”的特點。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周轉更加靈活,資金周轉速度較快。因此,盡管單筆融資量較小,但融資頻率卻較高。這種高頻小額的融資需求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由于信用等級相對較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往往受到限制,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等正規金融支持,而只能求助于民間借貸典當行等非正規渠道。因此,中小企業對債務融資的依賴程度更高,特別是金融中介的貸款,如銀行等。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為了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需要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如發展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型融資模式,以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助力中小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物流金融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可行性
物流金融顯示出可及性,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首先,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金融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真實的企業運行數據,切實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和還款能力實現更加精準的評估,從而提高融資的可獲得性。中小企業在物流金融模式下,可以將物流資產用于降低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從而降低融資門檻。其次,優化物流管理。在利用供應鏈整體信用為企業提供成本較低的方案的同時,優化物流管理有助于降低資金占用成本和庫存積壓,提高資金的流動性;最后,對于企業的融資需求,物流金融還可以利用供應鏈實時數據快速反應,實現融資效率的顯著提升。在風險管控方面,通過對物流過程的監控和管理,使物流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融資安全。[4]
(三)物流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的契合點分析
物流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存在顯著的契合點,在促進物流業務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融資路徑。物流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通過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可以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和還款能力作出更準確的評價,從而提供更加全面、真實的企業運行數據。中小企業在物流金融模式下,可以減少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降低融資門檻。物流財政有助于降低資金占用成本和中小企業庫存積壓,通過優化物流管理提高資金流動性。物流金融利用供應鏈整體信用,利用實時供應鏈數據,能夠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為中小企業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資解決方案,實現高效放款。在風險管控方面,物流金融可以通過對物流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對融資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保證融資安全。在提供融資服務的同時,后勤金融也能夠滿足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保險、支付結算等多樣化金融服務。[5]
四、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
(一) 創新融資模式的設計原則
政府和企業可以多措并舉,更好地支持重點物流金融服務企業發展。設立物流產業基金是關鍵一步,政府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擴大資金來源的同時,可以在物流基礎設施、技術升級供應鏈優化等項目上設立專項基金進行投資。
供應鏈金融在創新融資方式上非常重要。例如,利用供應鏈融資模式,為郵儲銀行安徽分行\"U保理”融資業務等上下游物流企業提供信用支持融資服務。發展物流數據信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例如,華夏銀行的\"運翼通一鐵路運費貸”產品,就是與國鐵集團合作。在優化融資原則中還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選擇成本較低的融資方式時,應兼顧融資過程中的收益與風險,在融資過程中保持企業的支配權。
(二)物流金融融資模式創新方案
物流金融融資模式的創新主要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整合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種新的融資方式。供應鏈金融模式包括通過應收賬款轉讓、庫存商品或原材料質押、使用未履行訂單作為質押物等途徑獲得金融機構資金支持的應征賬費融資企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確保了資金流轉效率的提高,降低了金融風險,提高了交易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物流企業與金融機構在信息共享、無縫對接等方面的合作更加高效。數據驅動決策為金融機構提供綜合信息,降低貸款風險。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企業的風險和信用等級進行更精準的評估。此外,物流金融還提供包括保險、支付結算等在內的多樣化金融服務,以滿足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全方位需求。
(三)創新模式的實施路徑與保障措施
物流金融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籌資方式。通過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整合,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能夠獲得滿足短期需要的資金,包括應收賬款的融通融資。倉單質押模式通過倉儲企業開辟專用倉,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允許貨主將貨物通過監管賬戶全額劃付貨款至指定倉庫,保證資金安全。動產質押模式允許企業將動產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保兌倉模式由銀行控制貨權出售方保管貨物,對超出承兌匯票保證金部分的貨物提供回購擔保,以銀行信用為載體,以銀行承兌匯票為結算工具。在開證監管模式中,銀行為進口商提供以貨權作為質押擔保、以信用證購買部分國外貨物的貨款。此外,物流公司還可以為供應商預付部分貨款,并在資金沉淀期間為其提供融資服務,通過墊資一代收代繳,后勤金融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全面滿足發展需求的保險、支付結算等多樣化金融服務。要進一步平衡創新與風險管理,促進物流金融產業健康發展,還需要政府出臺扶持政策,監管者加強監管。通過這些創新方案,物流金融能夠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從而增強中小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結束語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效銜接,作為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渠道。通過物流金融緩解融資難題,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物流資產和運營能力,獲得資金支持。物流金融的發展也推動了整體供應鏈競爭力的提升,物流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展望未來,隨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物流金融將提供更多的智能化和數字化風險管控,服務效率也會更加精準化。在市場拓展方面,后勤金融有望為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多樣化需求,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覆蓋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完善監管體系、保障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同時,政府將繼續出臺支持物流金融發展的政策。跨界合作還將促進物流企業、金融機構、電商平臺等主體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資源,形成更加緊密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參考文獻:
[1]沈美玲.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4(01):113-116.
[2] 田亞南,戴軍.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廣東經濟,2023(02):80-84.
[3] 鄧曉楠,鄔辛未.物流金融視角下我國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J].中國儲運,2022(12):187-189.
[4] 唐星漢.物流金融視角下我國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J].中國儲運,2022(02):152-153.
[5] 田甜銘梓,王琪,吳晉宇,等.中小企業對緬投資物流金融融資模式研究[J].生產力研究,2022(01):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