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在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兒童將來能夠適應社會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兒童閱讀教育中,整本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兒童能夠運用語言應用技能,加強思想素質,增強文化眼界,推動整體發展。
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指兒童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其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涵蓋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面,這一理念強調幾童不僅需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需具備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等綜合素養。核心素養教育旨在培養兒童的綜合思維、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為他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未來公民奠定基礎。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整本書的閱讀需要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將注意力放在書本的總體框架和內容上,而不是將閱讀的范圍限制在片段或部分上。教育者要讓兒童從書的開頭一直讀到最后,對故事的情節、人物關系以及主旨有完整的了解,并通過畫故事線索圖、構建人物關系網或做主題思維導圖等方法,讓兒童對書本的內部邏輯和深層意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這有利于提高兒童的綜合思考能力和總體認識,讓他們從宏觀上深刻地感受到書本的吸引力與價值,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和核心素養。
2.互動性原則
在閱讀教育中,教育者要主動創造開放、包容的課堂氣氛,讓兒童就書本的內容展開深度的探討與交換,利用小組研討、角色扮演等不同方式,將自己對書中人物、情節和主題的認識進行交流,互相學習,一起進步。通過共讀與互動,幾童能對書本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了解,在思想的碰撞中啟發出新的觀點與創造力,培育出交際技能與協作精神。此外,教育者還可以設置開放式問題,讓幾童從各種視角去看待文章,比如:“假如你是小說中的主角,你會怎么面對這樣的挑戰?”或是“你覺得作家這樣寫是要傳達怎樣的信息?”這些問題可以促進兒童的批判思考和創新思考。教育者也可以運用線上討論平臺、互動白板等現代化的科技工具,讓兒童在課堂結束后,能夠持續進行溝通與分享。
3.深度性原則
在核心素養概念中,深度的學習和理解被放在了非常關鍵的位置上,這就需要對兒童整本書閱讀進行指導,讓兒童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教育者要設計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兒童能夠更好地進行思考,不再局限于書的表層閱讀,而要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實質,探索作者的寫作意圖、書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及其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在進行閱讀教育的過程中,兒童要對書本的內容進行辯證分析和評價,不能一味地接納書本上的意見,而要學會自主思考。教育者必須指導兒童從文本的具體情況出發,比如,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探索劇情發展的內部邏輯,并與歷史背景或作家的人生經驗相結合,發掘出文章的深刻內涵。教育者還可以讓幾童開展跨文本的比較,對相同話題或類似主題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擴大思考的范圍和深度。也可以通過創造情境或者是介紹真實的案例,讓幾童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現實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習的實踐意義。
4.實踐性原則
兒童整本書閱讀教育應該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把閱讀的內容和他們的生活經歷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育者要為兒童安排一些練習,讓他們能夠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的情景中去,比如,利用角色扮演來重現書本中的情景,或者按照圖書的話題來進行創意寫作、手工制作等。這些實踐可以讓兒童更好地了解書本的內容,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與此同時,教育者要指導兒童關注生活,從真實世界中找到與書本內容相符的現象,從而擴大眼界。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
1.整體性原則下的全局閱讀策略
該策略注重從書本的全局入手,指導兒童對故事情節、人物關系和主旨進行充分把握,目的是提高他們的綜合思考能力和總體認知能力。教育者要為兒童設計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而不是只限于片段或部分的剖析。全局閱讀戰略需要教育者引導兒童將文本從頭至尾通讀,通過梳理劇情發展脈絡、分析人物的個性特點、發掘作品的深層次內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條理的閱讀經驗。在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閱讀過程中,運用整體式的閱讀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該作品想象力豐富,情節曲折,題材深邃,是一個很好的整體解讀材料,教育者可帶領兒童沿著阿龍納斯的足跡,從“鸚鵡螺號”潛艇的奇妙出發,一路深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深海探索,直到最后的逃生,充分掌握整個過程中的跌宕起伏。在畫劇情線索地圖的過程中,兒童可以將“海底森林漫步”“珊瑚墳場葬禮”“與巨型八爪魚大戰”等重要劇情標記出來,從而建立起一條明確的劇情脈絡。建構角色網絡則是了解整部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康塞爾的傭人、內德·蘭德的捕鯨者,這些人物的性格差異和相互影響,以及他們在冒險中的發展和演變,都是幾童要討論的問題。設計主題思維導圖,能使兒童更好地發掘出作品中蘊含的科學探索精神、環保意識和對不可知的天地的無盡想象等更深層次的主題,達成更為完整和透徹的認識。
2.互動性原則下的交流討論策略
交流討論策略著重于師生和生生的互動,通過舉辦讀書團體討論會等方式,讓兒童彼此提出看法,互相激勵,加深對書本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但可以練習語言表達,而且可以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傾聽、尊重和包容,提高交際和協作精神。教育者要充當指導者,營造一個熱烈、開放的討論氣氛,讓兒童踴躍地參加,大膽地發言。以《海底兩萬里》閱讀為例,可運用對話式的研討方式,使兒童獲得更多的閱讀經驗。尼摩船長和阿龍納斯教授等生動的人物,加上其中豐富的科學幻想,讓兒童有了廣泛的討論空間,教育者可以讓兒童組成一個讀書小組,就該書中的人物進行深度對話。在這里,大家可以自由地談論關于尼摩船長的各種問題,一個天才的科學家,以及他神秘與孤獨的個性,使得大家在交流中產生了很多的想法,而阿龍納斯的淵博知識和對陌生世界的好奇更是激起了兒童的興趣,他們踴躍探討了這些人物在冒險中的行為,以及故事對他們的科學觀念產生了怎樣的作用。與此同時,許多孩子對“鸚鵡螺號”潛艇的高科技感興趣,對海底森林和珊瑚墓地等幻想景象感到十分驚奇,互相交流自己對科幻故事的看法,并對其科技在真實生活中的可行性進行了探究。在討論過程中,兒童不但對書本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擴展了想象空間,提高了批判思考和創造力。這種互相探討的過程既加深了幾童對《海底兩方里》的了解,又提高了其交流與協作能力。

3.深度性原則下的批判性閱讀策略
批判閱讀注重的是深度學習和領悟,需要教育者指導兒童對書本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發掘、批判的分析,以此來發展其批判的思想和深度分析的技能,讓他們學會質疑、分析和評價文本,而不是單純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應設計一套啟迪性的問題,讓兒童探究書本更深層次的意義,推想作者的看法與寫作目的,拉近書和實際生活的關系。在《海底兩萬里》中,儒勒·凡爾納運用想象力與科技素養,建構出一幅奇妙的海底世界,啟發讀者探究其中的科技構想,例如“鸚鵡螺號”潛艇的建造,以及海底森林與珊瑚墳場的科技可行性,讓讀者透過閱讀來探究其中的科學依據。兒童可以深度剖析凡爾納對于未來的設想,將其中的海底城市、電力系統等理念與實際生活中的技術發展相比較,這樣既能讓兒童體會到科幻的神奇之處,又能激起他們對于科學發展的濃厚興趣與思索。此外,《海底兩萬里》所包含的環境保護理念也是批判閱讀的一個重點,教育者可以啟發幾童,讓他們聯想到尼摩船長對于海洋環境的愛護,他關于大海的憂慮,分析與他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另外,《海底兩萬里》中關于科學精神的探究也是一個很大的題材,教育者可以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教育,引導兒童探究阿龍納斯、尼摩船長等偉大科學家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時所表現出來的頑強與睿智,為兒童在未來的社會中開拓未知天地提供啟發與動力,使他們真正深刻地了解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內涵。
4.實踐性原則下的應用創新策略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實踐性原則占有很大的比重,應注重把理論知識和實踐密切地聯系起來,在實踐中提高兒童的實踐技能和創造力。在兒童整本閱讀教育中,實踐性原則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教育者要讓他們把讀書資料與真實的環境聯系起來,以創作、設計、實驗等各種方式把書本上的知識和觀念變成實實在在的工作或行為,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書本的內容,培養動手能力。教育者可以結合導讀中的大量補充材料指導兒童進行一系列創造性的動手操作。在《海底兩萬里》閱讀過程中,可讓兒童依據想象創造出一部新的科幻故事,或延續原作,或單獨創作,內容涉及海底探險與科幻元素。在這種實踐中,兒童既可以練習文筆,又可以培養對科幻文學的興趣。又如《海底兩萬里》中尼摩隊長駕駛的“鸚鵡螺號”潛艇令人震撼,教育者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激發兒童的創造力,讓兒童從功能、外觀和材質等多個角度來思考,自己動手做一個將來可能應用于現實的深海探索裝置模型,或者畫一個草圖。同時,還可以指導幾童開展跨學科的探索,把《海底兩萬里》中的一些海洋現象與科學原理,與地理、物理等學科的知識有機融合起來,比如探索書籍中所描繪的海底地形,以及與真實海洋生物之間的聯系。閱讀教育中,還可以組織兒童對水下航行器的浮沉機理、海水壓力對航行器的作用等進行探究。在互動交流中,幾童可以對書本上的內容有更加完整的認識,擴大知識儲備,提高科學素養。
整體閱讀、交流討論、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應用等方法,對提高兒童的綜合素養有明顯作用,既有助于幾童充分了解書本的知識,又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發展、交流合作和實際操作能力。故而,教育者應將上述的方法有效地運用到幾童整本閱讀教育中,以提高兒童的綜合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意識為重點,同時根據兒童的具體狀況和教育內容,對引導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兒童全面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山東省曹縣梁堤頭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