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閱讀是一個融觀察、記憶、思維、表達等多種認知于一體的綜合過程,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活動中最核心和關鍵的要素,是提高幼兒閱讀興趣、效率,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重要條件,可以幫助幼兒自主建構,為幼兒主動學習奠定基礎。然而,我國閱讀教育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許多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指導,導致幼兒難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兒童不是天生的閱讀者,通常需要有人引領他們走進閱讀的世界,而父母就是擔負起這個引領責任的最好人選。通過前期開展的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幼兒和家長對親子閱讀抱有積極的態度,大多數家長肯定了早期閱讀和親子閱讀教育的作用,但是,家長對親子閱讀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主要表現有:第一,大多數家長不能理解閱讀活動的意義,缺乏正確認識,簡單地將閱讀作為幼兒識字的工具。第二,大多數家庭缺乏良好的親子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第三,家長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認識不夠,缺乏有效指導等。
針對以上情況,本文以幼兒園為中心,以家庭為紐帶,以社會為橋梁,從幼兒、家長、教師三個層面著手,精心創設閱讀環境,科學引領閱讀方法,融合家、園、社三方資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用切實可行的一系列舉措,引導、支持、幫助家長和幼兒一起進行快樂的閱讀,進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以幼兒園為中心,打開閱讀生態的起航之港
閱讀能讓幼兒打開了解世界,而繪本則是幼兒了解世界的最佳載體。繪本源于生活,內涵豐富,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經驗、閱讀能力的良方。幼兒園的繪本教學應更具專業性。繪本教學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次優秀的繪本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互動,繪本選擇、閱讀環境的創設、閱讀指導等都應精心設計。
(一)選擇適宜的繪本
首先,教師應選取相關文章進行理論學習,了解選擇繪本所需遵循三方面的原則:重視內在價值;要懂得擇精而購;要注意充分利用。依據理論指導,教師分年齡組搜集適合本年齡段的繪本書目,然后進行大組匯總,由教研組按照書目購買正版繪本。其次,把買回來的繪本進行分類,如有字繪本、無字繪本,根據內容長短、情節難易、畫面細節等進行難易程度等級分類。最后,分批投放到各班。
(二)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1.幼兒園公共閱讀環境的創設
為了給幼兒創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環境,幼兒園把樓梯拐彎處設置成溫馨小書吧,把走廊墻面設置成繪本墻,成立專門的閱讀室。在閱讀室的長廊上布置“閱讀掠影”,把幼兒一起或與家長閱讀的照片張貼在墻上,讓幼兒講述自己與同伴、家長閱讀時的快樂情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幼兒園每周都會展示“好書推薦”,家長、幼兒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富有啟迪性、趣味性的書本推薦給其他幼兒和家長。
2.班級圖書角環境的創設
為了提高幼兒的參與性,發揮環境的隱性指導作用,幼兒園很注重圖書角的環境創設,不僅在墻面上設置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閱讀公約”“你問我答”等板塊,還將圖書架上的所有圖書進行了分類,如圖書漂流區、繪本區、新書榜等。在此基礎上將圖書分類細化,各班根據幼兒興趣、主題開展、區域游戲等內容將圖書分為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
另外,幼兒園每個圖書角都有一個特色書袋,這個書袋專門用來投放教師經過選擇發放到各班的繪本,對于投放的繪本,教師重點指導。
(三)個別化閱讀與集體教學的有效結合
宋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詩人朱熹說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句話告訴大家讀書要用心思考、仔細觀察、多讀多說、善于表達。為了讓繪本閱讀在幼兒園開展得更扎實,幼兒園采取了個別化閱讀與集體教學的有效結合,鼓勵幼兒自主閱讀、勤于思考、大膽表達。
1.個別化閱讀
以《雪孩子》為例。在開展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幼兒園將繪本投放在圖書角,以區域化的小組閱讀形式,鼓勵幼兒自主閱讀。為了記錄幼兒個別化閱讀情況,幼兒園投放了“幼兒個別化閱讀記錄表”。幼兒在閱讀中根據表格內容記錄下他們喜歡的地方以及疑惑的內容。表示喜歡的畫面、情節;“?”表示對書中不明白的地方;表示什么時間,通過什么方法解決了前面的疑惑。幼兒的記錄全是用繪畫的形式,“備注”欄則是教師在幼兒記錄后用關鍵詞或簡短的語句說明幼兒繪畫的內容。除了幼兒的記錄外,同時還投放了教師的觀察表,用文字記錄下幼兒的閱讀情況,包括狀態、方法、速度、與他人的互動等,這樣便于對該幼兒進行分析以及針對性指導。
2.集體教學活動
在幼兒充分自主閱讀后,教師開始整理幼兒記錄表,梳理幼兒的記錄內容(包括對這本書的疑問、感興趣的畫面)以及幼兒沒有關注到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教師還組織幼兒閱讀原版《雪孩子》并觀看相應的動畫片,通過對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不同。
針對《雪孩子》教師開展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有的設計成辯論賽,有的設計成分組的區域化閱讀。幼兒在不同形式的集體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在每一次的討論中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
另外,幼兒園要積極研究繪本教學游戲化的開展方式,在游戲中滲透繪本思想。例如,《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故事內容輕松詼諧,情節簡單流暢又充滿驚險的繪本,它講述了母雞蘿絲在農場散步時,一只狐貍一直在暗中跟蹤并試圖捕捉她,母雞蘿絲機智地避開狐貍的多次攻擊,最終安全回家的故事。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據故事發展制作故事地圖,讓幼兒真實體驗故事的歷程,制作完地圖后,可以選擇一段與故事發展情節相呼應的音樂,渲染出故事的情境氛圍,再讓幼兒大膽想象,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等來表現角色狀態的變化,更專注地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情節體驗與快樂。家長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時,可以與幼兒一起玩繪本中的游戲。例如,家長使用自制磁力貼片來制作故事背景版,讓幼兒在貼片上重現繪本中的場景,通過方位介詞閃卡、繪本單詞閃卡和劇情閃卡,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到更多的詞匯和語法;還可以自制面具和頭飾,與幼兒一起扮演其中的角色、對話、動作、表情,體驗繪本中的情感,增進親子關系。
二、以家庭為紐帶,筑起閱讀生態的培育之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幼兒園之所以以家園融合為途徑,是希望家庭與幼兒園能真正融為一體、互相支持、緊密配合,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家園融合有助于家長樹立對早期閱讀的正確認識,提高家長對幼兒閱讀活動的指導能力;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家庭親子閱讀氛圍,增進親子關系。
(一)家園互動
在早期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讓家園步調一致,幼兒園每學年進行一次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幼兒的閱讀現狀和家長指導情況,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專家入園指導。同時采用家長會、網絡溝通等多種方式,進行一系列的理論學習、案例分析以及經驗分享等活動。教師向家長詳細介紹本班閱讀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幼兒閱讀現狀。家長分享自己在家指導幼兒閱讀的做法,提出在指導幼兒閱讀時的困惑,大家相互討論、學習交流。同時,教師會將幼兒個別化閱讀情況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
另外,教師及時記錄家長們的疑問,提交至教研組,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家園溝通,不僅提升了家長的理論水平,還能幫助家長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對幼兒閱讀的意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能提高家長對幼兒閱讀的指導能力。
(二)圖書漂流
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幼兒園以古老的漂流瓶傳說為藍本將本次“圖書漂流”活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幼兒,使全園300多名幼兒都積極參加活動。家長和幼兒精心挑選一本心愛的小書,并且精心制作了推薦詞、漂流記錄卡等。漂流活動先在各班進行,幼兒看到自己喜歡的書后可以取閱,并在漂流記錄卡上做記錄,讀完后將書放回漂流書架,繼續漂流。班級進行完后,再進行年級組的圖書漂流,最后再全園大漂流。
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促進了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的養成,讓幼兒能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提高閱讀興趣、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促進了師幼共讀、同伴共讀、親子共讀。
(三)自制圖書
隨著閱讀活動的開展,幼兒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中、大班幼兒在續編、仿編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對自制繪本產生了興趣。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感興趣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內容都畫成了圖冊,并口述故事內容,由家長進行文字記錄,形成充滿童趣的繪本故事。
為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相互學習,為幼兒提供展示的平臺,班級特意設置了自制繪本區供幼兒交流分享。有興趣的幼兒還在園內舉辦了個人自制圖書展,大家的肯定和贊揚讓“小作者們”感受到了制作繪本帶來的成功喜悅,也讓更多的幼兒和家長看到了這些生動有趣、精彩紛呈的作品。
結合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開展“童心‘話’世
界”——創意自制圖畫書大賽。本次活動得到了幼兒和家長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收到110本自制圖畫書參賽作品,有情感類、科普類、習慣養成類、生活紀實類等,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主題突出。
班內由班級幼兒投票評選出優秀作品,推薦到園內,再請家長志愿者和教師、小朋友共同評選出優秀作品,并出版優秀作品集。
(四)繪本講述
為了進一步營造學說話、敢說話、會說話的氛圍,促進親子關系,培養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表現能力等,幼兒園還組織開展了“童心‘話’世界”繪本故事親子講述大賽。各個家庭積極報名,從初賽到復賽,參賽選手各展所長,展示了各自的風采。
他們用生動的語言將故事娓娓道來,親子之間的表演或慷慨激昂,或柔聲傾訴,或幽默逗趣,或催人淚下,以此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五)公眾號專欄
為了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為他們提供語言表達機會和展示平臺,課題組開通了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專欄——“茶鄉小主播”“繪本專欄”等,幼兒可以挑選“圖書漂流”、書架上或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講述,可以獨立講述,也可以親子配合講述,以音頻、圖片、照片、文字等形式發布,幼兒既可以看又可以聽。
在餐前、午睡前、自由活動中,幼兒都可以聽到同伴在公眾號里講述的故事。幼兒園堅持每周一發布,各個年齡段幼兒均有參與,贏得了廣大家長和幼兒的喜愛與好評。
三、以社會為延伸,搭建閱讀生態的交流之橋
(一)園社共育,延伸書香之氣
為了構建良好的讀書共同體,延伸閱讀群體,與幼兒園附近社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共建活動進行有效聯動。以社區圖書館為主陣地,組織家長和幼兒參觀、借閱圖書,拓寬閱讀視野;以親子閱讀體驗為特色,通過“親子故事1+1”“推普進社區”“端午故事節”等活動,以經典誦讀、故事講述、圖書漂流以及書香之家申報等形式,增強家庭閱讀文化氛圍,促進家園共育。
(二)雙休伴讀,共建書香之場
學校積極以“悅”讀人為對象開展項目式培訓,打造以領讀人為核心的閱讀推廣隊伍,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閱讀資源、更平等的閱讀機會,更專業的閱讀指導。同時,以班級圖書角、走廊讀書間、校園圖書館、家庭書吧、社區圖書館為陣地,攜手多方打造最美閱讀空間。三年來,數十位領讀人走進社區的“雙休伴讀”活動,收效顯著。未來,學校還將和社區繼續建設“悅”讀小站,讓小站成為幼兒課余生活的棲息地、自由閱讀的小窩。
(三)數字閱讀,共享書香之樂
學校是區域內推廣讀書的主陣地之一,應作為區域內讀書的引領者。未來學校與社區將深度合作,共建共享閱讀公眾號、小視頻等平臺,搭建線上閱讀社區,引領區域內讀書潮流,利用線上讀書俱樂部,定期組織區域內閱讀活動,推薦好書,分享閱讀經驗,提升區域內居民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
四、結語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孩子成長的三大環境,它們各自在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學校積極構建家校社一體化閱讀生態,豐富閱讀資源,不斷拓展線上線下、家校社閱讀空間,滿足兒童多樣化閱讀需求,為幼兒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空間和更多的閱讀選擇,最終為培養終身閱讀者奠定堅實基礎。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關于家園社協同生態式早期閱讀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研究”(立項編號:FJJKXQ23-0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