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是中小學研學實踐的重要內容。博物館以實物展陳和互動體驗的形式,能夠將課本中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實現跨學科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博物館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其樹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我們每一個人,都從先輩們的歷史中走來,也終將會成為后世傳承者所要回望的歷史。如果說有什么地方是承載這些悠久歷史、凝聚這些璀璨文化的場域所在,那一定非博物館莫屬。作為天津人,天津博物館便是我們優先考慮參觀學習的場所。
新學期剛開學,還沒等我和愛人安排博物館之行,孩子就從學校帶回一本研學手冊,封面上印著“六力學?!澜馓旖蛑宋奶旖颉椖咳蝿諘?。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捧著什么珍寶:“爸爸,我們要去天津博物館了。老師說,可以自己設計問題現場采訪工作人員,還要我們提前學習知識,現場給別的觀眾講解呢!”
我一邊欣喜學校和家長心有靈犀,一邊翻開任務書仔細地看。一本19頁的小冊子,清晰列出了這次研學的“23541”、獎懲機制、包含13個重點文物在內的共計15個研學課題,以及留給孩子們自主統計的“收支明細表”、自主完成的課題分析?!靶〖一镆约禾剿骱驼故镜膬热莶簧?!”我心里想。
“兒子,你想好選哪個課題了嗎?”我試著問兒子?!棒浯湎X蟈白菜!”正上三年級的兒子回答得很干脆??磥戆嘀魅芜M行研學宣導后,小家伙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后面幾晚,我們全家圍坐在書桌前,像探險家籌備遠征般,共同參與孩子這次場館研學之旅的準備。孩子負責定課題、查資料、選資料、給家庭人員分工,我和愛人負責提供所需物資、答疑解惑??粗⒆佑弥赡鄱ふ墓P跡在任務書上寫下“清·翡翠蟈蟈白菜”、用iPad查文物資料、畫文物簡圖,并和我們討論分析這棵玉石白菜蘊含的文化和意義,我和愛人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這期間,孩子每隔兩天放學回到家里,就會和我們分享研學進展。這周美術課上畫了隊旗手稿;下周美術課和勞技課上完成了隊旗制作;又一周,各個項目小組開始進行課題講解練習,并在分享后結合老師的指導,對課題進行補充分析……外出前,班主任又在班會課上宣讀了研學規則、獎懲機制,并帶領各項目小組進行了團建。兒子作為項目技術員,要在項目小組中擔任“知識頭腦”,配合項目經理安排,和項目副經理、跟催員等各有角色分工的同學一起,共同完成研學準備、參與成果匯報。看得出來,他很期待,也很有參與感。
終于到了兒子所在班級的研學外出時間。我和愛人早早關注了學校的視頻號,觀看全程直播??粗鴥鹤雍屯瑢W在博物館中專注地聽講解、記筆記,認真向講解員提問,并在參觀結束后變成小講解員,向其他參觀人員講解,我們很欣慰。我們深知,自家兒子調皮好動,實現從不愛上課到求知若渴的轉變有多不容易。這一切,離不開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更離不開良好的課程設計和老師引導。
成果匯報環節,坐在由教室變裝成的“展室”里,看著孩子們設計的精彩展板,聽著孩子們互相配合進行13個文物的講解,看著他們自信或略帶緊張地分享對玉器、中國玉文化的認識,以及結合校園學習生活對“君子之德”的感悟,我深刻理解了這次跨學科研學項目“玉不琢,不成器”的主題內涵。
2025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提出,組織學生體驗感悟新時代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而博物館,既集合歷史精華,又鏈接未來時空,正是浸潤童心、雕琢少年的合適場館。
作為家長,我欣喜地看到,六力學校小學部的博物館研學課程正以獨特的魅力,在“行走的課堂”中為孩子播下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種子。那些在學?!吧逃薄叭吼B模式”下,對知識帶著目標和計劃的探求,與同齡人在合作中的討論、碰撞,以及向陌生人講解文物時的鍛煉、展示,如同溪流奔向大海途中必須經歷的陽光、雨露、砂石,對孩子們有磨合、有挑戰,更有滋養,為他們的未來人生奏響更加美好、壯闊的樂章儲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