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步實施和持續推進,全面探索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與方法,已成為廣大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和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探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意義和具體策略,以期深化教師對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重要性的認識,精準把握相關工作的開展原則,為提高學生提問能力和綜合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強化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基本共識,并在積極地探索與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如忽視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注重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等,這些都影響了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肩負使命,針對學生課堂提問能力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探索并深入研究解決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后續實踐中加強系統歸納和反思,從而全面把握培養學生課堂提問能力的規律,為學生全面發展鋪路架橋。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意義
(一)有助于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講解——聽講——課堂練習”固化教學模式,導致課堂學習氛圍沉悶乏味、缺乏新鮮感。鑒于此,教師通過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提問,可以有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凸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勵他們從提問的視角出發自主探索知識點,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感,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
(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仍存在知識講解被動化、技能教授灌輸化等顯著問題,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強化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轉變師生角色,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避免了被動式學習方式和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一舉措不僅能激勵學生主動地深入學習數學基礎知識,還能幫助教師破解課堂教學瓶頸,優化課堂教學薄弱環節,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往往側重于提升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鑒于此,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思想,以提升學生提問能力為課堂教學核心目標,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打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通過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互動交流能力以及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四)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因忽視自我學習與提高教學能力,難以適應新課標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想要實施行之有效的學生提問能力培養策略,就應轉變教學觀念,主動學習相關教學理論和技能,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強化與其他教師的互動交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拓寬教學視野,并在教學實踐中反思、歸納和總結。以上舉措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課程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能力。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基本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全面強化對學生課堂提問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師在開展該項工作時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科學合理地制定可行的培養目標和方案。同時,教師還應明確各階段的基本任務和核心目標,按照有序的節奏提升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
(二)以生為本原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具體策略,旨在通過強化學生的提問能力,助力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因此,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以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和能力為目標,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以此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與提升。
(三)開放交流原則
在探索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時,教師應摒棄閉門造車式的教學思維,遵循開放交流原則,主動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通過與優秀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這一舉措能夠有效激發教師的創新思維,拓寬其教學視野,使其在開放性的探索中高效助力學生課堂提問能力的提升。
(四)服務教學原則
教師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升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助力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因此,教師應遵循服務教學原則,將是否促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是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該項工作的評價與考核標準。同時,在后續的能力培養實踐中,教師應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有效改進課堂互動模式,通過持續的探索工作,切實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打牢學生的提問根基
學生的課堂提問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儲備上。如果學生連最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算理都未掌握,那么培養其課堂提問能力便無從談起。因此,教師應深刻理解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培養其課堂提問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其從較高起點提出問題創造有利條件。
例如,在講解《圓》小節內容時,教師應認真梳理該節課的基礎知識點,運用思維導圖直觀地呈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同時,教師可以用☆或△標注學習的重難點,利用幻燈片課件對這些核心知識點,如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進行全面化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具體的案例、隨堂練習題目等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此外,教師還應督促學生做好復習工作,真正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學生從較高起點進行課堂提問奠定堅實基礎。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較為嚴肅沉悶,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交流、害怕提問,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深入剖析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用行之有效的的策略和方法,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友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舒緩學生的學習情緒,鼓勵他們積極互動、勇敢發言,為提升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例如,在講解《分數的混合運算》小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面帶微笑走進數學課堂,用詼諧、幽默且鼓舞人心的語言進行講解。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構建民主課堂,允許學生在不打擾他人的情況下直接起立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自由討論。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發言,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必要時還可以播放背景音樂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真正打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環境。
(三)發揮課堂活動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提問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喜歡參與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并能夠在游戲中積極與同伴互動交流,踴躍提出個人想法。因此,在培養學生課堂提問能力時,小學數學教師應精準把握該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入多樣化的游戲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課堂提問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講解《扇形統計圖》小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學生興趣愛好大調查”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采訪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匯總采訪內容。隨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提問,如“怎樣將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如何結合數據制作條形統計圖”等。在整理完組內成員提供的解決方案后,共同制作對應的條形統計圖。在展示環節,由其他小組成員向展示小組提問,而展示人員則要認真回答。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互動與提問的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
(四)教授學生有效的提問方法,使其掌握課堂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一項極具方法性和技巧性的活動。因此,教師應明確課堂提問活動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合理地教授學生課堂提問的具體方法,使其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為提升學生課堂提問能力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講解《比的認識》小節內容時,教師應重視教授學生以下課堂提問的方法:在選擇恰當的時機提問,如感到疑惑、存在分歧或不解時;提問時應緊扣要點,清晰表達不解之處,做到語言精練、目的明確;在提問過程中要保持思考、聲音洪亮,避免扭扭捏捏。通過這些有效的提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課堂提問與互動的技巧,提升課堂提問質量,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助力。
(五)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啟發學生的提問思維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固定的方式和流程開展教學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無法有效指導其學習思路,進而阻礙了對學生課堂提問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教師應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圍繞具有較強概括性和啟發性的任務,展開課堂思考與提問,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例如,在講解《百分數》小節內容時,教師通過深入分析教材內容,設計具有較強概括性和啟發性的任務,如“什么是百分數”“如何讀寫百分數”“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等,讓學生結合問題閱讀教材,并提出新問題。如在思考“如何讀寫百分數”時,學生可能會進一步提問:“百分數是否有不同的讀寫法?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什么區別?”教師可以鼓勵班級其他學生參與回答,并在回答結束后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補充講解,在問題驅動中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指引學生的學習思路,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強化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針對當前學生提問能力養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積極采取以下措施:在后續的課堂提問教學實踐中,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打牢學生的提問根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發揮課堂活動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教授學生有效的提問方法,使其掌握課堂提問技巧;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啟發學生的提問思維。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逐步提升學生的課堂提問能力,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創造有利的前提條件。
注: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德育在小學語文與數學學科實踐中的融合與滲透”(課題編號:ZJYKT20240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