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粵教版初中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作品》單元的教學為例,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進行研究。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主的原則,采用以項目驅動、分層教學、小組學習的方法,結合信息化教學技術,優化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參考,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課堂也成為了教學信息素養的主要平臺,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是目前信息技術領域教學工作者需共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明確教學目標,注重能力培養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風向標,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1]《制作多媒體作品》單元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等三個方面來擬訂,知識目標:學生應掌握多媒體基本概念、構成要素、制作流程和基本技術;能力目標:學生應樹立信息獲取的能力、信息處理的能力、作品設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抽象化的課程標準明確化,不能是籠統的目標設置,或設置較高的目標,或過低的目標設置。《制作多媒體作品》單元教學實踐方面,教師要把單元整體目標分為每課時的單元目標,如“能夠運用Photoshop軟件調整圖像大小和分辨率”“能夠設計和制作3~5幀簡單的動畫”,從而更好地幫助教師控制教學節奏,也方便學生定位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置要把能力培養作為指向,注重知識的遷移能力,并使學生從“學會”轉變到“會學”,從而促進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應用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舞臺”,科學合理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2]對《制作多媒體作品》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選擇和重構。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其次,要創新教學內容,融入一些新技術、新應用;再次,進行重組的教學內容,例如對一些分散在各課時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融合整合為一個完整的任務;最后,情境化的教學內容,可將一些抽象性的技術知識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興趣偏好聯系在一起,由此為學生開展實踐任務活動等設計具體的素材。
三、創新教學方法,促進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的紐帶,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制作多媒體作品》單元教學要用多種方法教學幫助學生真正達到自主學習。項目式驅動教學法是該單元較為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可設定完整的多媒體作品制作任務,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應用。如設定“數字校園介紹”多媒體作品制作任務,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多媒體作品制作。問題驅動教學法也是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設計由淺及深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成學習。如學生作品中提出的“怎樣讓圖片更清晰”“如何做出流暢的動畫”,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翻轉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師把基礎操作內容錄制成微課,讓學生在課下學習,課堂的時間用于解決難題、開展深度學習活動。微課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方法等,可根據具體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選擇。
四、設計教學活動,注重互動體驗
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載體,精心組織、科學合理、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有效性。《制作多媒體作品》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踐行“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把關注學生的互動與實踐作為設計的重要目標。導入教學活動應突出情境的創設與問題的誘發,喚起其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講解示范的教學活動應以“小步子”策略設計為基礎,把復雜的操作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步驟,并結合例子進行直觀的示范演示操作;練習的教學活動應著重反饋與糾錯,如設置檢測點,要求學生在每做一步后進行自檢或互檢;合作的教學活動應注重分工與合作,如讓學生組成多媒體作品制作小組,分別負責相關素材的收集、圖像的處理、動畫的制作、聲音的處理、綜合集成等工作;評價的教學活動應注重多元參與與呈現,如開設多媒體作品展示會,師生共同對多媒體作品展開評價。教學活動的設計,還應兼顧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設計分層的、分梯度的任務與支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五、整合教學資源,提升技術支持
教學資源是教學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可為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支撐。教師要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教學支撐,充分使用教科書配套資源,結合教學目的進行甄別選擇并加以合理使用;要開發并應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開闊學習視角,拓展學生學習空間;要開發和應用自主資源,如操作指導資源、案例資源、素材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的支撐;要整合學校及社區資源,如相關設備設施、相關專業人士、社會實踐活動等,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的體驗。資源使用中要注重資源使用的切合性、適宜性和互動性,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通過利用白板、電子演示板、教學活動反饋系統等工具,為教師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互動性的實現提供便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提升初中信息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資源等方面采取措施去優化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明星.改進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4(27):59-61.
[2]陳建麗.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初中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4(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