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國全民閱讀工作全面啟動,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1部門聯合發起全民閱讀的倡議。黨的十八大報告將“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作為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至今,“全民閱讀”連續12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經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這是對近20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全民閱讀工作的總結和深化,表明全民閱讀從“倡導”到“深化”,已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閱讀推廣是將推廣和閱讀聯系起來,由閱讀推廣主體面向社會大眾,旨在培養公眾閱讀興趣、激發閱讀熱情、提升閱讀水平,促進全民閱讀所開展的所有活動和工作的總稱。
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J.Adler)創作的《如何閱讀一本書》(HowtoReadaBook)是一本指導閱讀的佳作,第一版于1940年初在美國首發。隨著社會與閱讀境況的快速變遷,該書作者與查爾斯·范多倫(CharlesVanDoren)對初版內容進行了增補改寫。全書分為“閱讀的層次”“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閱讀的最終目標”四個章節,針對美國閱讀和閱讀指導的狀況,詳細講述閱讀理念與方法。書中提到“閱讀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2],那么閱讀推廣理應在助推讀者與“缺席的老師”相遇相識乃至深入交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閱讀價值、需求與社會閱讀現狀之間存在著矛盾:一方面,閱讀仍是現代社會的普遍需求,是人類社會進步和個人終身成長的關鍵途徑;另一方面,社會部分成員“不主動閱讀”“不會閱讀”的現象較為普遍。在深化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書中的理論和思想對通過閱讀推廣紓解閱讀困境有啟發和指導意義,有助于推動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
閱讀推廣的現實困囿
在知識經濟蓬勃發展、文化軟實力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社會對閱讀推廣的重視程度不斷攀升,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閱讀推廣工作仍然面臨諸多困境,在閱讀推廣體系建設、覆蓋人群范圍和服務實際成效等方面均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亟待構建科學分級閱讀體系。目前,我國閱讀推廣按面向人群主要分為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為對象的閱讀推廣,即“分齡分眾閱讀推廣”。然而,正如《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言,閱讀理解力與年齡、學歷并不絕對呈正相關[3],即使同年齡段、相同學歷的人群也有可能在閱讀基礎與理解力存在個體差異。由于缺乏科學的層次結構和標準體系,閱讀推廣在實踐中容易陷入多元主體下“碎片化”服務的困境,推廣主體在內容選擇上處于一種開放、自發狀態,進而導致服務匹配性、系統性不強,難以實現分層分眾的精準化閱讀指導。
特殊群體閱讀服務有待強化。《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當務之急是必須從最大公約數的閱讀教起。”[4]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必須確保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所有人享受到平等的閱讀服務。閱讀推廣的目標人群是全體公民,但重點應是無法正常接受圖書館服務的特殊人群,使不愛閱讀的人愛上閱讀,使不會閱讀的學會閱讀,使閱讀有困難的人跨越閱讀障礙。[5目前,由于多元主體協作乏力、閱讀資源配置不均、宣傳力度有限、活動形式單一等因素,閱讀推廣的覆蓋范圍和大眾參與度未能達到預期,特殊群體的閱讀“均等化”尚未完全實現,農村和偏遠地區覆蓋不足,少兒、老年人、殘障人士以及“數字文盲”等重點群體仍是閱讀推廣的短板。
閱讀推廣模式有待創新。面對泛讀化、碎片化、數字化的閱讀趨勢,現有閱讀推廣模式明顯滯后,缺乏創新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具體而言,一是多數閱讀推廣活動策劃缺乏前期調研,忽視讀者的興趣特征、年齡結構、職業背景和閱讀基礎等個性化因素。這種單向輸出的推廣模式難以滿足讀者的多元需求,導致活動參與度不高、整體效果欠佳。二是傳統推廣形式(如講座、讀書會)仍占主導地位,“代讀”“導讀”較為普遍。《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目前盛行的種種過度強調推廣者的主觀能動性而弱化讀者意愿和參與度的閱讀推廣形式,實質上消解了讀者的主體地位,使閱讀異化為被動接受的過程。
面對閱讀推廣實踐中的種種困境,《如何閱讀一本書》中關于閱讀層次、主動閱讀等重要理論,對我們探索破局方向提供了指引和啟示。通過構建科學的分級體系、優化針對特殊群體的閱讀服務、創新智能服務平臺等舉措,方能實現閱讀推廣的精準化、專業化與數智化轉型。
構建遞階累進的分級閱讀推廣機制。傳統閱讀推廣通常按單一主題分眾開展活動,其優勢在于主題突出、組織便捷,但同一目標人群的閱讀基礎和理解力往往差異較大,易出現針對性和系統性不強等問題。《如何閱讀一本書》強調“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累積的”,需將閱讀劃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閱讀推廣也可以按照這種分級標準開展,兼顧同一年齡段內理解水平相當的和閱讀能力特殊的讀
閱讀推廣的優化舉措
者,基礎閱讀推廣主要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及以下的學生或同等閱讀力的讀者,檢視閱讀推廣的目標是培養讀者快速把握文本重點的能力,分析閱讀推廣適合高中階段學生或同等閱讀力的讀者,主題閱讀推廣則主要針對大學生及以上或同等閱讀力的讀者。細分閱讀層次,構建閱讀推廣服務標準體系,建立遞階累進的分級閱讀推廣,既有利于分層分眾的精準化閱讀指導,也符合閱讀認知規律。
組建特殊群體閱讀輔助人團隊。專業指導在閱讀能力培養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基于此,建設一支穩定、專業的特殊群體閱讀推廣人隊伍成為推動閱讀推廣向縱深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方面,各級政府可針對老年人、殘障人士等閱讀障礙群體組建專業閱讀輔助團隊;同時,公共圖書館應配套建立閱讀導師和數字引導員制度,為有需要的讀者提供一對一的輔導服務。另一方面,建立特殊群體閱讀輔助人才培養制度,通過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定期開展領讀人及志愿者培訓、規范服務行為等措施,全面提升閱讀推廣服務的專業水平。同時,建立閱讀推廣人激勵與保障機制,各級政府需為閱讀推廣人提供經費支持和資源保障,對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單位給予表彰,以此激發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動力。
建立閱讀推廣資源直達基層機制。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增強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為落實這一部署,閱讀推廣服務需要著力解決三個維度的不均衡問題:區域差異、城鄉差距和群體差別。通過縮小公共服務獲取差距,確保全民共享公平的閱讀資源和機會。一是建立五級聯動的閱讀推廣服務體系。雖然總分館制在推動優質圖書資源下沉和促進資源共享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地區發展差異,當前仍存在縣域間及體系內的資源配置失衡問題。為此,需要對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進行拓展創新,可以在條件成熟的省份率先試點“省級中心館 °+ 市級總館 °+ 縣(區)級分館 + 鄉鎮(街道)支館 + 村級(社區、大型小區)服務點”五級服務體系改革,并實現同層級圖書館的協同聯動,全面提升閱讀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二是重點加強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科學規劃服務半徑,確保實現社區和行政村圖書服務網點全覆蓋。同時,通過整合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中小學圖書館(室)等現有資源,并將其納入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構建更具系統性的多層次閱讀推廣服務網絡。
依托數字技術賦能閱讀推廣數智化轉型。《如何閱讀一本書》強調必須區分不同的閱讀形態,這一洞見與數智時代讀者需求的多元化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閱讀推廣的數智化轉型需以“區分閱讀形態”為重要理念,具體可從兩方面落地。
一是注重數字技術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數智時代閱讀推廣的要素呈現出虛實結合的特征,推廣方式需要采用“人工推廣 °+ 機器推廣 + 虛擬數字人推廣”的多元模式,深度融合AI、HCI、AR、VR等前沿技術,促進數字閱讀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從而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線上閱讀資源和沉浸式體驗。
故而,針對當前閱讀推廣中互動功能缺失和個性化引導不足的現狀,可構建全國性閱讀推廣服務平臺,基于“AI驅動 + 閱讀推廣資源 + 閱讀推廣服務 + 閱讀社交”,通過智能化引導實現讀者的“主動閱讀”。該平臺應主要包括四大特色功能板塊:閱讀推廣資源板塊(利用AI推薦算法,設置權威薦書、新書速遞和專家書評三大子板塊)、閱讀推廣服務板塊(下設推廣活動矩陣、閱讀推廣人簡介兩大子板塊,AI系統將基于地理位置智能推薦提升活動匹配度)、讀者中心板塊(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建立讀者電子檔案,記錄讀者信息、興趣偏好及行為數據等,根據參與時長和頻次累積積分,實現精準化閱讀指導)、閱讀社交中心(依托AI驅動的社交功能,建立活躍的閱讀社群和支持讀者與讀者、讀者與閱讀推廣人互動從而分享閱讀心得)。
二是加強閱讀推廣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環境下,傳統閱讀推廣中單一、被動且靜態的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需構建線上線下協同的推廣體系,通過多元便捷的數字化渠道與實體服務相結合,為讀者提供無縫銜接的互動式閱讀體驗。一方面,應主動融入新媒體,組建專業團隊,研制開發滿足不同群體讀者需求的數字閱讀APP,提供海量電子書籍等在線閱讀資源,幫助讀者建立自己的虛擬圖書館,方便讀者隨時隨地閱讀;另一方面,可采取線上“你點單、我買單”式薦書方式(即讀者按需薦書、平臺集中采購),鼓勵讀者發掘好書,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薦服務,增強閱讀推廣的互動效果。
結語
全民閱讀從最初的“倡導”到“大力推動”“深入推進”,再到如今的“深化”,彰顯了全社會對高質量全民閱讀的持續追求。閱讀推廣是將閱讀與社會服務有機結合的新型文化服務形態,具有提升全民閱讀素養、營造全民閱讀良好風尚的功效,是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如何閱讀一本書》作為閱讀領域的經典著作,其價值不僅在于個人閱讀方法的傳授,更在于為閱讀推廣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通過借鑒書中的方法論,閱讀推廣可以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引導社會成員樹立科學的閱讀觀念,進而在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
作者陳婧崎系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體育職業學院講師譚小慧系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政工師周逸姍系湖南體育職業學院講師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全民閱讀推廣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WTC2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黃俊.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與實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2][3][4][6][7][8][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郝明義,朱衣,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5]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