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單元作業設計通過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有效提升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整合及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其獨特的主題和豐富的內容,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門。本單元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主題,通過多篇課文展現了自然之美。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筆者以該單元為例,探討跨學科單元作業的設計策略,旨在通過整合多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明確單元主題,確定作業設計思路
以單元作為跨學科作業設計的整體,要求在明確單元主題的前提下,根據課文內容整體規劃,分析、歸納、整合單元知識,明確跨學科作業設計主題,確定設計內容,搭建設計框架,為跨學科作業設計提供有力支撐。
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安排了《花鐘》《蜜蜂》《小蝦》三篇課文。《花鐘》一文寫作者通過觀察,發現了不同植物有著不同的開花時間,且與溫度、濕度、光照和昆蟲的活動密切相關;《蜜蜂》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記錄了法布爾通過觀察與實驗,發現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小蝦》一文寫作者通過觀察,發現了小蝦的生活習性以及日常的活動方式。這些課文從不同角度講述了觀察與發現的樂趣,引導學生通過細致觀察了解事物,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三篇課文都與觀察大自然的事物有關,因此,教師可將跨學科作業設計的主題確定為“發現自然之美,觀察自然之奇”,在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進階作業的設計上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設計一系列綜合性的作業任務。如《花鐘》作者觀察的對象為不同的花朵,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某一種花作為觀察對象,觀察它的開花情況,記錄下花朵的顏色、形狀變化以及周圍環境的特點,并思考為什么它會選擇這個時間開放,做好課前預習。教學《蜜蜂》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簡易的科學實驗,觀察蜜蜂如何找到回家的路,體驗探索的樂趣,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小蝦》時,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學科,讓學生把小蝦獨特的活動方式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增強對文本內容的深人理解和感受。
教師以單元為整體明確作業設計的主題并貫穿始終,將單元中各個內容有機關聯起來,同時融入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讓學生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刻的理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還能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二、多學科融合設計作業
1.觀察自然,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都喜歡以生活為場景的作業,在課前教師可融合科學觀察元素,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好奇與敬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開展自主預習,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深人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都是以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為對象,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有了驚奇的發現,這一情境恰好契合科學中注重觀察的理念。因此,在跨學科理念下,結合單元的觀察主題,融入科學的觀察元素,讓學生課前觀察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奇特行為來進行預習,可以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花鐘》中的花朵是較為常見的植物,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家周邊選擇一種或幾種具有明顯開花時間規律的花朵,如牽牛花(早晨開放)夜來香(夜晚散發香氣)、向日葵(隨太陽轉動),連續一周在選定的時間段(如早晨、中午、傍晚)進行觀察,并記錄花的生長變化(如開花時間、持續時間、顏色變化、形態、香味等)以及環境中光照、溫度、濕度的變化,嘗試從觀察結果中思考花朵的開放時間、持續時間與環境因素的關系,也可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搜索了解所選花朵的生物學特征及開花機制,最后整理觀察記錄,撰寫觀察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分享。
課前預習是學好單元的起始點,融合科學觀察的預習作業更新穎活潑、富有獨創性,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花鐘》一文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記錄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2.科學實驗,體驗探索樂趣
科學實驗直觀且充滿趣味,是學生喜歡的作業形式之一。將科學實驗融入作業設計,讓學習過程不再局限于文字與閱讀,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形成綜合的知識體系,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在教學《蜜蜂》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觀察蜜蜂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完成科學小實驗,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首先,選取蜂農養殖的蜜蜂中容易觀察且無毒的蜜蜂作為實驗對象,用塑料瓶或紙袋捕捉幾只蜜蜂并用顏色明顯的記號筆在蜜蜂的背上做標記。然后,選擇遠離蜂巢的地方(如距離蜂巢500\~1000米),打開塑料瓶或紙袋,讓蜜蜂飛出。接著,記錄被標記蜜蜂離開的時間、地點以及標記的顏色或圖案,并使用相機或望遠鏡觀察記錄蜜蜂的飛行軌跡。最后,在蜂巢附近設置一個觀察點,等待被標記蜜蜂的到來,統計返回蜂巢的蜜蜂數量并記錄返回的時間。實驗結束后,整理觀察到的數據,分析蜜蜂返回蜂巢的時間、路徑選擇,思考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
在語文教學中融合科學實驗,不僅有趣,還能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動物的生存智慧和自然界的神奇,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3.藝術表達,促進思維進階
作業設計還可以與美術相結合。學生將課文中描寫的事物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不僅能夠深入理解和感受課文,還能培養藝術創造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如課文《小蝦》描述了小蝦不同的形態特征以及日常活動,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有趣的小蝦”繪畫或手抄報作業并進行展示,讓學生在生活中(如菜市場或公園池塘)觀察小蝦,結合課文中的描述,畫一幅小蝦活動的繪畫作品。畫面上,可以是小蝦們正在覓食、玩耍,也可以是小蝦們在躲藏或進行戰斗的有趣瞬間。創作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表現小蝦的透明感、細長的觸須和靈活的身體,同時讓學生使用鮮艷而和諧的顏色來描繪畫面,讓作品更加生動活潑。手抄報部分,可以讓學生摘錄課文中最有趣的句子,或者寫下自己對小蝦的觀察和感受,也可以科普小蝦的知識,如小蝦的種類、生長環境等,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加入一些創意內容,如一些關于小蝦的詩歌、謎語、童話故事等,豐富手抄報的內容。
將美術學科融入作業設計,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不僅需要運用語文知識,還需要調動藝術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加深對《小蝦》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進階。
在\"觀察與發現\"的跨學科作業設計中,學生跨越學科界限,通過科學觀察、科學實驗與藝術表達,深化對自然之美的理解。這樣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多元思維與綜合素養,教育因此更加生動多彩,讓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創造中前行。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景城學校)
責任編輯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