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海枯,石爛,日轉,星移…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令人神往、驚訝!
(根據張峰《化石吟》改編)
大自然奧秘無窮,嘴長牙的鳥兒后來怎么進化的?最早登陸的魚兒后來長腿了嗎?閱讀上面的小詩,選擇合適的對象和角度(可從小詩中選,也可在小詩外選),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寫一篇記敘文,想象大自然的神奇變化。
要求: ① 題目自擬; ② 文中不要透露個人身份信息; ③ 請不要照搬別人的文章;④ 不少于600字。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想象類材料作文題。這首小詩本身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時可以從中選擇合適的對象和角度。比如把自己想象為一只嘴長牙的鳥兒,敘述自己是怎樣進化的;也可以把自己想象為一條魚兒,敘述自己是如何從水中的魚兒進化為陸地上的動物的;還可以把自己想象為某種化石如恐龍化石,敘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絕的,揭示環境變化導致物種滅絕這一主題;等等。
寫作時還可以從自己的生活中選擇合適的對象和角度。比如把自己想象為生活中的某種水果,敘述自己原來是什么樣子的,又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也可以把自己想象為某種細胞,敘述自己是如何從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的。
但要注意,必須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寫一篇記敘文,要有故事情節。寫作中,可以巧妙地將生物學或者地理學有關知識遷移和嫁接,合情合理地敘述,符合生活邏輯,切忌胡編亂造
學生范文
一只恐龍的自述
周德藝
我是一只恐龍,一只鳥臀目恐龍,體形不大,只有一米多高。我不像霸王龍那種大型恐龍一樣天下無敵,我的生活充滿了危機。所以,為了保命,也為了捕食更加方便,我的一雙后腿越來越有力,肌肉越來越發達,跑得越來越快。也因為后腿發達,我從用四肢行走進化成了用兩足奔跑,這大大提高了我的生存概率。
滋潤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當我漸漸習慣時,一場厄運忽然降臨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總覺得天氣越來越冷,甚至一年都沒有幾天暖和的時間。我的同伴不斷因低溫而死亡,而我僥幸逃過了一劫。這之后,我發現我的身材比以前更矮小了,大概不到半米高。沒辦法,天氣寒冷,食物越來越少,我只能通過減小體格來減少能量的消耗。同時,我的身上還長出了濃密、扁平的羽毛,這是我為了抵御嚴寒而穿的一件“毛衣”我也成為第一批長羽毛的恐龍之一。
嚴寒過后,大型恐龍又一次在這片土地上猖狂起來,其他恐龍的體格也在不斷膨脹,而我仍然保持著一副小身板。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里,我是不占一點優勢的,只能靠速度來勉強彌補體格上的缺陷。
后來,尋找食物與逃命越來越困難,我只能跟在大型恐龍后面“蹭吃蹭喝”。其實,就是吃別的恐龍吃剩下的骨頭和殘肉。還好,我的一口鋒利的牙齒還沒有退化,不然,我只能吃那些難以下咽的東西了。不過,我的嘴在某一天突然變得向前凸出,末端變得尖尖的,整個變成了兩片硬殼。這嚴格意義上不能叫嘴,只能叫“喙”。
在一次次逃跑中,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在快速奔跑中,我只要張開前肢,從高處往下跳,就會滑翔著落到地上,逃脫危機。這個技巧,我運用得越來越熟練。我的前肢變得又長又寬,而且胸肌變得異常發達。再后來,我快速拍打前肢,從平地上就可以飛起來。
我好像變成了一只長了尖嘴和翅膀并且帶著兩個爪子的鳥。同伴說我變丑了,可我覓起食來更加方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隨后,我發現,肉類食物不再引起我的興趣。我逐漸偏向吃雜食。我特別喜歡吃漿果和其他果實,最多吃幾條小蟲子。
我的牙齒派不上用場了,慢慢地消失了,前肢也徹底退化成翅膀,我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鳥。
經過上億年的歲月,我在時間長河中被改變,從恐龍變成一只鳥,這可都要歸功于奇妙的大自然啊!
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
點評 評
這是一篇想象奇妙的自述文。作者以一只鳥臀目恐龍的身份進行自述。面對競爭激烈的恐龍世界,“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這種生活沒有讓“我”失去信心,而是積極求變,逐漸進化為一只鳥。想象豐富而合理,敘述故事生動而有層次感。語言流暢,主旨鮮明,值得學習和借鑒。
夏季,我最愛吃冰鎮西瓜
一次,我正美滋滋地品嘗著美味的西瓜,哥哥問我:“你知道西瓜是如何來的嗎?”
我一愣,轉了轉眼珠:“我還真不知道,你告訴我吧!”
哥哥找出一本書,向我細細道來。
很久很久以前,自地球上有生物開始,生物形成了兩個派別:一個是“自養派”,一個是“異養派”。
兩個派別總是在爭論一個問題:是向植物方向進化,還是向動物方向進化?但兩派誰也沒有說服誰。于是,各自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西瓜就是屬于“自養派”的。
后來,“自養派”生物就進化為藻類植物。其中,又形成了兩大派,有了我們今天見到的藻類和苔蘚類植物。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苔蘚類植物身上。它們的小日子本來過得很不錯,但有些植物覺得,自己的子子孫孫不能只生活在近水處,這么大的世界,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于是,一批有理想的植物又踏上了進化之路。
不知過了多少年,在它們的不懈努力下,蕨類植物閃亮登場了。相對于苔蘚類植物來說,它們減少了對水的依賴,可依舊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它們用自己的“孢子”借助風來繁殖后代。
一時間,蕨類植物欣欣向榮,在陸地上風光無限。
不過,生活在美好之中,總有植物想讓這份美好“更上一層樓”。正如你所想,植物依然沒有停下進化的腳步。
這一次的進化步子特別大。它們終于可以生存在離水很遠的地方,依靠降水而生活。而且,現在它們長得很高大,可以靠種子繁殖了。因此,它們在陸地上的分布更廣了,名氣也更大了,它們正是裸子植物。
可,這就是西瓜所屬的種類嗎?別急,還差最后一步。
我想你已經知道了,對,最后一步就是被子植物的出現,顧名思義,它們與裸子植物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種子。
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和果肉的包裹,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這下,被子植物的成活率大大地提高了。而且被子植物會開花,生存率也提高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桃樹、梨樹、杏樹等,都是被子植物。
此外,在從藻類植物到被子植物這一艱難的進化過程中,植物的細胞數量由少變多,結構中也多了液泡等
我聽完后,看著手中的西瓜,心中有無限感慨:植物的進化這么奇妙啊!那大千世界的其他物種呢?想一想,都會感到震撼啊!
再品嘗一口香甜可口的西瓜,我真的感謝被子植物的成長足跡!
安徽省霍邱縣第二中學
點評 評
文章堪稱佳作。首先,作者將所學生物知識與作文題進行巧妙嫁接,體現了創造性的寫作思維,文脈通暢。其次,開篇以“我”愛吃西瓜引入話題,非常巧妙。最后,文章語言功底扎實,既有風趣幽默的語言,也有精彩而富有哲理的語句,如“生活在美好之中,總有植物想讓這份美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