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講作為新時代解碼真理力量的“思想引擎”、貫通實踐脈絡的“信仰紐帶”,始終是黨的創新理論實現大眾化傳播的關鍵。近年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挖本土資源稟賦,創新“線上 + 線下\"傳播路徑,構建“明理·‘鎮'行\"理論普及聯盟,打造全域宣講體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講出高度
“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宣講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鎮江市丹徒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打造了“丹心講堂\"“五老宣講團\"等特色平臺。丹徒區世業鎮黨員干部、退役軍人圍繞黨史和自身經歷,撰寫10余份講話稿,組成多個宣講團,面向青少年定期授課,累計宣講30余場次,受教育學生超過2000人次。鎮江市丹陽市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納入宣講素材庫,推出“習語快閃\"“快問快答\"“老黨員講習語\"等“微宣講\"項目,在“丹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微信服務號上開設相關專欄,打通市、鎮、村三級平臺,使融媒體平臺成為理論傳播的新陣地。
講出熱度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群眾生活,關鍵要講得通、講得活、講得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十分生動的,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的?!版偨幸浴八陌傩袆覾"(百名名嘴、百個產品、百處陣地、百場活動)為抓手,通過“小切口\"講好“大道理”,通過“小故事\"講好“大主題”,帶動基層理論宣講全面開花。比如,潤州區打造“理享七里\"品牌,搭建由老黨員、青年志愿者、思政課教師、紅色文化講解員等群體組成的多維宣講矩陣,開展形式多樣的沉浸式宣講;京口區舉辦“相約廣玉蘭樹下\"學習課堂,為群眾宣讀好書,讓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書香日常;丹徒區探索黨建引領、生態課堂、知行轉化一體化路徑,使黨的創新理論在“長江綠島\"落地生根。另外,鎮江市打造“網尚講‘理'\"網上宣講品牌,推動理論傳播從“面對面\"走向“屏對屏\"。近年來,該品牌通過短視頻、短音頻、直播等方式開展\"線上 + 線下\"互動式宣講,推出《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一一偉大建黨精神e起學》系列\"微視頻”,通過方言講述經典故事、典型人物,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用群眾語言講透講活黨的創新理論,在線上線下引起強烈反響。
深入童心
思想政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理論宣講也要以“童言童語\"講好“大道理”。鎮江市推出“紅色課堂\"“百人繪黨情”“百師講黨課\"等項目,將紅色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長路徑,引導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傳承紅色基因。鎮江第一外國語學校組織學生排演以黨史為主要內容的劇目;鎮江實驗學校組織“知行少年\"宣講團隊走出校園,走進社區,探索用人工智能技術還原革命戰爭場景,開設“爺爺奶奶的歷史課堂”,打造貼近時代脈搏的\"青少年理論傳播矩陣”。此外,多樣化宣講實踐讓“學理論\"更有吸引力。潤州區推進“潤童學黨史向陽奮力跑\"工程,設立紅領巾打卡點,推出專題活動,展播“微視頻”;丹陽市組織學生到“永遠跟黨走\"教育館學習,通過情景劇、主播講解、互動體驗等形式,使理論宣講“活\"起來、“潮\"起來。

2025年4月4日,句容市崇明小學師生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開展“致敬先烈,清明讀書會”活動,以此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圖: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深挖底蘊
講好本地紅色故事,是激活理論傳播“源頭活水\"的關鍵所在。鎮江市是一座浸潤著紅色基因的城市,一直致力于把革命記憶轉化為宣講教材,將歷史場館打造為育人課堂。鎮江市句容市白兔鎮依托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創新推出“流動黨課進萬家\"\"紅色公交一線傳\"項目,讓理論宣講從場館走向街巷、從書本融入日常。在潤州區,“紅色公交·潤理專線\"公交車穿行在街道上,市民可以一邊乘車,一邊聽志愿者講述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報國故事,感悟“鋼梁橋上立信仰,青年心中種理想\"的家國情懷;在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宣講者走進產業一線,搭建“專家送理論 + 工人談實踐\"的雙向宣講平臺,車間里的\"理論工坊\"讓黨的創新理論在生產線上扎根。
心系民生
理論宣講,既要“聲入耳”,也要\"潤心田”。鎮江市各級黨組織將宣講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構建“定點宣講 + 流動宣講 + 互動宣講\"三位一體機制,實現理論宣講與群眾議事、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鎮江市委宣傳部、鎮江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百余名專家下沉一線,深入校園課堂、社區廣場、企業車間等,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基層善治等議題開設“一線課堂”,以問答式、案例式宣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宣講生根處,治理見真章。在丹陽市司徒鎮,“理論夜校 + 村民議事\"模式讓政策解讀與民生訴求同頻共振。村民在聆聽新時代\"共富經\"后,現場提出修建便民路、運營老年食堂等上百項建議。對此,丹陽市有關部門迅速行動,目前已將大部分建議轉化為民生工程。司徒鎮黨委書記朱國祥感嘆道:“理論宣講不是‘唱獨角戲’。當理論照進現實、群眾成為‘主角’,共識自然會轉化為共為。\"
(摘編自《鎮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