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以下簡稱《修養》)等著作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把黨建設成為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修養》自1939年首次發表以來,歷經多次修訂、重印和再版,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黨員的黨性修養更是意義非凡。當前,重溫和研讀這部著作,對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修養》的發表、出版和多次重印、再版
《修養》這部著作,源自劉少奇寫于1938年的一份演講稿。以這份寫滿批注的演講稿為基礎形成的文章,經多次修改,最終成為一部4萬余字的經典文獻。
《修養》的誕生及發表,與當時黨員隊伍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密切相關。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我們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的命題。對此,劉少奇指出,“教育和改造已經加入黨的多少帶有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的黨員,是我們黨內一項重要的經常的任務”。然而,當時供黨員學習的相關資料并不多,能指導實際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數。在這種情況下,劉少奇在豫西省委舉辦的黨員干部訓練班上發表了題為《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演講,并鄭重提出,“每個黨員都必須從各方面加強自己的鍛煉和修養”。演講結束后,學員們反響熱烈,希望能將演講提綱印發出來,供大家深入研讀。于是,劉少奇對演講提綱進行整理充實,對當時黨內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及其產生原因作了深刻剖析。最后,劉少奇在原有題目之前加上了一個“論\"字,定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至此,《修養》初稿完成。之后,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打磨,比較完整的《修養》得以形成。
1939年3月,劉少奇從竹溝返回延安。在主持籌備召開全國職工代表大會期間,應時任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院長張聞天的邀請,7月8日和7月12日,劉少奇分兩次給該學院學員演講《修養》,受到學員熱烈歡迎。張聞天認為演講內容是當時廣大黨員所迫切需要的,于是請劉少奇將演講稿整理成文。收文后,張聞天即轉《解放》周刊責任編輯吳黎平。吳黎平則按照當時的規定,將文稿送毛澤東審閱。3天后,審定稿返回《解放》周刊編輯部。毛澤東還附短信一封,評價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提倡正氣,反對邪氣,應當盡快發表。于是,《修養》一文先后在《解放》周刊1939年8月至9月出版的第81期,第82期,第83、84期合刊上連載。1939年9月,中原局印刷廠迅速對《修養》加以翻印。
《修養》公開發表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迅速得到全黨同志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解放》周刊編輯部很快收到許多讀者來信,紛紛要求出版單行本,中共中央宣傳部采納了這個意見。1939年11月,新華書店首次出版《修養》的單行本,并很快再印3次,但仍供不應求。不僅在延安,各抗日根據地也轉載或出版《修養》,將其大量印發到黨員干部手中,供黨內同志閱讀學習。不僅如此,《修養》出版后,還在國民黨統治區和敵占區傳播開來,并產生了廣泛影響。比如,著名愛國軍人續范亭在讀到《修養》一書后對其大加贊賞,自己花錢印了上萬冊,發給周圍的人和部下學習,還通過黃河書店發行。
1949年,解放社根據劉少奇的修訂,出版了《修養》的修訂第一版。截至1951年10月,《修養》一書印刷8次,發行29萬冊。1953年3月9日,為再版《修養》等書,時任外文出版社社長師哲等人函報劉少奇。3月26日,劉少奇夫人王光美代劉少奇復函說:“少奇同志要我轉告你們:《論黨》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兩書,可照上一版重版。\"這一時期,《修養》對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發揮著持續而穩定的指導作用。
1962年,在七千人大會召開期間,許多同志建議劉少奇審定出版黨性修養相關著作,以配合會議精神的傳達和貫徹。對此,劉少奇表示同意出版《修養》。此后,編輯小組完成了對《修養》的編輯工作。繼而,劉少奇又對全文進行了多次修改,然后由中央書記處審批通過,最終定稿。1962年8月1日,《紅旗》雜志重新發表了經劉少奇修改審定的《修養》,《人民日報》也在當天用6個整版進行轉載。這對當時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正視困難和正確處理困難中的各種問題,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8月2日,毛澤東在同華北地區部分省區黨委負責人談話時說:“《紅旗》發表少奇同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很及時。\"
《修養》的歷史影響和國際意義
80多年來,《修養》一直是我們黨進行思想教育、提高黨員政治覺悟、推動自身建設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一,各個歷史時期千千萬萬共產黨員都從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
在延安整風運動中,《修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時,中共中央規定了黨員干部需要學習包括《修養》在內的各類文件。1943年,《修養》又被正式編入解放社出版的《整風文獻》,同毛澤東等人的著作一起,成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有力思想武器。
新中國成立后,《修養》更是多次重印、再版,尤其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很多模范人物都受到這一著作的深刻影響。比如,焦裕祿去世后,人們在他病榻的枕下發現了兩部書,一部是《毛澤東選集》,另一部就是《修養》。鄧小平在劉少奇追悼大會上致悼詞時指出:“他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和其他關于黨的建設的著作,教育了全黨的廣大黨員,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1981年,《修養》一文經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整理,被選入《劉少奇選集》(上卷),并由人民出版社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修養》為何如此受歡迎?1962年,劉少奇在一次匯報會上分析:“20多年人們還想著這篇文章,包括國外也有人認為這篇文章有可取之處。什么道理呢?我想,馬恩列斯解決的是黨建路線問題、理論問題,路線問題解決了以后,要提高黨員的修養,要解決黨員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的矛盾問題,這方面我們有新東西,有創造。\"不僅如此,還如鄧小平所強調的:“劉少奇同志言行一致。他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對廣大黨員提出的黨性鍛煉的要求,自己都以身作則地實踐了。\"這可謂一針見血,一語中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修養》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古語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早在2007年3月25日發表的《追求“慎獨\"的高境界》一文中,習近平同志就指出,“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就將‘慎獨’作為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黨員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2011年3月20日,他還在參觀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時指出,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科書,應該好好學習、研究和宣傳。
《修養》不但在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在世界范圍具有重要影響。該書的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等多種譯本在幾十個國家發行,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比如,南非黑人領袖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在自傳中說,他寫了一份題為《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共產主義者》的文件,“這個文件的題目源自一位名叫劉少奇的中國理論家的著作”。
《修養》的現實啟示和時代價值
《修養》問世至今始終沒有褪色,多次重印出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溫這一經典文獻,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和黨員的黨性修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劉少奇在《修養》中明確指出:“我們的黨員,不但要在艱苦的、困難的以至失敗的革命實踐中來鍛煉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在順利的、成功的、勝利的革命實踐中來鍛煉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可見,革命取得成功后,黨性修養仍要繼續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
眾所周知,領導干部的作風直接關系黨內風氣和政治生態關系民心向背,決定著黨的群眾基礎。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而黨性修養并非“一勞永逸”,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劉少奇在《修養》中指出,“一個人要求得進步,就必須下苦功夫,鄭重其事地去進行自我修養”,“而這種修養和鍛煉的唯一目的又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調研時,高度評價了深受《修養》影響的焦裕祿,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實踐中,廣大黨員、干部應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一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以實際行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沒有完成時。劉少奇在《修養》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離開革命的實踐;同時,也離不開自己在實踐中的主觀努力,離不開在實踐中的自我修養和學習”。可以說,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是黨的建設的一個永久性課題。
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要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以昂揚斗志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