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無錫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集成電路列為未來五大核心產業之一,并提出將“產教融合”作為未來人才培養方向,鼓勵校企合作共建教育實踐基地。這為無錫市立人小學開展“芯苗”培育計劃提供了政策支持及與產業需求對接的契機。在此背景下,立人小學探索出了一條依托地緣優勢、服務地方產業的特色工程教育路徑。
多維筑基:探尋工程教育“芯”視角
立人小學秉承“人文為本、身體為根、科技為向、藝術為翼”的辦學理念,通過“課程培育—環境賦能—師資共育”三位一體的創新實踐,形成了從課程開發到實踐落地的完整育人生態。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聚焦芯片產業的全流程,構建多學科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并在不同年段開設“芯片創新應用”課程,讓學生了解芯片技術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及創新文化藝術形式方面的作用。在環境建設方面,學校持續優化工程教育設施體系,積極構建多維度實踐平臺,如藍藻研究所、藍藻實驗室、“立人強國號”科技長廊及智能機器人實驗室等,助力學生在各類科技競賽中斬獲佳績。在師資建設方面,學校通過跨學科遴選機制,組建由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組成的核心團隊,并引入工業設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專家,打造雙師型教學矩陣。
產教融合:打造工程教育“芯”范式
無錫市作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重鎮,已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測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學校以芯片技術為載體,結合不同學段學習目標,明確“理論+實踐”雙軌并行的課程建設方針,構建“通識教育+工程實踐+創新應用”的三級課程圖譜。同時,通過跨學科選拔骨干教師,組建芯片教育師資團隊,并依托“?!蟆小眳f同的三維指導網絡,實現芯片技術降維教學。
此外,學校還圍繞芯片構建了內外協同的工程教育實踐體系:校內,依托“芯動立人”工程教育專室開展教學;校外,依托九龍灣智造城的產業集群優勢,與卓勝微電子有限公司構建深度合作生態,通過“理論+實踐”的培養路徑,將企業資源轉化為特色教育資源,如邀請企業技術專家進校開展芯片科普講座、組織芯片主題研學活動等,幫助學生建立關于芯片的基礎知識結構。
協同創新:譜寫工程教育“芯”未來
元宇宙再造“芯”生態。學校將圍繞“芯片社區”,打造學習空間組合,形成“文化浸潤—虛實交互—實踐創新”的立體教育體系。其中,芯片文化長廊以產業科普為內核,聯動產業發展、工藝展示、創新成果三大展區構建完整的芯片認知圖譜;“元宇宙”學習體驗中心借助虛實融合技術,支持學生開展實驗探究、電路設計及自動化設備操作等工程實踐,全面提升學生工程素養。
“六位一體”構建育人共同體。學校將以“課程資源平臺”為核心,整合教學資源同步開展師資培訓;承接“中國‘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勇于創新;依托“芯片社區”,探索走廊實驗室等微型芯片教育實踐場景的搭建;打造集教育、科普、科研為一體的多元化講師團隊;開啟“立人品牌”芯片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形成可供學生完成創意智造的載體;聯合集成電路企業、電子科技研究所、高校芯片設計研究院等,為全市中小學提供以芯片教育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線路。
(作者單位:無錫市立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