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旨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目標。在此進程中,人才短缺與產業升級滯后等問題成為制約陜西省鄉村發展的關鍵瓶頸,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高度的內在契合,通過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既能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也為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開辟新路徑。深入挖掘創新創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不僅是明晰高職院校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精準對接的重要探索。
鄉村振興視域下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資源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要素。當前,陜西省鄉村地區正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相對匱乏。在此背景下,陜西省高職院校通過系統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出一批深入了解鄉村實際、愿意投身鄉村建設的人才,將成為鄉村發展的中堅力量,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助力鄉村人才回流,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鄉村發展的巨大潛力,激發他們回歸鄉村與建設家鄉的強烈意愿。當學生看到在鄉村同樣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追逐創業夢想時,他們開始選擇回歸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這種人才回流現象為鄉村帶來了新鮮血液與活力,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形成了人才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與共贏局面。
促進鄉村產業創新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在陜西省高職院校的深入實施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推動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以及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的創新升級,為鄉村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高職院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倡導學生充分發揮所學知識與鄉村實際的緊密結合優勢,勇于探索并積極投身于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推動智慧農業的快速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高職院校在實際創新創業教育中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促使學生在未來創業就業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豐富鄉村經濟業態,不僅能夠促進鄉村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還有力推動鄉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為鄉村經濟的持續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當前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陜西省高職院校積極響應鄉村振興號召,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但在實踐過程中仍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深入剖析教育理念、課程體系、實踐平臺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既是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前提,也是實現高職院校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關鍵所在。
教育理念與鄉村振興需求脫節
當前,部分陜西省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仍顯陳舊,未能匹配鄉村振興的現實需求,忽視了鄉村地區的特色資源與發展潛力。在課程設置及實踐項目的規劃上,高職院校多圍繞城市發展與傳統產業展開,鮮少涉及鄉村產業特色以及鄉村社會發展趨勢,這種脫節現象直接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鄉村創新創業實踐之間難以有效對接,使得他們難以契合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無法滿足鄉村振興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陜西省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現有課程多呈零散、碎片化狀態,未能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創新創業所需的各項能力。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內容更新滯后,對于鄉村振興中涌現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如農村電商直播和鄉村共享經濟等前沿領域知識涉及較少,而且實踐課程占比偏低,學生缺乏足夠的實操機會來錘煉與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難以培養出真正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創新創業人才。
實踐平臺建設滯后
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重要橋梁。但是,目前陜西省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踐平臺建設滯后。具體來說,目前這些院校的校內實踐基地多以模擬商業環境為主,缺乏與鄉村實際場景的深度融合,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難以真正感受到鄉村創新創業的復雜性與挑戰性。同時,校外實踐基地數量有限且合作層次較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鄉村產業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其核心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與鄉村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鄉村振興視域下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路徑
基于對現存問題的分析,結合陜西省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路徑已成為當務之急。高職院校創新路徑的構建需要立足職業教育規律,以服務鄉村發展為導向,通過理念革新、課程重構和平臺升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體系。具體而言,需在教育理念上強化鄉村振興導向,在課程體系中融入鄉土元素,在實踐平臺建設上深化校地合作。
樹立與鄉村振興相契合的教育理念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陜西省高職院校需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不僅是培養具備商業思維與創業技能的人才,更需將教育理念的根基深扎于鄉村發展的土壤之中,形成與鄉村需求同頻共振的價值導向。所以,高職院校應從頂層設計上突破傳統教育范式,將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融入教育使命。首先,高職院校需通過校史教育和鄉村文化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鄉村作為中華文明根脈的文化意義,激發其服務鄉村的內生動力。例如,高職院校可邀請返鄉創業青年分享扎根鄉村的奮斗故事,組織學生參與鄉村非遺傳承項目,使其在情感共鳴中建立對鄉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避免創新創業教育陷入逐利性的單一維度,轉而形成以鄉村需求為導向、以社會價值為依歸的創業動機。其次,高職院校應主動打破“閉門造車”的教育慣性,積極對接鄉村發展的真實痛點,通過設立鄉村問題研究中心或發布《鄉村創新創業白皮書》等方式,將鄉村現實問題轉化為教學案例與科研課題,使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錘煉創新能力。最后,高職院校應打破城鄉二元思維,構建城市反哺鄉村與鄉村滋養城市的良性循環機制。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可以聯合城市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建鄉村創新實驗室,將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引入鄉村,并且深層次挖掘鄉村特色資源,開發農耕文化體驗課程等特色項目,為城市學生提供實踐場景同時為鄉村創造經濟收益。例如,某高職院校與當地村落合作打造大學生鄉村創客基地,既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又幫助村莊開發特色農產品品牌,實現教育價值與鄉村發展的雙贏。
構建特色化課程體系,貼合鄉村發展實際情況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構建特色化課程體系是陜西省高職院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具體需要從優化課程結構、豐富課程內容以及加強實踐課程等多個維度入手,形成符合創新創業教育規律且緊密貼合鄉村發展實際的教學體系。一是陜西省高職院校應構建以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為先導、專業課程為支撐、鄉村特色課程為拓展的課程體系。其中,創新創業基礎課程著重傳授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技能,通過系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和鄉村實踐奠定堅實基礎。專業課程緊密結合各專業特點,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其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能力。鄉村特色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亮點與特色,高職院校應圍繞鄉村產業與鄉村文化等方面設置,通過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和鄉村手工藝傳承與創新等課程,使學生深入了解鄉村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掌握在鄉村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方法,增強其對“三農”工作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二是陜西省高職院校應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引入鄉村振興中的新案例和新趨勢,使課程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反映鄉村發展的最新動態,并且邀請鄉村企業家和創業成功人士等作為客座講師分享他們在鄉村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和故事,為學生提供鮮活的案例和寶貴的建議。三是陜西省高職院校應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校內鄉村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模擬鄉村產業場景,通過建設鄉村電商實訓中心和鄉村旅游模擬景區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鄉村創新創業的全過程,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通過與鄉村企業和家庭農場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組織學生到鄉村進行實地調研和創業實踐,使其深入了解鄉村實際,積累鄉村創新創業經驗,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其服務鄉村與奉獻鄉村的決心。
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為實踐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陜西省高職院校應當致力于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從打造校內鄉村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拓展校外實踐基地以及舉辦鄉村創新創業競賽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與多層次的實踐支撐體系,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校內資源優勢整合各方力量,打造集創業培訓和市場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提供辦公場地和設備設施等硬件支持,并且提供資金扶持和創業指導等軟件服務,全方位降低學生的創業門檻。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結合需要建立科學規范的孵化基地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對入駐項目進行嚴格的篩選與評估,確保項目的質量和可行性,提高項目的孵化成功率。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立項目評審委員會,對入駐項目進行定期評審和動態調整,確保資源向優質項目傾斜,還可以邀請創業導師為入駐項目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和幫扶,助力項目快速成長。高職院校應認識到校外實踐基地是學生接觸鄉村實際與積累實踐經驗的重要場所,通過加強與鄉村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的合作,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的數量和類型。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建立一批鄉村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創業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定期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基地進行實地調研、實習和創業實踐,讓學生深入了解鄉村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需求,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和價值,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校外合作單位的緊密合作,為學生的創業項目提供技術支持與市場渠道,助力項目落地實施。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與鄉村企業合作開展產學研項目,共同研發新產品與新技術,并且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開展創業實習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合作社的運營模式。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定期舉辦鄉村創新創業競賽,為學生提供展示創新創業成果和交流經驗的舞臺,具體競賽內容可以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文化傳承和鄉村生態保護等方面設置,吸引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與。在參與這類競賽活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交叉融合和協同創新。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提供創業資金和推薦參加更高級別的競賽等對優秀的參賽項目給予獎勵和支持,推動項目的落地實施和成果轉化。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立鄉村創新創業基金,對獲獎項目進行資金扶持,為獲獎項目提供市場推廣和產業化支持,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水平,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為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當前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理念、課程體系以及實踐平臺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滿足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針對這一實際狀況,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樹立與鄉村振興相契合的教育理念、構建特色化課程體系和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等創新路徑,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陜西省高職院校應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出契合鄉村振興需求的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育人局面,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促進鄉村社會進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鄉村振興視域下陜西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課題編號:SGH24Y3115)。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