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圖畫美,是指通過細膩的描繪,勾勒出生動的形象與場景,從而產生的一種有沖擊力的美,它引領讀者在閱讀中穿越至一個清晰而絢爛的視覺世界,讓讀者得以沉浸于豐富多彩的美感體驗中。《呼蘭河傳》是蕭紅的經典作品,它以富有詩意的筆觸刻畫了北方的自然風光、人物形象及民俗場景。書卷在側,一行行文字宛如一幅幅有溫度、有生命的民俗畫卷,徐徐展開在我們眼前。
【經典原文1】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子,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
他的旁邊走來了一個乘涼的人,那人說:
“你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堂堂的,好像是天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堂堂的了,一會兒金洞洞的了,一會兒半紫半黃的,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這些顏色天空上邊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的,見也未曾見過的,諸多種的顏色。
分析:在寫作時,精準地捕捉事物的色彩與環境的光影變化,能夠為讀者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令文字煥發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選文中的色彩描寫堪稱絕妙,火燒云的壯麗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一系列色彩詞匯如\"紅”“金”“紫”的巧妙運用,既構成了鮮明的色彩層次對比,又通過紅色浸染萬物勾勒出一幅流動的油彩畫卷。緊接著,作者運用“一會兒半紫半黃的,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的漸變色彩,使光影巧妙疊加,交融的色彩替代了單調的色彩,使景物展現出了鮮活的生命力與靈動之美,為讀者奉獻了一場光影交織的視覺盛宴。
【經典原文2】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似的。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可是白云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云,好像翻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扣在臉上就睡了。
分析:無論是文字描述還是繪畫表現,都需要構圖和意境的巧妙聯系。合理安排各個景物元素的位置關系,可以使整體畫面更加和諧統一。選文中,作者選取的景物有花、鳥、蟲、倭瓜、黃瓜、玉米、蝴蝶、藍天、白云等。怎樣使眾多景物合理自然地搭配在一起,很考驗作者的構圖能力。通過品讀不難發現,作者按照由低到高、從植物到動物、從近到遠的順序捕捉景物,展現出一種觀察時的井然之序。但是這種秩序并沒有令人感到呆板,而是通過藝術性的布局營造出了一種無拘無束、超脫世俗、回歸自然的美妙意境,使讀者在閱讀時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自由氣息的美好世界。可以說,構圖與意境的相互融合,將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經典原文3】
我自己在房檐下搭了個小布棚,玩著玩著就睡在那布棚里了。
我家的窗子是可以摘下來的,摘下來直立著是立不住的,就靠著墻斜立著,正好立出一個小斜坡來,我稱這小斜坡叫“小屋”,我也常常睡到這小屋里邊去。
我家滿院子是蒿草,蒿草上飛著許多蜻蜓,那蜻蜓是為著紅蓼花而來的。可是我偏偏喜歡捉它,捉累了就躺在蒿草里邊睡著了。
分析:靜態的畫面給人以寧靜平和之感,動態的畫面則充滿了生機與趣味。當二者結合起來,畫面便呈現出一種更加豐富多元的美。選文中,作者在房檐下搭建的小布棚、靠著墻斜立著的\"小屋\"和長滿蒿草的院子都是靜止的景物,這些地方成為“我”的避風港,給了“我”遠離喧囂的寧靜。而飛舞的蜻蜓和追趕蜻蜓的孩子等動態的存在則為作品增添了活力。亦靜亦動,使得畫面傳達出的快樂氣息更具感染力,使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身臨其境,真切地感知作者的內心世界。
畫面美不是視覺的還原,而應該是心靈的投射和創造。在色彩與光影、構圖與意境、靜態和動態上多點巧思,你筆下的文字也會如畫卷般絢爛。
【佳作展示】
善意如花,朵朵燦爛
阜新市彰武縣章古臺九年制學校 劉彤
清晨的雨珠在白楊葉上打轉,我撐開那把褪色的藍格傘往學校走。轉過街口,一陣風猛吹過來,傘面整個向后背去,我迅速調轉傘頭,可單薄的傘骨已然變了形,手中的傘瞬間成了廢品。
正在我自嘆倒霉時,一團跳動的“火焰”突然撞進我的視線——隔壁班的馬小婉正舉著蝴蝶圖案的橙色雨傘沖我微笑。
“帶你一程?”她前傾著身子,一只手將傘舉過頭頂。那黑豆般的眼睛充滿企盼,連發梢的小黃鴨發卡也跟著一起朝我示意。我原本沮喪的心,一下子暖流涌動,感動像宣紙上化開的墨滴,在我的周身擴散。我忙不迭雨燕般跑過去。細雨中,兩團影子在青石板上慢慢靠攏向前。
雨滴沿著屋檐滴落,在青石板路上跳躍,留下“嗒嗒\"的輕響。小婉突然“呀\"了一聲,原來是我不小心踩到泥洼,濺起的污水頓時將她白凈的鞋面浸染出一片發黃的“地圖”。我一時間不知所措,深知對一個愛美的女孩來說,即便是雨天,也要美得纖塵不染。盡管小婉一再說著沒關系,可我內心的愧疚如霧氣彌漫。我央她待在包子鋪的雨棚下,我好找東西給她擦一擦,可翻遍衣兜,身上仍找不到半張紙片。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包子鋪的門開了,一只厚實的大手把一疊餐巾紙遞到我面前,紙巾上還飄散著蔥花的香味。原來,剛剛的一幕被窗口的老板看見了,他爽朗地說:“好好擦擦,不夠的話,屋里還有呢。”說完,他轉身招呼客人去了。屋檐下的薔薇花叢被雨水洗得滴翠,低頭擦拭時,胭脂紅的花瓣恰巧落在我肩頭,也落在我的心上。
走到校門口,我們的發梢都綴滿細碎的\"雨鉆”。預備鈴聲在雨中顯得格外清亮,我們相視一笑跑進教學樓。蝴蝶圖案的花雨傘靠在廊邊,雨水正順著傘骨滴成小小的花瓣。
放學時天已放晴,西邊的云霞像打翻的橘子汽水。小婉拿著那把晾干的傘跑來:“明天要是下雨,咱倆還用這把傘!\"她轉身跑開時,馬尾辮掃過一朵七色花,那是懸在屋檐的殘雨折射出的燦爛的虹。
點評:小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和光影,通過一把橙色雨傘展開了一個善意如花的故事。色彩的碰撞不僅激發讀者的想象力,更使文章充滿了圖畫美。
(作者單位:阜新市彰武縣章古臺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