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勞動文化節暨勞模工匠進校園”(首旅專場)宣講活動,4位勞模工匠分享的職業故事如同一束束強光,穿透我心中的迷霧,讓我對職業精神、人生追求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感悟。
108層的拿破侖酥
伴隨著校禮堂里雷鳴般的掌聲,4位勞模依次走上講臺,與我們分享自己精彩的職業故事。首先上場的范毅老師,是一位西式面點高級技師,他曾榮獲北京大工匠、首都勞動獎章。在從業的28年里,范毅始終堅守師傅的教誨,將日復一日的堅持化作追求極致的動力。
為了做出一款口感絕佳的蛋糕,范毅會反復試驗不同的配方和烘焙時間,哪怕是一次微小的調整,也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作為飯店的招牌甜點,范老師制作的“拿破侖酥”在自助餐廳中一上架就供不應求。然而這背后是10小時精心手作、11道殫心工序,為了將拿破侖酥108層酥脆口感完美呈現,哪怕是面團發酵的溫度、奶油打發的程度,范老師都要精確到毫厘,力求做到極致。工作遇到瓶頸時,他曾自費前往日本東京學習西點面包制作,前往韓國首爾學習韓式裱花技藝;工作之余,他最大的愛好是走街串巷,尋找當地有名的甜品店觀察學習,反復研究,創作新品。我想,在范老師的世界里,面點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用心去雕琢、用時間去沉淀的藝術。
私人訂制服務
1998年,彭曉艷從山東煙臺來到北京,成為雙安商場的一名導購員。多年來,她始終把“用心讀懂顧客,與顧客成為朋友”視為自己的工作目標,聽到顧客只是隨口說了一句“想吃曉艷泡的臘八蒜”,她便發動全家人一起剝蒜。電話中,顧客說身體不適在醫院檢查,她便立即打車到醫院陪伴為顧客寬心解悶。聽說顧客的老母親生病住院不便照看,她就親手做好鲅魚餡餃子送到醫院。她用貼心式管家服務贏得了顧客的肯定。

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王迎老師是一名黃金珠寶導購員。和彭曉艷的工作方法有所不同,她在工作中十分注重服務創新,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顧客的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要延伸到哪里”。她將“黃金珠寶款式個性化設計”私人訂制服務引入柜臺,帶領黃金珠寶柜組,實現了銷售業績連續10年過億元。
清洗零件
作為一名一線的汽車維修技師,張平老師用樸實無華卻又擲地有聲的話語,向我們詮釋了“專注”的力量。他說,能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30年前,初入首汽三廠大門的張平還是個對汽修世界充滿好奇的學徒工。一開始,師傅并沒有立即讓他接觸復雜的修理工作,而是安排他每天打掃車間衛生、擦拭工具、清洗零件,甚至給舉升器打黃油。師傅給他定的清洗標準是清洗完的零件必須像新件一樣,不是簡單地把表面的污漬清洗干凈,而是各種縫隙、細節都要呈現出原來的紋路。這些看似瑣碎的雜活,讓張平一度感到不解和泄氣。
直到第一次接觸簡單修車工作時,張平發現自己居然打不開引擎蓋、找不到管線接頭技術手冊上的知識、理論、圖表、爛熟于心的工具使用方法似乎全部“失效”。這讓他意識到,理論與實際的確存在著巨大差距。從那之后,他老老實實做了一年“打雜”的。
近乎嚴苛的訓練終有回報。張平慢慢發現,面對維修間的幾百種工具和汽車零部件,他能準確地“看透”零件的內部結構,熟知各種工具在汽車維修中的用途,而這正得益于他做清洗“雜活”時,無數次的觀察、拆分與組裝。不僅如此,張平還發現,當汽車零件被徹底清洗干凈后,原本可能被油污掩蓋的安全隱患便會清晰顯露,每一次擦拭都能讓他提前發現那些藏匿在細節中的潛在故障,而所謂“雜活”的價值也在此刻凸顯。“那時才懂,師傅讓我擦零件,練的是火眼金睛,修的是工匠心性。”張平感慨道。
修改了63次的PPT
聽完張平老師的故事后,我陷入深思中,原來成功并沒有捷徑可走,走向成功的方法或許就是做好每一件簡單的小事,并且把它做到極致。
2024年底,我從學校得知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比賽將舉辦的消息,便積極報名參加。項目獲校賽第一名時,我的內心既激動又喜悅,同時也松了一口氣。但隨之而來的消息卻是還需繼續修改PPT,準備市賽網評。即便在寒假期間,也絲毫不能松懈,要不斷接受專業輔導,反復修改完善。
隨著網評結果的揭曉,接踵而至的是下一次輔導時間的安排。修改PPT、調整路演稿、準備答辯詞,還要調整好迎接下一次輔導的心態。輔導過程反反復復,PPT需不斷打磨,有時專家的一句建議,落實下來需要耗費數小時。修改后的PPT和稿子還需與指導老師反復溝通、校正。修改到后來,我甚至一打開自己的PPT就發怵、無助,壓力如影隨形,籠罩著我。我很想要放松一下,卻又害怕這一刻的懈怠會被他人趕超。
躺在床上時,我的思緒忽然就飄向了手持證書、面帶微笑看向鏡頭的張平老師。我想起了他那精益求精的精神,想起了他與我們分享時說的:“只要認準的事情,就必須全身心投入,專注做好。”是呀,這是我選擇的路,想要有所收獲,就必須付出努力。
與其被壞情緒影響,不如化壓力為動力。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將崩潰和無助轉化為對完美的追求,將壓力視為成長的催化劑。我告訴自己,每一次的打磨不僅是為了讓PPT更加精致,更是為了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磨礪堅持與耐心,學會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光明。
最終,我站上市賽的比賽現場,自信地展示那份經過63次修改的PPT。當我拿到市賽金獎時,我知道,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面對挑戰,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與堅定。


(王緹縈,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學院學生)
責任編輯: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