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貝,是全國最大、發展水平最高、產業鏈最完善的黃金珠寶集聚區。這里的從業人員超過7萬人,每年營收超過1000億元,平均每天營收約2.7億元。這個數字,占據了國內黃金珠寶批發市場份額的50%,其中黃金實物用量約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交割量的70%。
買黃金就像“買白菜”,是很多人來到深圳羅湖區水貝黃金珠寶市場的第一感受。因聚集了各大黃金企業及大型珠寶商展廳,聞名而來的游客、熙熙攘攘的客流,每日在水貝產生大量黃金交易。疊加從2018年開始進入上升通道、2023年加速爆發的黃金牛市,水貝從深圳的水貝爆火成全國的水貝。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水貝,在小紅書App上,與“黃金界的華強北”水貝有關主題的筆記,累計達上百萬條。用戶分享淘金攻略,把這里變成了深圳新的網紅購物商圈。
在這片面積僅約0.9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分布著金展珠寶廣場、水貝金座、水貝銀座和水貝壹號等大廈及多個交易市場。近萬家企業交織成網,業務涵蓋黃金和珠寶等原材料采購、設計加工、批發銷售、品牌運營等多個環節。
從1981年萌芽至今,水貝的黃金珠寶產業發展經歷了萌芽、探索、發展與升級四個時期。以水貝為代表的珠三角“首飾金”,已成為中國黃金產業鏈重要組成部分,與山東膠東“礦產金”、長三角“交易金”、京津冀“文化金”、海南“國際金”等,共同構成中國黃金珠寶產業區域格局。
如何借助一系列政策機遇起步并發展,從來料加工升級到形成設計、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條,又如何從山寨式發展積極轉型品牌化……水貝正在由傳統的珠寶加工制造基地,向現代化高端產業基地轉型。水貝的黃金產業發展故事,也是深圳這座城市產業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
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水貝村,有著比深圳這座城市更為長久的歷史。其與湖貝、黃貝嶺村等同為張姓祖先,是深圳最古老的城中村之一。
作為傳統農耕村落,水貝開村始于公元1410年即明代永樂年間,由先祖張遠定名。“水伴皇羅清族人思昌衍,貝連勝地和源天月最明”,水貝村牌坊上曾鐫刻著這樣一副對聯,其中水和貝二字被巧妙嵌入,意喻“因水得財,因貝而富”。
但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前,這里曾長時間極度貧困,每逢下大雨就變為“沼澤村”,一度僅有20多戶人家、160余人定居。而如今已成為黃金交易中心的水貝,地理范圍已覆蓋水貝村、水貝珠寶工業區乃至更大范圍。
這一演變經歷了近40年的歷程。20世紀80年代前,中國的貴金屬制品曾經歷漫長的管制時期。當時的水貝雖已成為工業區,但產業主要為紙箱廠、印刷廠及汽車維修廠等,定位相對中低端。
1981年12月,經深圳市政府批準、由香港誠志高珠寶有限公司投資引進設備建立的深圳東方首飾來料加工廠,被認為是水貝乃至深圳珠寶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的起點之一。
“三來一補”是深圳經濟特區早期發展的核心模式之一,深圳借此培育壯大了大量新興產業。以這家來料加工廠為例,其作為全國首家來料加工黃金首飾企業,專門為中國香港企業代工。
那時的香港因產業升級,已成為國際性金融中心及世界第三大貴金屬出口地,產業加工有北上遷到內地降成本等訴求。但這一時期加工產業僅為香港產業服務,受專營管控政策限制,水貝黃金首飾產業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并未形成優勢。
國內市場的發展則經歷了一個逐漸放開的過程。最初始于198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相關政策恢復黃金飾品市場;1984年,深圳獲取國內首個黃金生產加工和銷售牌照,具有免稅等優勢的鹽田區沙頭角中英街,吸引了全國四面八方的游客,逐漸成為全國“黃金第一街”;1991年,鹽田區沙頭角保稅區成立,順勢成為深圳黃金珠寶產業核心地區。
沙頭角的產業優勢一直保持到1997年前后,水貝還僅是一個零星分布著幾家黃金珠寶作坊的小工業區。1998年,被認為是水貝成為深圳黃金珠寶產業新核心區的轉折點。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分行在全國獨家試點“黃金寄售”(企業可直接從國際市場以分期付款方式進口黃金,緩解國內黃金供不應求問題)業務后,羅湖區積極布局,將水貝片區作為產業承載空間,并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整合零散分布在深圳的黃金加工企業。相關企業陸續遷往水貝,之后南頭、蛇口一些代工企業也搬遷至此。
在這一集聚過程中,水貝再次發揮毗鄰香港的地理環境優勢,形成“承接香港、東南亞產業轉移”的洼地,成為深圳金銀珠寶產業的核心地帶。截至2003年底,水貝已吸引300多家黃金珠寶類企業進駐,形成集聚效應。
在這段探索時期,兩種對于水貝未來產業影響深遠的模式基本成型:其一,“前店后廠”模式,即加工廠產品直接拿到門店銷售;其二,在部分港資企業帶動下,本土企業對技術、市場的理解不斷加深,逐步誕生出周六福、周大生、愛迪爾等品牌企業。
2004年8月,深圳市政府支持成立水貝珠寶產業集聚基地,標志著水貝正式邁入發展壯大的新階段,在此基礎上亦開始形成目前的大型黃金珠寶批發市場模式。此后近20年中,雖然全球黃金市場經歷了數次波動,但水貝的壯大與升級一直在持續。
2023年左右水貝在網上出圈。一些原屬于中游的中小加工商和批發商發現,通過網上直播面向C端消費者,反而可獲得更大的單量,實現“薄利多銷”。消費者群體的日益年輕化亦備受行業關注,例如他們愿意采用線上渠道,以及更關注性價比/質價比等。
渠道只是讓消費者觸及到水貝,讓人愿意留下甚至復購的,還是其背后的“水貝批零融合”業態。所謂“水貝批零融合”,即各珠寶專業市場的商戶既向企業開展批發業務,也向消費者進行零售業務,且零售也是參照“克重+加工費”的批發價格體系,克重參照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浮動價格,加工費大概是每克15元-30元。
在消費者眼中,這種交易模式讓黃金產品的價格透明化且更加實惠,因此廣受歡迎。隨著近年來加工技術的進步,一件首飾只需要較少的黃金即可成型,工藝費用占比日益提升。
以古法金為例,據水貝某行業觀察人士對《財經智庫》介紹,2018年,第一代古法金飾品在水貝出現。通過打砂、噴砂、銅掃等核心環節,使得相關金飾呈現出古樸韻味。隨著技術不斷創新,古法金飾品的生產制造環節逐漸增加其他工藝,表現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工藝上去了,價格也上去了?!?/p>
隨著水貝越來越多的展廳不再拒絕散客,全國多地開始復制這一模式,包括成都梨花街、鄭州金多銀多、西安李家村等黃金市場,各省市零售加盟商也開始嘗試新業態。
追隨者眾多,水貝仍然能維持“買黃金如買白菜”的火爆現象,主要受益于其近20年積淀的不可替代的產業鏈優勢。
黃金到個人消費者手中主要經歷三個環節,即上游生產覆蓋原材料開采與交易,中游負責生產加工與批發,下游則面向終端售賣最終成品。雖同樣主打批發價,但全國超過75%的黃金珠寶產業鏈都集中在此,形成從原材料生產到最后批發的高效產業鏈?!皼]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水貝產品能夠以更好品質、更低價格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設計研發及品牌運營和檢驗檢測于一體的模式,亦讓其在滿足年輕人等新型消費群體需求方面具有優勢。憑借一體化優勢,水貝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選擇、快速響應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形成獨特的個性化消費模式。
但這一模式并非高枕無憂。雖相對于品牌店及全國其他地區的零售店,水貝黃金由廠家直接銷售,沒有分銷、人力、物流、運營管理等費用轉移至金價中。但隨著近年來黃金市場持續向好,水貝片區鋪面的租金、人工等成本都在上升。隨著多個甲級寫字樓拔地而起,水貝片區租金水漲船高。商鋪月租金每平方米可達600元仍屬于中等價位,推高了企業和商戶的運營成本。
柜臺的租金成本同樣高漲,在水貝出圈后,聞訊而來的一批新入場者直接將柜臺轉讓費推高至上百萬元。類似的故事也曾在當年的華強北出現。“一米柜臺”是盈利還是虧損,在較大程度上受制于行業整體的景氣程度。
2024年,水貝開始實施一系列市場管理舉措,重點是統一了金價和加工費。這一舉措規范了批發商直接零售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多保障。
部分行業人士指出,價格統一之后,“價格內卷暫停,商家只能在開發和服務上繼續下功夫,形成良性循環”。在這一洗牌過程中,堅持設計及工藝持續進步的頭部品牌商們,獲得更多溢價,并嘗試將設計、工藝等模式帶出海外。以在水貝成長起來的某品牌為例,其在2024年于泰國開設了海外首店,并計劃在年底增至4家;總部同在水貝的另一家深圳本土黃金珠寶品牌亦將“品牌出?!绷袨?025年重點目標,并提出將探索跨境電商路徑和海外拓展模式。
除了品牌商的自我修煉,市場作為整體也在進行系統升級。
在產品創新方面,水貝設立了“珠寶首飾設計與研發中心”,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培養了一批專業的設計師和工匠,打造一系列具有水貝特色的原創珠寶品牌。水貝還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深圳城市職業學院等高校合作,開展珠寶設計教育和人才培養項目。
在品牌建設方面,通過政府出臺品牌扶持政策以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借助融媒體以及品牌策劃機構,已培育發展了周大生、周六福、吉盟、翠綠、意大隆、瑞麒、星光達、賽菲爾等珠寶品牌,推動周大生、周六福等企業成功上市。水貝還通過舉辦各種珠寶展覽、論壇等活動,提升了水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規劃建設方面,水貝近年來陸續啟動“水貝珠寶文化街區”項目,通過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市場布局、完善市場監督等措施,全面提升市場形象,將水貝打造為集珠寶交易、展示、設計、加工、培訓、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化珠寶街區。通過數智賦能、平臺賦能、設計賦能、文化賦能等系列舉措,推動羅湖黃金珠寶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打造“一基地、四中心”,即品牌總部集聚基地、創意設計中心、數智轉型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專業服務中心。
此外,水貝也在借多級政策扶持,持續擦亮“中國寶都”的金字招牌。例如在深圳市的“十四五”規劃中,水貝作為時尚產業的支撐被重點提出,規劃中指出要“發展時尚產業,建設品牌管理總部,提升水貝黃金珠寶基地、筍崗藝術展覽中心等基地影響力,打造國際時尚創意之都”。
時隔僅兩個月,深圳在相關政策中再次強調“打造國際黃金珠寶消費中心”,并提出“推進水貝珠寶聚集區等特色文化消費集聚區建設”。該政策也將水貝珠寶的產業地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即深圳將結合文化消費,推動珠寶產業的發展。
在此基礎上,一直高度重視黃金珠寶產業發展的羅湖區,近年來也推出了一系列促進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例如,積極承擔建設國家級原材料交易平臺、鼓勵發展珠寶電商、積極引進珠寶設計大師及各類專業人才、推廣珠寶行業深圳標準認證、大力支持舉辦珠寶展和珠寶節等一系列舉措。
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水貝正在從一個單純的黃金珠寶交易集散地,向一個綜合性的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區轉變。未來,水貝不僅要做中國的“寶都”,還要成為中國的“時尚地標”。